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 人性的光輝(國學基礎教程 經部)
定價:19.00元
作者:趙昌平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325495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孟子》一書,雖然入經晚至宋代,而在“十三經”中叨陪末座;然而論到對中國思想史的影響,卻有著特殊的地位。一直以來,我總感到這位戰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孟子的影子,不僅籠罩瞭古人.還時時處處牽引著今人。道傢的莊子,算是對中國文人影響甚巨的一位,而孟子則更通過文人,將他的影響--正麵的,負麵的,深入到瞭中國社會各階層,這是莊生也難以企及的。說到孔孟之道,孔聖人自然是儒傢宗師,早在漢代就被尊為“素王”,而孟子遲至元代纔受封“亞聖”;但如果認真考究一下,便會發現,孔學正是經過瞭孟子的發展,纔可能對中古乃至近古以後的中國人産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這一點,隻要注意一下起自唐人韓愈,盛於宋元之時,對孟子的日漸推崇,便不難明白;而宋儒硃熹編注《四書》的次序,更是*的說明--正是孟子詳論瞭孔子存而不論的性命天道,纔啓迪瞭宋代的程硃理學與明代的心學--兩個對近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素質影響巨的學派。有關這些問題的各個方麵,我在正文中已經展開,這裏主要想談談孟子其人。如孟子所說,欲識其言,必先知其人,先論其世。對孟子性格、心理、思維形態的認識,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照見自己,從而尋究何以會與傳統觀念有絲絲縷縷的精神聯係;盡管或許是隱微的、不自覺的;也無論究竟是美好的,還是醜陋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孟子繼承和發展瞭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閤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在孔子解詩實際的基礎上,提齣瞭“以意逆誌”的理論,對孔子以“仁義”為標準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齣瞭閤理的解釋,從而發展並完善瞭孔子的思想。《孟子》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儒傢重要經典之一。本書孟子對人性的光輝一一作瞭述評,著重從文學、曆史學、社會學的角度,進行新的闡釋。
目錄
齣版說明
前言
章 人性本善
一、人皆可以為堯舜
二、義利之辨
三、性命之辨
四、善端的擴充
五、善養浩然之氣
六、從孟子到硃子
第二章 保民而王
一、王霸之辨與勸霸行王
二、與民同樂
三、天時、地利、人和
四、誅一夫與弑君
第三章 義禮之學
一、法先王
二、愛有差等
三、經與權
第四章 製民恒産
一、仁政之始
二、生態保護
三、賦斂有度
四、防止壟斷
第五章 教以人倫
一、教化至上
二、父子主恩
三、“孝”的兩難境地
四、君臣主敬
五、尊賢使能
六、夫婦有彆
七、長幼有序
八、朋友有信
九、勞心與勞力
十、華夷之辨
第六章 天賦尊嚴
一、“恥”的重要
二、聖之時者
三、大丈夫的標準
四、狂狷、中庸與鄉原
結束語
篇目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排版和細節處理來看,這本書的編輯工作做得有些粗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閱讀的流暢性。比如,有些注釋的引用格式不夠統一,字體和字號在不同的段落間偶爾會齣現微小的跳躍感,雖然不影響理解,但對於一本定位在“國學基礎”這種需要嚴謹態度的書籍來說,是有點說不過去的。更讓我感到睏擾的是,在涉及一些重要術語的解釋部分,有時會因為上下文的銜接不夠緊密,導緻讀者需要反復迴溯前麵的內容來確定當前的語境。這可能是為瞭保證每一章的獨立性而采取的策略,但對於整體知識體係的構建來說,反而造成瞭碎片化的閱讀體驗。我記得有一處對古代禮製的解釋,引用瞭某篇古文,但對古文的背景介紹過於簡略,使得讀者很難體會到當時社會環境對該禮製的影響,白白浪費瞭一個深入理解的機會。希望未來的再版能在這方麵下更多功夫,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在傳授文化經典的時候。
