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创意纸雕 |
| 作者 | (美) 黄清雅 羊羊 |
| 定价 | 49.80元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088242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作者专业的角度,按难易程度规划了15款纸雕作品,指导初学者从基础技巧入手,逐渐加入需要掌握的其他技巧,并在各个作品之中提供多种选择,启发初学者的灵感。 书中有大量动手指导图,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不仅适合纸雕爱好者入门学习,还适合亲子互动活动,教小朋友动手做纸雕。 本书的作者从小爱好用纸制作各种手作制品,并以其特有的创意在国外社交网站上收获了大量的关注,此书是作者近年来在纸雕方面创意的集合。 |
| 作者简介 | |
| 黄清雅(Cheong-ah Hwang),1970 年 出生于韩国首尔,二十岁出头移民美国。 现在与丈夫、儿子,一家三口定居于俄 亥俄州的哥伦布。在首尔生活时,黄清 雅的父母开了一家打印店,他们会把各 种各样的纸张带回家。黄清雅从小就爱 在纸上涂涂画画,用纸张做各种东西。 直到快30 岁,她才次接触到纸雕,也从此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艺术家的 职业道路。 个人网站:.papernoodle. |
| 目录 | |
| 前言……………………8 材料……………………10 纸张……………………10 纸张的重量………………11 纸的种类…………………12 粘合剂……………………14 绘图材料…………………16 其他材料…………………17 工具…………………18 裁剪工具…………………18 造型工具…………………19 尺规工具…………………20 其他工具…………………21 技巧……………………22 设计作品…………………22 纸张分层…………………26 纸张造型…………………27 组合部件…………………34 组合纸层…………………35 作品展示…………………36 纸雕作品………………45 蝴蝶……………………47 蛇……………………51 立体贺卡…………………55 乐谱装饰板…………………61 克拉肯与潜艇………………67 猫头鹰和小猫咪………………73 纹章……………………79 建筑装饰…………………87 喇叭花……………………93 甲虫标本…………………99 肖像浮雕…………………105 小狗肖像…………………111 涂鸦艺术…………………117 鱼塘……………………123 蜂鸟……………………133 模版……………………140 拓展阅读…………………186 相关网站……………………186 关于作者……………………187 致谢……………………187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介绍了15款精美的剪纸作品,只需要对纸张进行折叠、雕刻或叠加,就可以呈现出精美的立体效果,可以用来做手工、设计艺术作品、折页、立体造型等等,总之你可以用这些造型各异的纸张完成不可思议的设计与艺术作品。 本书提供了在制作剪纸作品时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包括材料及工具的分类和选择、制作的技巧等。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最近在读《编程马拉松:从入门到算法大师》,说实话,起初我对这个名字有点望而生畏,觉得“马拉松”这个词暗示着枯燥和漫长,但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活泼,作者似乎很擅长把那些抽象的、冰冷的计算机科学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类比串联起来。比如,讲解递归时,作者竟然用了一个关于俄罗斯套娃的段子,一下子就把复杂的调用栈逻辑在脑海里具象化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讲解深度和广度。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每种算法背后的设计思想和适用场景,让你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个算法,而不是“怎么用”。书中的代码示例是精炼且注释详尽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顺着思路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被一大堆看不懂的符号淹没。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实战挑战”,这些挑战往往贴近实际工程问题,能立刻检验学习效果。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复杂问题的拆解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看到问题就发懵,而是能快速定位到可以应用某种特定算法的突破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去魅化”,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妙笔生花:钢笔字艺术探秘》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写字的教材,更像是一本引导心灵沉静的艺术指南。我原本以为学习钢笔字无非就是临摹字帖,掌握笔画的粗细和结构,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讲起,但讲解的角度极为细腻,强调的是手腕、手指与笔杆之间微妙的受力平衡,那种描述如同在描绘一曲无声的乐章。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的范例图,不同粗细的笔尖在纸张上划过的轨迹,那种细腻的渐变和墨水的洇散效果,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气息感”的章节,作者用非常文学化的语言解释了如何将呼吸的韵律融入到字体的连贯性中,这让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生命和呼吸节奏。翻阅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笔尖与纸张摩擦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这是一种久违的、让人心安的声音。对于想要提升手写美感,让日常记录也充满仪式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传统书写艺术的致敬和重塑。它的排版设计也极具匠心,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压迫感,反而心胸开阔,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体会每一个笔画背后的哲学意蕴。
评分《星际移民的伦理困境》这本书简直是科幻哲学领域的烧脑神作,它探讨的问题尖锐又深刻,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似乎对社会学、生物伦理学以及未来科技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积累,使得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得像一座精心构建的迷宫。它不是那种描述飞船、激光枪的通俗科幻,而是聚焦于一个核心矛盾:当人类社会跨越了地球的界限,到达了新的恒星系统,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人”和“社会规范”?书中详细分析了几种不同的殖民模型,比如“单一人种上传模式”与“多基因库随机组合模式”的冲突,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伦理代价。我最喜欢其中关于“文化惰性与星际适应”的论述,作者巧妙地提出,在全新的物理环境下,旧有的道德准则是否会因为环境的压力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学术思辨,句式结构复杂,充满了大量的从句和精确的术语,但正是这种严谨性,让它的推演更具说服力。对于那些热衷于深度思考人类未来命运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多维度的思考平台。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园林意境营造的古籍整理本,名为《叠山理水:宋代文人园林的精神坐标》。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就透露着一股清雅之气,仿佛能闻到宋瓷的幽香。它不同于一般介绍园林布局的工具书,这本书的重点完全放在了“意境”二字上。作者通过对大量宋代文人笔记、诗词的考据,深入挖掘了山石、水体、花木在文人心灵世界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它会详细阐述一块太湖石的“瘦、皱、漏、透”如何对应到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品格的期许,以及“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背后隐藏的对官场复杂性的哲学表达。书中对“借景”艺术的剖析尤其精妙,作者指出,高明的园林设计,在于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界限,让观者在有限的空间里,体悟到无限的辽阔与深远。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古典韵味,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像是在品一壶上好的清茶,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回甘。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古典美学中“虚实相生”的深刻内涵,不再将园林视为单纯的景观,而是一个可以进行精神对话的场所。
评分这本《战后欧洲的文化重塑:从废墟到现代性回溯》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精细的微观分析,成功地将我带回了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历史时期。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出色,它避开了传统历史书写中对重大战役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焦点集中在战后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思潮和身份认同的剧烈变化上。作者特别擅长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细节,比如战后配给制度下人们对物质的重新定义,以及在集体创伤后,音乐、电影如何成为重建民族精神图腾的工具。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祛魅”过程,指出那些曾经象征进步与效率的几何形体,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如何被赋予了一种疏离甚至压抑的意味。这种分析方法极富洞察力,它将宏大的政治经济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文化文本和艺术表达中。整本书的论述风格是冷静而客观的,大量引用了第一手的口述史料和未曾发表的档案,使得其观点极具重量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档案馆,每一页都散发着时代的尘埃和思想的火花,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比教科书上复杂得多、也真实得多的战后欧洲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