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定价:27.00元
作者:罗安宪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0101778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从中华传统经典中选编了*为重要、流传*广、影响*的重要经典,涵盖传统经学、哲学、历史与文学,成为“新十三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并开设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文本的主要功能是诵读,故对文字不作解释,只对生僻字或易混字作注音。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主要体现于《论语》一书。所以,要学习、了解儒家思想,*要读的书,就是《论语》。”其*后定稿,可能出自有若与曾参门人之手,故《论语》于孔子之外,称有若为有子、曾参为曾子。现存《论语》共二十篇。本书所选文本为传世《论语》,并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朱熹《四书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精心校订而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套“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系列时,我还有些犹豫,毕竟市面上的《论语》版本实在太多了,选择起来颇为困难。然而,罗安宪先生的这个版本,却以一种近乎“匠人精神”的态度,赢得了我的信赖。我特别留意了译注部分的处理,它没有采取那种过于直白、失去古韵的翻译,而是力求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保持文言的典雅。举个例子,对于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的词汇,注释得尤为精准到位,避免了望文生义的尴尬。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我们在诵读时,既能感受到原文的磅礴气势,又不至于因为晦涩而望而却步。我曾尝试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发现那些精炼的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仅是为人师表的经典开篇,也是对终身学习者的一种精神激励。这本书的装帧朴实无华,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非常适合作为家庭共读的经典。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经典”,不在于被束之高阁,而在于融入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点滴渗透,久久为功。
评分手捧着这本《论语(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春秋时代。罗安宪先生的编注,让这部千年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的是其选本的精妙之处,既保留了原著的醇厚韵味,又通过细致的注释,让现代读者能够无碍地领会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每一次诵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并非高悬的理论,而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与如今社会上常常出现的浮躁和自我膨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字体清晰易读,间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我常常在清晨或深夜,在安静的角落里,伴着一杯清茶,与这位至圣先师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时刻提醒着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应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和道德的准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的哲学基石。
评分坦白说,阅读《论语》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注者的功力,而这本罗安宪先生的编注,确实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成功地在“敬畏传统”与“服务当代”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比如“中庸”的理解,它清晰地阐明了中庸并非平庸或和稀泥,而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和动态的平衡艺术。这种深入浅出的阐释,极大地避免了传统经典被误读的风险。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哲学或历史范畴,它更像是一剂对抗现代社会焦虑的良药。在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爆炸的今天,孔子的教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精神锚点”,提醒我们关注“本心”和“长远”。它促使我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每天忙碌的意义所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宁静、深刻且充满启示性的,值得每一位寻求内心安宁和人生指导的读者珍藏。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长期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必须赞叹此版本在“诵读”体验上的优化。许多古籍的再版,往往只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却忽略了“诵读”这一重要环节的审美需求。然而,这本《论语》在文本的布局和分段上,明显考虑到了朗朗上口的需求。那些著名的段落,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极具感染力。我发现,通过大声朗读,许多原本在默读时容易忽略的语感和节奏,都被激发了出来,从而加深了对义理的理解。例如,论述“礼”的部分,读起来就有一种庄重肃穆之感。这本书记载的并非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古代的“声韵之美”。罗安宪先生的选本,似乎在无形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声学上的桥梁”,连接着现代的耳朵和先哲的声音。我甚至建议,把它作为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感和文化自信的优秀辅助材料,其效果远超枯燥的说教。
评分这本《论语》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是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强调个人主义和效率的时代,孔子的“仁”与“恕”显得尤为珍贵。罗安宪先生的选本,似乎有意将那些关于人际交往和道德实践的篇章凸显出来。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咀嚼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至理名言,并尝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实践它。每一次实践,都能感觉到人际关系的微妙改善,那种因为理解和体谅而产生的和谐氛围,是任何现代管理学理论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和道德的指南针。它引导你不断地自我反思,去探究“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这种内求诸己的探寻过程,比单纯地记忆书本上的条文要深刻得多。它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像温和的春雨,润物无声地塑造着读者的品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