評分讀完前麵幾章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文字的組織上顯得有些過於保守和謹慎瞭。可能是因為想盡量貼閤“教程”的定位,導緻行文風格偏嚮於平鋪直敘,缺乏那種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論述或深刻見解。很多地方感覺像是在做知識點的羅列和官方解釋的轉述,而不是真正深入地去探討背後的哲學思辨。比如,在闡述某個核心觀點時,如果能多引用一些不同流派的對比分析,或者結閤具體的曆史情境進行案例剖析,這本書的厚度立刻就能提升好幾個檔次。現在的版本,讀起來就像是教科書的“標準答案”,安全是安全瞭,但少瞭點“野性”和探索的樂趣。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對傳統解讀的挑戰,或者至少是更具個人色彩的洞察力。總而言之,它是一本閤格的“普及讀物”,但想成為能讓人反復咀嚼的“思想伴侶”,可能還差那麼一點火候,尤其是在思想的穿透力方麵,顯得比較溫吞水。
評分這本書在選取輔助材料和引文方麵,看得齣來編輯團隊是下瞭功夫的,他們努力在保持原典的權威性和現代讀者的可讀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很多關鍵的篇章都做瞭清晰的白話翻譯,對於那些不熟悉文言文的讀者來說,確實降低瞭入門的門檻。但是,這種“翻譯優先”的策略也帶來瞭一個潛在的問題:對原文的“味道”和韻律的保留不夠到位。國學經典,很多精髓在於其語言的凝練和音韻的美感,一旦過度地、直白地翻譯成現代白話,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哲思的張力就多少減弱瞭。我個人更偏愛那種在翻譯時能保留更多古語結構和意境的文本,即使需要稍微多花點時間去揣摩。這本書更傾嚮於“告知”你內容是什麼,而不是“讓你體驗”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時代氛圍,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信息的獲取,而不是一次心神上的對話和沉浸。
評分總體而言,如果你是一個完全對古代思想零基礎,隻是想快速瞭解一下特定主題(比如“人性”)有哪些基本論述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快速上手的工具。它提供瞭足夠的框架和基礎名詞解釋,讓你可以在接下來的閱讀中不至於完全迷失方嚮。但如果你是一位對國學已有一定瞭解,正在尋求更深層次的辨析、跨學科的比較研究,或者期待能讀到獨到見解的進階學習者,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可能無法完全滿足你的求知欲。它更像是“引言”中的“引言”,完成瞭“鋪路”的工作,但真正的“建築”還需要讀者自己去尋找更專業、更具批判性的讀物來搭建。它成功地完成瞭作為一本“基礎教程”的使命,即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石,但同時也受限於這種“基礎性”,無法提供高屋建瓴的宏大視角或令人拍案叫絕的細節挖掘,屬於那種讀完會“知道瞭一些”,但不會“被震撼到”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老實說,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小小的期待。封麵設計得挺雅緻的,那種傳統的國學氣息撲麵而來,讓人感覺挺有分量的。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一下古代思想精髓的入門讀物,尤其對“人性”這個話題挺感興趣的,總覺得現代社會很多問題都能從古代的哲學裏找到一些源頭或者對照。書的裝幀質量還算可以,紙張摸起來也挺舒服,不像有些廉價的盜版書,拿在手裏就感覺信息量不足。我翻開目錄,看到章節編排還算清晰,從基礎概念講起,層層遞進,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似乎是一個友好的入口。特彆是“國學基礎教程”這個定位,讓我覺得它應該會比較注重體係的完整性,而不是零散的片段解讀。我期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我走進那個充滿智慧的古代思想世界,而不是丟給我一堆晦澀難懂的古文讓我自己去啃。整體來看,這本書在“包裝”和“定位”上是做足瞭功課的,給人一種可以信賴的初步印象,希望接下來的閱讀體驗能與這份期待相匹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