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杭氏易学七种:周易抗氏学(上、下册)——九州易学丛刊
定价:79.8.00元
作者:杭辛斋 著,周易工作室 点校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801952158
字数:550000
页码:8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一、杭辛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宁县人,故又称海宁先生。杭氏青年时期应童了试名列前茅,其后从陈书玉、李莼客两先生游学于京师,充文渊阁校对,得尽窥秘籍,肆业同文馆,习天算理化而学贯中西。
二、杭辛斋曾组织《周易》学术研究会,名研几学社,在学社曾担任《周易》主讲,撰写《周易》讲义《易楔》六卷。另外还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学易笔谈二集》《易数偶得》《读易杂识》、《愚一录易说订》、《沈氏改正揲蓍法》。这些著作合称《杭氏易学七种》,由研几学社会于民国八年印行。
三、杭辛斋在《周易》象数研究以及象数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应用有不少精辟的创见,这对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有较大的启示和拽导作用。因此,周易工作室以研几学社民国八年刊行为底本,,组织了多名易学专家对《杭氏易学七种》进行了标点、校勘和整理,以满足广大易学爱好者的需要。
四、本书所采用的底本为研几学社民国八年刊行本,
五、此次整理工作括标点、文学处理、校勘工作。
六、周易工作室对底本进行了认真的校勘工作,凡底本明显讹误之处,一律改正,不出校记。存疑者,以小注标明。
七、本书标点根据现行新的标点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但全书不使用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正文中不使用间隔号。凡并列书名号之间,一律加顿号以别之。
八、文字处理。汉字简化以国家文学工作委会发布的《文学使用规范条例》、《简化字决表》、《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基准,以《辞海》和《汉语大字典》为依据。未尽之处,依古籍整理通例处理。所有文学,凡能简化者,一律简化。古体字、不规范字或底本明显的版误之处,一律改为规范简化字。明显讹误之处,径改正之。其它悉从原本,不作改动。
九、易学家王力军先生为周易工作室提供了所需底本,并指导了全部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杭辛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宁县人,故又称海宁先生。杭氏青年时期应童了试名列前茅,其后从陈书玉、李莼客两先生游学于京师,充文渊阁校对,得尽窥秘籍,肆业同文馆,习天算理化而学贯中西。 杭辛斋曾组织《周易》学术研究会,名研几学社,在学
媒体评论编辑
目录
易楔
易楔卷一
图书
易楔卷二
卦位第二
卦材第三
卦名第四
易楔卷三
卦别第五
卦易第六
易楔卷四
卦数第七
卦气第八
卦用第九
易楔卷五
明爻第十
爻位第十一
爻象第十二
爻数第十三
爻变第十四
爻辰第十五
爻征第十六
运气第十七
易楔卷六
正辞第十八
学易笔谈初集
学易笔谈初集卷一
学易笔谈初集卷二
学易笔谈初集卷三
学易笔谈二集
……
易数偶得
读易杂识
愚一录易说订
沈氏改正揲蓍法
附录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体现了一种含蓄的精致,摒弃了浮夸的色彩和现代感的设计元素,转而采用了一种沉稳内敛的风格,与易学本身的哲学气质高度契合。对我个人而言,购买一套经典著作,不仅是购买知识,也是在为自己的书房添置一件可以世代传承的“器物”。印刷的清晰度是检验一套好书的试金石,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图表和排版结构时,丝毫的模糊都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无可挑剔,线条分明,层次清晰。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份严肃的学术献礼,而非赶时髦的快销品。读着它,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前辈的智慧通过这批优秀的纸张和油墨,再次鲜活了起来。
评分初捧此书,便觉一股深邃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和装帧设计都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格调,让人心生敬畏。我一直对传统易学心生向往,但市面上多数解读总显得过于玄奥或流于表面,难以真正窥见其精髓。这本书的体例和排版,初看之下颇为讲究,想必是经过了周密的编排和考证。我尤其欣赏它在保留古籍原貌和引入现代点校之间的平衡感,既能让我们领略到原著的风貌,又不至于因字句艰涩而望而却生畏。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便能感受到编纂者对“杭氏易学”这一独特体系的尊重与梳理的良苦用心。这套书似乎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解读本,更像是一部梳理和传承学派脉络的学术力作,对于想深入探究易学流派源流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我期待着深入研读后,能从中找到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坚实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厚重感,首先在于其内容所承载的文化重量,而非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我常年在古籍市场淘书,深知一套优秀的中医或易学典籍,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对原本的忠实还原和精准校勘上。从试读的几页来看,点校工作想必是极其严谨的,这对于研究者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讹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理解。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涉及到术数推演和义理阐释的部分,那些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思维密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逻辑体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辅以必要的注释和说明,足见作者和点校团队在学术上的扎实功底。这套书的出版,对于当前信息碎片化时代下,追求系统性、完整性知识的读者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它提供了一种沉下心来,与古人对话的完整路径。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套书之前,对“杭氏易学”这个流派的了解并不算深入,更多是听闻其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独到见解。这本书的开本和字体选择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易学典籍的人来说,是极其人性化的设计。我惊喜地发现,在某些基础概念的阐释上,它似乎采取了一种不同于主流解读的视角,这种“新颖”并非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对传统文本的精细考辨之上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为什么杭氏会这样理解这一爻辞?这种差异性恰恰是学术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它迫使你跳出既有的认知框架,重新审视那些看似被定论的经典段落,从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价值所在。
评分我习惯于在阅读重要典籍时,会同时对照参考不同版本的解读,以求取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这套《杭氏易学七种》,凭借其作为特定学派集大成的特点,自然成为了我案头不可或缺的核心参考书。它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自洽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我们阅读易经时,总是在不同学派的观点中徘徊不定,而这套书则提供了深入某一体系内部进行精耕细作的可能性。我特别期待后续章节对于具体卦象分析的方法论,因为学派的差异往往体现在推演的细微手法上。这种专注于一个流派进行系统性整理的出版行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这些试图在浩瀚的易学海洋中,找到明确航向的探寻者。它像是一份详尽的地图,为我们指明了杭氏学派独特的坐标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