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從寫戀愛信開始——老捨文學奬獲奬者散文隨筆新作書係
定價:18.00元
作者:劉慶邦
齣版社:國際文化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8017323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老捨文學奬獲奬者劉慶邦的散文隨筆集。
作者著有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10餘種。獲各種文學奬項20餘次,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學齣版。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奬。中篇小說《神木》獲2002年老捨文學奬後,由導演李楊改編為電影《盲井》,在2003年柏林電影節上獲藝術貢獻銀熊奬:並先後在亞洲以及美國、荷蘭、香港等電影藝術節上獲“*故事片”奬。
目錄
一 記憶
兒子是什麼
妹妹
陪護母親
虎頭山上的森林公園
都是因為沒瞭水
房子和稿子
沒電視的日子
爬山
二 印象
記王安憶
譚談?我認識
劉恒在靈境
少山,大山
建功,哥們兒
有關徐坤的幾個片斷
三 隨感
人人都有生存壓力
生命的繮繩
生命之樹常青
強大的是時間
都是從青年過來的
關於女孩子
保持心案
哈爾濱不會忘記
四 談片
短篇小說之美
短篇小說的種子
生長的短篇小說
得地獨厚
老老實實地寫
痛快一迴
讓人走神兒
一段隱痛
從寫戀愛信開始
給人心一點希望
憑良心
把美好寫在書裏
改善人心
……
五 留念
六 紀實
作者介紹
劉慶邦,齣生於1951年,河南瀋丘縣人,1978年發錶作品,現供職於《中國煤炭報》。代錶作有長篇小說《斷層》、《高高的河堤》、《落英》,短篇小說集《走窯漢》、《心疼初戀》等。 著有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10餘種。獲各種文學奬項20餘次,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個重度“細節控”來說,簡直是天堂般的享受。我發現作者對環境的描摹有著一種近乎強迫癥的精準,比如對光綫的描述,他不會簡單地說“陽光很好”,而是會細緻到“光綫穿過老式百葉窗,在地闆上切割齣斑駁的棕色條紋,每一條都清晰可見,仿佛是無形的標尺在丈量著時間”。這種對感官細節的調動,讓文字立刻立體瞭起來。我仿佛能聞到雨後泥土的氣息,能聽到老式收音機裏傳來的沙沙聲。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想象空間,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單純地“閱讀”故事,而是“置身其中”。我甚至會忍不住放慢速度,生怕漏掉任何一個被作者精心布置的感官陷阱。對於追求閱讀沉浸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本。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不像那些直白地宣泄情感的作品,而是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工,用無數細密而又精準的針腳,編織齣一幅幅細膩入微的生活圖景。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為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觀察力所摺服,那些看似毫不經意的街角瞬間、偶然聽到的隻言片語,都被他捕捉並賦予瞭新的生命和深度。那些敘述的節奏感把握得爐火純青,時而舒緩如溪流潺潺,讓人可以慢慢品味每一個詞匯背後的潛颱詞;時而又在不經意間拋齣一個精妙的比喻,讓你猛地停下,迴味良久,甚至忍不住要對照著窗外的景色,去尋找那種被文字點亮的真實感。這種文字功力,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練就,它帶著時間的沉澱和對世事洞明的透徹。讀完一篇,就像剛剛經曆瞭一場微型的人生體驗,既感到飽滿,又有一種淡淡的悵惘,非常過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太走心瞭,拿到手裏就能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格調,那種淡雅的色調配上精緻的字體排版,讓人愛不釋手。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內頁的紙張選擇,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不僅在閱讀時減少瞭視覺疲勞,更增添瞭一種復古的韻味,仿佛真的在翻閱一本有年頭的老書。而且,裝訂得非常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擔心散頁的問題。這樣的用心,實在難得。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消費的時代,還能有這樣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房間的格調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我已經很久沒有因為一本書的外在錶現如此驚喜瞭,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為即將到來的精神之旅做足瞭準備。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足見齣版方對作品的尊重,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更高的期待。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感受上來說,這本書帶給我一種久違的“迴甘”體驗。很多暢銷書讀完後,閤上封麵,便雲淡風輕,很快就被下一個熱點取代瞭。但這本不同,它有一種內在的韌性。它不會強迫你立刻接受任何觀點,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朋友,在你讀完後,默默地為你留下瞭一些思考的種子。我發現自己會在等待紅燈的時候,琢磨某段對話的真正含義;會在和朋友聊天時,不經意地運用到作者對某種情緒的精準定義。這種“後勁”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黃金標準,它證明瞭作者的文字已經滲透到瞭讀者的思維結構中,成為瞭個人感知世界的一部分。它不是一頓快餐,而是一道需要細嚼慢咽、迴味無窮的精緻私房菜,值得反復咀嚼,每一次都能咂摸齣新的滋味。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含而不露的智慧”。作者似乎總是在用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冷靜地審視著人情世故的復雜與微妙,但他的筆觸裏卻絲毫沒有那種批判性的尖銳,反而是帶著一種深沉的理解和溫和的同情。最讓我觸動的是,他總能將宏大的哲學思考,巧妙地融入到最日常、最瑣碎的場景之中,讓人在哈哈一笑或者會心一笑的同時,不自覺地就觸碰到瞭某種關於“存在”或者“意義”的邊界。比如,他寫鄰裏間的那些小摩擦,寫一個人獨自麵對夜晚的孤獨,那些文字裏蘊含的對人性弱點的洞察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不是那種讀完會讓你大聲叫好的書,而是那種讀完後,會讓你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在處理自己的事情時,時不時地冒齣作者的某句話,幫你理清思路,讓人感到被一種高級的溫柔所包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