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诗文评类:文心雕龙 9787514919080 [宋] 刘勰-WHBH

四库全书诗文评类:文心雕龙 9787514919080 [宋] 刘勰-WHB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刘勰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诗文评类
  • 文心雕龙
  • 刘勰
  • 宋代文学
  • 文学理论
  • 古代典籍
  • 经学
  • 文化典籍
  • 中国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9080
商品编码:299930333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诗文评类:文心雕龙

定价:56.00元

作者: 刘勰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080

字数:

页码:2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梁刘勰撰。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拙,合《序志》一篇为五十篇,、据《序志篇》,称上篇以下,下篇以上,本此二卷。然《隋志》已作十卷,盖后人所分。又据《时序篇》中所言,《四库全书诗文评类:文心雕龙》实成于齐代。此本署梁通事舍人刘勰撰。是书自至正乙未刻于嘉禾,至明弘治、嘉靖、万餍间凡经、五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璀璨明珠 一、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文心雕龙》问世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南北朝后期。这是一个民族融合、文化碰撞、思想激荡的时代,也是文学体裁逐渐成熟、艺术手法日益精湛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勰,这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了这部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 刘勰,字彦和,生于宋文帝元嘉末年(约公元440年),卒于梁武帝天监初年(约公元502年)。他的生平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南北朝时期政治的动荡和战乱的频仍。早年,他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造诣极深。他曾长期在佛教寺院中生活,潜心研究佛学,这对其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宇宙的哲思。 刘勰的人生轨迹,也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紧密相连。他曾先后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为官,但仕途并不显赫,多担任幕僚、史官等职务。然而,正是这些相对闲适的职位,为他提供了 ample 的时间去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并最终构思并完成了《文心雕龙》。他目睹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种种乱象,如文风浮靡、形式主义盛行,以及理论的模糊和混乱。这促使他下定决心,要为中国古代文学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的完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凝聚了刘勰数十年的心血,是其一生学识与思考的结晶。他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道家、墨家以及玄学的思想,同时又吸收了佛教的某些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二、 《文心雕龙》的结构与内容 《文心雕龙》全书共十卷,分为二十篇,篇名皆以“文”字冠之,体现了作者对“文”的中心地位的强调。全书的内容宏大精深,涵盖了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从文学的起源、本质、体裁,到创作的原则、技巧、风格,再到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无不涉及。 (一)文学的总论与历史回顾 《原道》: 作为全书的开篇,《原道》篇阐述了文学的起源和本质。刘勰认为,文学的根本在于“道”,即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人生哲理。文章的产生,源于“心”,是“情”的表达,是“理”的反映。他将文学视为“继天立言”的载体,是沟通天地、传承文明的桥梁。他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认为“述志”“明道”“风劝”是文学的重要使命。 《辨骚》: 这一篇是对屈原作品的辨析和评价,也是对楚辞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入研究。刘勰高度肯定了屈原的文学成就,将其视为“骚体”的开创者,并分析了《离骚》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史传》: 论述了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肯定了史传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明诗》: 探讨了诗歌的起源、发展、体式和审美特征,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评价。 《乐府》: 重点分析了乐府诗的特点、创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诠赋》: 论述了赋的艺术特征、发展演变以及在汉魏六朝文学中的重要性。 《颂赞》: 探讨了颂和赞这两种文体的特点和功用。 《论说》: 探讨了论说文的体式和写作技巧。 《奏启》: 论述了奏章和启事的文体特点。 《议论》: 探讨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原则。 《书说》: 论述了书信体的写作特点。 《论说》: 这一篇与前面的《论说》内容有所重叠,可能指的是不同类型的论说文,或者是在论说文写作中更侧重议论方面的探讨。 《序志》: 探讨了序言的写作意义和技巧。 《论说》: 再次出现《论说》篇名,可能是在讨论不同文体中的“论说”元素,或者是在强调论说文的重要性。 《表》: 论述了表文的写作特点和功用。 《檄》: 探讨了檄文的特点和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祭诔》: 论述了祭文和诔文的写作特点。 《赞》: 探讨了赞文的特点和功用。 (二)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技巧 《情采》: 这一篇是《文心雕龙》中关于文学审美的重要篇章。刘勰强调“情”与“采”的结合,认为“情”是内容的真挚情感,“采”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技巧。“情”是根本,“采”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反对“空谈理性,不近人情”的空泛之论,也批评“浮华不实”的雕琢之作。 《声律》: 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声律美,特别是诗歌、赋等韵文的音韵格律要求。刘勰认为,优美的声律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才略》: 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才情与策略。他认为,优秀的创作者既要有天赋的才华,也要有审慎的策略,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 《审美》: 这一篇(或与之相关的篇章)可能涉及到对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探讨,以及如何进行审美判断。 《时序》: 强调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知音》: 探讨了文学批评的“知音”之说,强调了批评者需要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风骨》: 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骨”之美,即内容充实、语言质朴、精神挺拔的特质。 (三)文学批评与鉴赏 《评论》: 这一篇(或与之相关的篇章)系统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刘勰强调批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反对主观臆断和人身攻击。 《总术》: 总结了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三、 《文心雕龙》的学术价值与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系统性与原创性: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构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填补了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空白。刘勰的许多观点,如“情采论”、“知音论”、“风骨论”等,都具有原创性和深刻的洞察力。 