基本信息
书名:夫妻权力关系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李静雅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61556849
字数: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夫妻权力关系研究因涉及妇女地位、性别平等以及家庭和谐等问题之重要性而广受女学者的关注。本书在对已有夫妻权力关系研究的结论和理论解释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时期中国家庭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10年福建省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资料对文化、资源、性别与夫妻权力间的关系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和深入剖析,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妻权和夫权的获得机制进行分性别比较和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对这种带有明确指向性标签的书籍通常抱有三分警惕,总怕它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然而,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超越了简单的“男女对立”或“谁更爱谁”的肤浅讨论,而是深入到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层面,探讨了“权力渴望”本身就是一种深植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本能需求。书中对权力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比如从恋爱初期的互相吸引,到婚后的责任分配,再到育儿阶段的“育儿联盟”权力重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权力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案例,这使得书中的结论不至于局限在某个特定社会环境下,具有更强的普适性。阅读体验非常扎实,感觉每翻过一页,脑海中的某些观念就被重新排列组合了一次。对于那些真正想理解关系本质,而不是寻求快速解决方案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要求读者付出专注,但回报是深刻的洞察。
评分我最近的心情有些低落,感觉和伴侣之间的沟通效率越来越差,很多事情都变成了“我说了不算”的局面,正巧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这本,光是翻阅其中的绪论部分,就觉得浑身一震。作者用了一种非常犀利但又不失温和的笔调,直击了当代伴侣关系中“谁说了算”的本质问题。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经济基础对情感依赖的影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这方面一直是相对弱势的一方,总觉得在重大决策上缺乏话语权。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给出“谁应该强势谁应该弱势”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教我们如何识别出那些潜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权力信号,比如谁负责保管重要文件、谁对时间安排拥有最终决定权等等。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甚至拿笔在书页边空白处做了不少笔记。这种强烈的互动性,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像是一个私人的心理咨询师,引导我去正视和梳理那些盘根错节的情感账户和权力余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略带复古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感。我一开始是冲着这个标题来的,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伴侣间的权力动态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很少有书籍能真正深入浅出地剖析其背后的复杂性。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其章节划分非常细致,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亲密关系权力结构的影响,到微观的日常对话和决策模式中的权力博弈,都有所涉猎。书中引用的案例既有经典的社会学理论佐证,又不乏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情景模拟,读起来很有代入感。特别是关于“隐性权力”的论述,作者提出了一个“协商陷阱”的概念,让我对以往一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分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虽然是研究性的著作,但作者的笔触相当克制和客观,没有过度渲染戏剧冲突,而是冷静地呈现了不同权力结构可能带来的适应性与挑战,这对于希望进行自我审视和改善亲密关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和排版设计,非常适合放在床头柜上慢慢品读。我发现自己最近阅读的速度慢了下来,不是因为内容枯燥,而是因为每一段论述都蕴含着足够的信息量,需要时间消化。作者在论述“情绪劳动”与权力关系时的观点非常精彩,他将情绪的稳定性和维护关系和谐的努力,量化为一种隐形的“贡献”和“投资”,并指出这种投资往往是单向流动的。这直接解释了我长期以来感到身心俱疲的原因——我可能一直在为一个没有回报的情感账户持续注资。书中还探讨了“话语权”的获取与维护,如何通过选择性倾听、巧妙地设置议程,来悄无声息地占据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对“软权力”运作机制的揭示,让人在今后的交流中会不自觉地提高警惕,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语和态度。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需要耐心,但能带来质变体验的佳作。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伴侣关系中的权力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毕竟我们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成年人,应该追求平等。但这本书像一盆冷水,让我意识到“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上的权力平衡”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作者在论及冲突解决机制时,提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完全避免冲突并不代表关系健康,而是可能意味着其中一方彻底放弃了争取权力的努力,选择了“沉默的服从”。这种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几次争吵的性质,发现很多时候,我以为的“让步”实际上是对方“权力转移”的胜利。书中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从历史社会学到行为经济学的多学科知识,支撑得非常有力。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生活在关系中,而是有了一套工具箱,可以更清晰地识别、命名并有效应对关系中的权力流动,这对于构建更健康、更动态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