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紹良書話
定價:58.00元
作者:周紹良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010567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紹良書話》前言
《紹良書話》小識(代序)
序言 辛德勇
一、紅學題跋
敦誠《鷦鷯庵雜記》跋
苕溪漁隱《癡人說夢》跋
張曜孫《續紅樓夢》跋
《紅樓佳話》跋
《<石頭記>微言》跋
《<紅樓夢>說夢》跋
舒元煒序本《紅樓夢》跋
有正書局印《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跋
裕瑞《棗窗閑筆》跋
讀《樗散軒叢談》書後
二、墨苑序跋
《墨經》跋
《墨譜》跋
《墨史》跋
《墨錶》跋
《悟雪齋墨史》跋
《白嶽凝煙》跋
《曹氏墨林》跋
《摩墨亭墨考》跋
《鑒古齋墨藪》跋
《藉軒手錄》跋
《十六傢墨說》跋
《知白齋墨譜》跋
《涉園墨萃》跋
《塵麝簃辛未墨錄》跋
《意園墨錄》跋
《墨苑雜說》跋
《還硯齋墨錄》跋
《試墨小記》跋
《四傢藏墨圖錄》跋
《霜華堂墨錄》跋
《韆笏居藏墨簡目》跋
《墨林史話》跋
《墨林史話》(重編本)跋
《清墨談叢》序
重印《程氏墨苑》序
記《寶相圖》
三、讀稗雜識
四、話本與唱本
五、宗教典籍
六、占蔔書
七、其他書籍
作者介紹
周紹良(1917--2005),曾任人民文學齣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編輯,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分會會長,國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顧問,文化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第七、八
文摘
序言
從文化承載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迴歸與延續。它所探討的議題,無一不植根於深厚的傳統之中,但作者的筆觸卻極富現代感,既不抱殘守缺,也非盲目西化,而是保持瞭一種清醒的文化自覺。通過閱讀,我感覺自己與遙遠的古代文脈建立瞭一種鮮活的連接,仿佛能聽見那些久遠的聲音在耳邊再次響起。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快餐式信息無法比擬的。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具體的知識,更是一種看待曆史、看待自身文化身份的嚴肅態度和審美品位。閤上書本後,那種迴味悠長的、對中華文明深厚底蘊的敬畏感,久久縈繞心頭,這種精神上的富足感,纔是這次閱讀最寶貴的收獲。
評分我得承認,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但閱讀體驗卻齣奇地流暢,這得益於作者在組織材料時的匠心獨運。它並非單純的史料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每當談及某一典籍或某位古人時,作者總能迅速將其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並勾勒齣其思想流變的關鍵節點。這種結構化的處理方式,讓原本可能零散的知識點,被編織成一張清晰的脈絡圖,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理解和記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古籍時的精準度與恰當性,既保持瞭原文的風貌,又通過精煉的解讀,讓現代讀者得以窺見其原意,避免瞭過度闡釋的陷阱。對於希望係統梳理某一學問脈絡的進階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地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設計典雅大氣,留白得當,僅僅是書名和齣版社的標識,就透露齣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學術氣息。我特彆喜歡它采用的字體和排版,字號適中,行距疏朗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側邊看過去,能清晰地感受到裝訂的工藝精湛,體現瞭中華書局一貫的齣版水準。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對於熱衷於實體書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打磨是極其重要的加分項,它讓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也象徵著對書籍內容本身的尊重。我常常在書架上把玩它,那種紙張特有的微香混閤著油墨的氣味,是電子閱讀永遠無法替代的感官體驗。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辯論與對話。作者的觀點並非一言堂,而是充滿瞭思辨的張力。他敢於對既有的、被奉為圭臬的傳統觀點提齣質疑,並且能夠提供基於紮實文本考據的反駁依據。這種批判性思維的閃光點,讓閱讀體驗充滿瞭挑戰性與活力。我經常在心中與作者進行“辯論”,思考他的邏輯鏈條是否有更完善的環節,或者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進行闡釋。正是這種不滿足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極大地激發瞭我主動探尋更多一手資料的興趣。這本書成功地扮演瞭“引燃者”的角色,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係列深刻的問題,引導我走嚮更深遠的探索,這纔是學術著作的最高價值所在。
評分初翻閱時,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論述,而更像是深夜裏與一位飽學之士促膝長談,他將自己多年的閱讀心得和思考融匯其中,信手拈來,旁徵博引,卻絕不晦澀難懂。文字的張力拿捏得極好,時而激昂澎湃,剖析某一曆史事件或文學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時而又迴歸到日常的閑談,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至深的哲理。這種從宏大敘事到微觀洞察的自由切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我發現自己常常因為一個精妙的比喻或一個獨特的見解而停下來,久久迴味,甚至需要閤上書本,起身踱步,消化這股思想的衝擊力。這需要作者對所涉獵的領域有極其深厚的積纍,纔能達到這種爐火純青、遊刃有餘的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