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
定价:145.00元
作者:俞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72439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WHO授权免费翻译,主要分为9个部分,包括背景、各国问题、调查结果、展望、解释说明、概览、词汇表、国家概况、统计学附录等。报告的叙述部分主要是对各国汇总信息的分析,包括基于各国报告的数据和国际数据集的估计率。第六章'概览'中则提供了本报告所涵盖的虐待儿童,青少年暴力,亲密伴侣暴力,性暴力和虐待老人等5类主要暴力类型的调查结果概览;第八章'国家概况',运用标准模板对各国主要指标进行描述,以便进行相互比较;第九章'统计学附录',则按国家罗列了部分指标的结果。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方式,将全球范围内暴力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展现在读者面前。报告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罗列,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社会诊断。我尤为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将暴力仅仅看作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剖析。报告中对贫困、不平等、教育缺失、心理健康等因素与暴力产生关联的细致描绘,让我深刻理解了暴力预防并非易事,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暴力形态及其成因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对全球一体化的挑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例如,报告中关于青年暴力、家庭暴力、社区暴力以及冲突相关暴力的章节,都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统计数据,生动地揭示了这些暴力形式是如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读完这些内容,我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对未来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方向。报告中提出的许多前瞻性建议,如加强早期干预、促进社会融合、提升社区韧性等,都为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对于《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这部作品,我的评价是,它是一次对全球暴力根源的深刻挖掘,也是一次对未来预防策略的全面梳理。报告的结构设计极为清晰,从宏观的全球趋势到微观的个体经历,层层递进,使得读者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暴力问题的复杂性。我尤为赞赏的是,报告并没有回避那些敏感和棘手的问题,比如政治动荡、经济危机、以及文化冲突等如何催生暴力。书中对不同预防模式的比较,尤其是关于社区主导型预防和政府驱动型预防的优劣势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指导。那些关于如何有效干预高风险群体、如何修复社会创伤、以及如何促进代际和解的章节,都充满了实用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暴力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创新。报告中所倡导的“全社会参与”的理念,让我更加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暴力预防的积极参与者。
评分《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在阴影中寻找光明的求索。它以一种极为细腻和深刻的方式,描绘了暴力如何在不同维度侵蚀我们的生活,又以一种充满希望的笔触,勾勒出预防暴力的可能路径。报告在分析暴力成因时,着重强调了社会环境、经济机会、心理健康以及教育可及性等因素的联动作用。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对暴力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令人欣慰的是,报告并未止步于问题的呈现,而是深入探讨了各种有效的预防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早期儿童发展、青少年赋权、性别平等促进、以及和平文化教育等。那些关于不同地区在实施这些策略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都为读者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暴力,并为我们指明了通往一个更安全、更公正世界的方向。
评分《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这本书,以一种极为震撼人心的方式,揭示了全球暴力问题的严峻现实。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心头沉重,却又被报告所传递的希望所激励。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鲜活的个体经历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报告对暴力成因的分析,触及了社会结构性问题、文化习俗的演变、以及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些层面的探讨,使得我们对暴力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详尽地阐述了不同暴力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它们共同证明了,只要方法得当,投入到位,暴力是可以被有效控制和减少的。书中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家庭暴力、以及在冲突地区建立和平的章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启发。我从中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创造力,也感受到了国际社会为构建一个更安全世界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评分翻开《2014年全球暴力预防状况报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球性的 SOS 呼叫中心,无数个关于暴力侵蚀的故事在此汇聚。报告的严谨性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暴力滋生和蔓延的深层机制。作者们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常常被忽视的微观因素,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信任缺失、社会支持网络的脆弱,甚至是媒体传播方式对暴力认知的潜在影响。报告中对不同暴力类型——从微观的个体冲突到宏观的国家间冲突——所采用的分析框架,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特别被报告中关于“预防性措施”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执法和司法手段,而是更侧重于构建一种“无暴力文化”,通过教育、心理疏导、社区参与等多种途径,从源头上消弭暴力的种子。那些关于不同国家在暴力预防领域所做的创新性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同时也揭示了全球合作在应对这一挑战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暴力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决心去理解它、去预防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