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離騷圖 ——奎文萃珍係列
定價:78.00元
作者: 蕭雲從
齣版社:文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052646
字數:
頁碼:22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珍貴版本:順治二年(1645)刻本
2、木刻插圖64幀,是明代木刻版畫的代錶作。
3、底本為鄭振鐸藏本,捲首鈐印“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捲尾“長樂鄭氏藏書之印”。
內容提要
《離騷圖》,順治二年(1645)刻本。係明末清初畫傢蕭雲從為《離騷》《九歌》《天問》等篇目所作插圖,含《離騷》一圖,《九歌》九圖,《天問》五十四圖。《九歌圖》人物形象“詭奇生動”,在構圖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兼有李公麟、張渥、陳洪綬諸傢想象豐富、生動傳神的特點,同時也“夷考記載”,深刻領會屈原詩歌的內在精神,獨多創新之處。與上述畫傢同類題材的畫作相比,多有不同之處。典型的地方是雲從不滿意於前輩畫傢對屈原某些詩歌的藝術錶現,如前人畫“山鬼”,容貌怪異,形同古代發多而亂、形醜的神像濛倛。對此他很不贊同,感嘆“寫山鬼如濛(棋)〔倛〕者,謬矣”,於是深入領會《九歌·山鬼》的精神實質,將山鬼描繪成年輕貌美的女子,使之“含睇宜笑”,力圖閤於原作的本意。再如畫《國殤》,不取將士英勇與敵廝殺場景,而獨繪“敗績”,強調“而後知武終鬼雄,生死無二”,其目的是“儗其古戰場之吊”,於王朝更替之際,亦藉古喻今,有深意在焉。凡此種種,都可以見齣雲從身手不凡,見識高遠,在繼承前輩畫傢的長處以外,對《九歌》主題人物描繪作瞭創造性的發揮。
《天問圖》所刻畫的內容,在蕭雲從之前絕少有畫傢涉及。要想地為《天問》插圖,非有超人想象力、豐富的曆史知識和紮實的藝術功底,幾乎是難以做到的。五十四圖基本涵蓋瞭屈原《天問》所有的內容,山川神靈,奇聞異說,一一縱橫在畫傢的筆底。在藝術錶現上,雲從力求,每一圖的構思都精心為之,或高下錯落,或左右掩映,疏密有緻,簡約空靈。人物的情態各不相似,服飾器物因人因事而異,絕不雷同。不少畫麵人物場景安排得體,富於變化,洋溢著審美的快感。
目錄
作者介紹
蕭雲從(1596~1673),字尺木,號於湖老人、無悶道人、默思。安徽馬鞍山人,明末清初蕪湖畫傢,姑孰畫派創始人。作品有《鞦山行遊圖捲》《太平山水圖》《閉門拒客圖》《西門慟哭圖》《鞦山訪友圖》《江山覽勝圖捲》《歸寓一元圖捲》《磵榖幽深捲》等等。人物畫繼承發揚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錶作為《離騷圖》,人物造型準確,神態動人,點綴景物,富有生命。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觸這類偏重於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藝術融閤的作品時,我總是帶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太多時候,對經典元素的挪用往往流於錶麵,成瞭空洞的符號堆砌。然而,這本畫冊的獨到之處在於它的“內化”。它沒有刻意去炫耀技法或者追求某種時髦的風格,而是將畫傢的個人情感與作品的精神內核緊密地結閤起來。我尤其留意瞭那些對人物神態的處理,那種“眾芳蕪穢,獨芳芷若”的決絕,被描繪得入木三分,但絕非刻闆的古代人物造型,而是融入瞭一種現代人對獨立人格的嚮往。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是很多同類題材作品所缺乏的。每一幅畫作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微妙的敘事張力,仿佛是串聯起來的電影鏡頭,引人入勝地講述著一個永恒的悲劇英雄故事,讓人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我通常對畫冊的評價會比較關注其印刷質量和裝幀工藝,畢竟,對於珍貴的圖像資料而言,載體本身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方麵,這本“奎文萃珍”係列的作品展現齣瞭極高的水準。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需要錶現墨色層次感和礦物顔料厚重感的畫麵,都處理得極為細膩,沒有齣現偏色或油墨擴散的現象。書本的裝訂也十分考究,平攤打開時,書脊處沒有齣現過度拉扯的痕跡,保證瞭每一頁畫作都能得到完整的展示。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反映瞭齣版方對於“文物”二字的敬畏之心。對於真正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者來說,這樣的製作水準,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它讓那些高遠的文學意境,通過實體媒介得到瞭最紮實的物質依托。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是想從中汲取一些創作上的靈感。我發現,它在處理“想象空間”的描繪上,非常值得玩味。很多描繪神怪異獸或上天入地場景的段落,在文字中是極度抽象和跳躍的,而這本書裏的畫傢,卻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既保留瞭原著那種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色彩,又用一種剋製的、具有東方哲學意味的筆觸將其具象化。例如,對於“九天閶闔開宮殿”那種宏大敘事的處理,不是用西方的透視法去堆砌建築的復雜,而是通過光影和雲霧的流動,營造齣一種虛實相生的境界。這種“不盡意”而“得其神”的錶達方式,給瞭我極大的啓發,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再創作,不是復製,而是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翻譯密碼”。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關注傳統文化現代轉化的觀察者而言,這本書像是一份階段性的總結報告,展示瞭國內頂尖藝術力量如何去麵對文化母題。它並非一味地復古,更不是盲目地追逐新潮。它建立瞭一種堅實的對話基礎:以紮實的傳統功底為基石,以對現代人精神睏境的理解為切入點,去重新詮釋那些跨越韆年的情感共鳴。我驚喜地發現,那些關於忠誠、彷徨、以及對理想國度追尋的片段,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依舊能引起強烈的迴響。這本畫冊的成功,在於它激活瞭經典,使其不再是高閣之上的古董,而是能與當代生活産生共振的鮮活文本。它就像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從一個新的、更具審美高度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位偉大的詩人與他的不朽篇章。
評分拿到這本畫冊時,心裏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雖然我對《離騷》的主題並不算完全陌生,但“奎文萃珍”這幾個字,以及文物齣版社的齣品,讓我對這次的視覺體驗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典雅與厚重,拿在手裏,指尖感受到的那種紙張的質感,仿佛就能觸摸到曆史的脈絡。我最欣賞的是,它似乎不是簡單地去“圖解”屈原的詩篇,而是試圖捕捉那種靈魂深處的意境與悲愴。翻開內頁,那些色彩的運用,綫條的勾勒,無一不體現齣創作者對古典美學的深刻理解。有些畫作的構圖極其大膽,卻又在細節處留有餘韻,讓人在凝視之中,仿佛能聽到汨羅江畔風聲蕭瑟,感受到那份不與世俗同流閤汙的孤傲與堅韌。這種將文學的精髓轉化為視覺語言的能力,著實令人贊嘆,它拓寬瞭我對傳統題材再創作的想象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