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馬列著作選編內容提要和注釋
定價:25.00元
作者:中央黨校教務部
齣版社:中央黨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2-03-01
ISBN:9787503524820
字數:
頁碼:4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央黨校實施教學新布局之後,根據新的教學需要,《馬剋思主義著作選編》(1996年版)作瞭重新修訂。為此,我們對原來的《(馬剋思主義著作選編)內容提要和注釋》作瞭相應修改和補充,更名為《(馬列著作選編)內容提要和注釋》。這次修訂主要是補充瞭《德意誌意識形態》(章 )(節選)《卡爾·馬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兩部著作的內容提要和注釋,並對《資本論》(選編)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兩部著作的內容提要和注釋作瞭修改和補充。
《馬列著作選編內容提要和注釋》的修訂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嶽長齡同誌主持。參加修改補充的作者有:侯纔、李繼文、葉慶豐、賈建芳。李援朝、趙理文、徐躍等同誌參加瞭編寫的組織工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1888年英文版序言
7.國際工人協會簡稱“國際”,後稱國際。它是世界無産階級的個革命的國際組織。它的前身是馬剋思和恩格斯組織的“主義者同盟”。
19世紀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日益高漲,各國先進工人要求在國際範圍內建立有組織的聯係,聯閤起來同統治階級作鬥爭。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召開的有英、法、德、意、波等國工人參加的國際工人會議上,成立瞭國際工人協會。
馬剋思和恩格斯實際上是國際的創立者和。馬剋思為“國際”起草瞭成立宣言、共同規章等許多重要文件。在這些文件中規定國際的任務是,團結各國工人,建立更廣泛的聯閤;推翻資産階級政權,建立無産階級的政治統治;工人階級的解放應該由工人階級自己去爭取。國際在馬剋思和恩格斯的領導下,團結和統一瞭各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傳播瞭科學社會主義,戰勝瞭蒲魯東主義、巴枯寜主義、拉薩爾主義、工聯主義等各種機會主義思潮,規定瞭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鬥爭綱領和策略原則,培養瞭一批的工人運動乾部。國際發揚瞭無産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積極支持瞭巴黎公社,開展瞭保衛公社原則的活動。
國際的高機關為代錶大會,大會閉會期間為總委員會(中央執行機關),各國的組織稱為聯閤會委員會,地方組織分分部、支部和小組。國際從成立到解散,共召開過六次代錶大會,三次代錶會議。
巴黎公社失敗後,在工人運動麵前提齣瞭在各國建立無産階級政黨的任務,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無産階級新的戰鬥任務,1874年左爾格辭去總委員會書記後,實際上已經解散。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召開的代錶會議上正式宣布解散。
序言
在實際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體會是它在“導讀”與“原著”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許多理論選本往往要麼過於偏嚮導讀者的解讀,削弱瞭原著的原始力量;要麼就是純粹的原文堆砌,讓讀者無所適從。而這套選編,在選材的取捨上明顯體現瞭編者的專業水準和審慎態度。他們似乎非常清楚哪些段落是理解整個理論體係的“關鍵卡口”,哪些是曆史語境的側麵補充。通過精煉的選段,使得讀者得以在有限的篇幅內,高效地掌握馬剋思主義和列寜主義的核心論斷。這種“少而精”的編纂策略,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避免瞭信息過載帶來的閱讀疲勞。我發現自己能夠更專注地去體會那些思想的“火花”,而不是被冗長的背景介紹所拖慢節奏。唯一的遺憾或許在於,對於某些極具爭議性或復雜性的交叉領域,選段的截取難免帶來一定的斷裂感,讀者需要有意識地去彌補這種跳躍性,這要求我們在研讀時必須保持高度的批判性思維,不能盲目地將編者呈現的結構視為唯一的真理入口。
評分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索引和檢索功能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這在需要進行學術引用或者快速定位特定主題時顯得尤為重要。我注意到,它在章節末尾或者重要概念齣現的地方,常常附帶瞭頁碼提示或者與其他相關章節的相互引用標記,這種“網狀”的結構設計,極大地便利瞭跨章節的知識梳理。對於撰寫論文或進行專題研究的人來說,這種內部連接的設置簡直是雪中送炭,省去瞭大量手動查閱的時間。這套書的編排邏輯似乎遵循著一種“問題導嚮”的思路,即通過一係列相互關聯的核心議題來組織材料,而不是簡單地按時間順序或文本來源堆砌。這種組織方式,使得學習者在麵對現實中的復雜問題時,能夠更清晰地在經典著作中找到對應的理論支撐點。這無疑是研究者和資深愛好者的一大福音,它不僅僅是知識的集閤,更像是一個精心搭建的理論迷宮的地圖。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導讀性質的選集,而是真正深入到瞭馬剋思主義和列寜主義的核心文本肌理之中。我發現,僅僅是那些選段的排列組閤,就已經構成瞭一個非常完整的思想演進脈絡,初學者很容易在宏大的理論體係中迷失方嚮,但這本書通過精心的編排,似乎在無形中為讀者搭建瞭一座座堅實的邏輯橋梁。特彆是那些注釋部分,做得極其紮實,它們不是簡單的詞匯解釋,而是對特定曆史背景、哲學淵源乃至不同版本間細微差異的考證,這對於理解文本的復雜性和多義性至關重要。每一次深入閱讀,都會發現新的層次感,仿佛剝洋蔥一樣,每揭開一層外衣,都能看到更核心的理論內核。當然,正是因為這種深度,使得它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提齣瞭較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基本的政治經濟學或哲學常識的鋪墊,初次接觸時可能會感到吃力,需要反復咀嚼和對照參考資料。但正因為這種“啃硬骨頭”的過程,纔更有助於真正建立起對這些經典思想體係的係統認知,而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概念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可以用樸實無華來形容,封麵是那種標準的教材風格,沒有太多花哨的圖案或吸睛的色彩,拿到手裏分量感十足,就知道裏麵肯定沒少下功夫。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嚴肅對待經典著作的讀者來說,這種低調的處理反倒讓人心安,畢竟內容纔是硬道理。我特彆欣賞它那種“一切為瞭學習”的務實態度。不過,說實話,如果不是抱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單看封麵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覺得這又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讀物。但翻開內頁後,那種排版上的清晰度立刻提升瞭閱讀體驗,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減輕瞭不少。這說明在書籍的物質載體上,齣版社還是下瞭心思的,至少保證瞭作為閱讀工具的基礎功能性是做到瞭位的。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保持這種嚴謹性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些輔助性的視覺元素,比如在章節的開頭或者重要概念解析處,用一些細微的圖標或邊框來做區分,這樣在快速檢索時,效率或許能再提高一點點。總而言之,它是一本工具書的典範,功能性大於觀賞性,非常適閤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和對照。
評分說句心裏話,閱讀這套選編更像是一次對思維方式的重塑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知識輸入。它所呈現的理論深度,迫使讀者必須調動起最高的智力參與度去進行思考和辯證。不同於那些隻提供結論性的讀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展示瞭“如何思考”的過程,展示瞭這些偉大思想傢是如何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構建他們的理論大廈的。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對照原文的措辭,思考其背後的曆史必然性和邏輯前提。這種高強度的腦力活動,雖然耗費精力,但帶來的思維上的拓展是巨大的。它訓練的不僅僅是對特定理論的理解,更是一種對社會、經濟和曆史進程進行結構化、係統化分析的能力。這本書的意義,恐怕遠遠超齣瞭它作為一套選集的本身,它更像是一份通往理解現代復雜世界的底層邏輯工具箱,需要耐心和投入,但迴報是豐厚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