2. 宏大性与全面性: 全书涵盖了文学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创作到批评,从体裁到风格,无所不包,展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和高屋建瓴的视野。 3. 历史性与批判性: 刘勰在梳理文学史的同时,也对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评介和批评,这为后世研究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借鉴。他的批评既有肯定,也有批评,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4. 哲学深度与人文关怀: 《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刘勰将文学与“道”、“情”、“理”紧密联系,探讨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5. 对后世的影响: 《文心雕龙》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历代学者奉为圭臬,而且其提出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如“龙文”、“藻饰”、“风骨”等,都成为了文学评论的重要范畴。许多文学家在创作中也受到其思想的启发。 四、 《文心雕龙》的艺术特色 《文心雕龙》的语言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刘勰文风严谨、典雅、精炼,善于运用排比、对仗、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既富有哲理,又不失文采。他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五、 结语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丰碑。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系统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宏大画卷,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时至今日,《文心雕龙》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和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文心雕龙》的古籍整理本,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的装帧和考究的字体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痴迷已久的读者,我深知刘勰这部巨著的重要性,它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市面上许多版本要么是晦涩难懂的文言原文,要么是过于现代化的解读,往往失却了原著的韵味。可这一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既想深入研究又想享受阅读过程的人量身定做的。它在注释和译文的处理上做得极为平衡,既保留了原著那种磅礴的气势和精妙的论述,又通过清晰的标注,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跟上刘勰的思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典故,编者没有敷衍了事,而是细致入微地加以阐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本高悬的“文学理论殿堂”变得触手可及。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沉浸其中,每读一章,仿佛都能感受到魏晋南北朝文坛的浩荡之风,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我对这本《文心雕龙》的印象,可以用“精雕细琢”来概括。从侧边栏的简要索引到章后的简要提炼,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校注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体贴。在阅读文学理论时,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文学现象联系起来。这一版本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在关键论点出现时,往往会适当地穿插一些清晰的、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案例或类比,帮助读者迅速把握住刘勰的立论核心。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风骨”、“辞采”等经典概念时所采用的论述节奏,不急不躁,层层深入。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古籍的复刻,而在于它成功地实现了知识的“活化”。它没有让这些数百年前的智慧蒙尘,而是用一种既保持了历史厚重感,又符合当代阅读习惯的方式,将这份文学遗产重新呈现给了我们。这样的用心,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珍藏。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过去常被《文心雕龙》的“学术性”吓退,总觉得那是专业研究者才能啃下来的硬骨头。直到我入手了这本9787514919080的版本,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编校水平,体现了一种罕见的尊重读者的态度。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供人膜拜的“圣典”,而是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的副标题或者说归类——“四库全书诗文评类”,暗示了它的权威性和源头性,但实际的阅读体验却是出乎意料的亲和。例如,在处理那些涉及具体作品引用的地方,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原文,还简要说明了引用的背景,这对于不熟悉那个时代文学版图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使得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更像一场双向的对话,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索欲,让我愿意花时间去追溯那些被引用的古代篇章,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对这套书的期望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四库全书诗文评类”的标签听起来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复古”和“刻板”。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在保持古籍典雅风格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印刷的便利性。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的诚意。更让我惊喜的是其注释的详尽程度。它不仅仅是对字词的解释,更深入到了篇章结构和思想脉络的梳理。对于《文心雕龙》这种结构宏大、体系严谨的著作而言,清晰的脉络是理解其精髓的关键。这一版本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我穿梭于“物色”、“熔裁”、“隐秀”等复杂的概念之中,使我不再惧怕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文学理论,反而从中找到了逻辑的乐趣。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无疑为深度学习爱好者节省了大量查阅参考资料的时间,是值得反复摩挲的珍品。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可读性”要求极高的人,如果一本书读起来佶屈聱牙,即使内容再有价值,也会被我束之高阁。这套《文心雕龙》的整理本,在“文气”的继承上做得非常到位,这比单纯的“准确”更难能可贵。它似乎捕捉到了刘勰写作时的那种运筹帷幄的气度,文字流畅而不失古朴,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仿佛能听到作者在慷慨陈词。我尤其欣赏它对部分篇目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刘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但原著中有些地方的转折点可能因为时代久远而显得生硬。此整理本在必要的过渡和连接处做了润物细无声的修补,既没有改变原意,又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这让我在阅读时,能更专注于刘勰对文学本质的洞察,而不是被阅读障碍所困扰。可以说,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代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让我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文章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