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 |
| 作 者: | 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 |
| 定价: | 55.00 |
| ISBN号: | 9787213083761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7-12-1 |
| 印刷日期: | 2017-12-1 |
| 编辑推荐 |
| 寸土寸金的家居面积中,恰当的利用立面空间也变得不容忽视。在中国和一些欧美国家与地区,收纳文化呈现出一种愈加流行的趋势,学会如何整理、利用居住空间似乎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技能。把收纳理解为一种生活艺术未尝不可,不过如果止步于此,就模糊了“收纳”所遮蔽的空间权力和消费主义文化,或许这两者才是促使收纳流行的原动力。就比如空白的墙壁除了用普通的壁柜式和搁板收纳杂物,还可以用创意十足的挂式收纳轻松为家扩容噢!不仅能让空白的墙面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可以将墙面空间100分的利用起来,为家储物扩容。 |
| 内容介绍 |
| 整理、做饭、清扫能够顺利地进行的家中,物品的数量往往恰到好处。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考虑清楚家里的东西哪些是必须的,哪些又是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都是开启舒适生活的步。本书中收录了8位收纳高手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与生活方式,通过她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将家中物品的数量变得恰到好处。 这本书告诉你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里怎么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怎么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丰富的储存功能。 |
| 作者介绍 |
| 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编) 东京中央区总部出版社。以女性杂志先驱——《女性周刊》和时尚杂志《JUNON》等期刊为中心开展出版事业女,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以生活类别为主出版有多种书刊的大型出版社。 谢玥(译) 1980年生,北京人。 200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毕业后进入日企工作,先后从事翻译、贸易工作。2013年进入出版社工作。曾翻译过《名画上的莎士比亚》、《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等一系列日版书。 |
| 目录 |
| 目录 2 想想看,对于我家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4 本书介绍的8位收纳达人 6 吉留妇美子(43岁/全职上班族) 可能因为工作与服装业有关,所以对物品的数量和颜色很在意 将物品整理为“各2个”、“3种颜色以内”,看着舒心,用着方便
26 山本瑠实(36岁/专职主妇) 以前搬家的时候,大量处理物品的过程很痛苦 将容易增加的物品控制在“1人4个”
40 樋口千晶(31岁/专职主妇) 由于工作调动频繁,使用箱子、篮子就可以应对搬家 只要坚持“只装1个箱子”,马虎的我也可以做到。
52 小山田麻衣子(38岁/短时打工) 自从大女儿上中学以来,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重视3人在一起的时光,物品的摆放随处都是“3个在一起”
68 中川由纪子(40岁/专职主妇) 作为喜爱制作小点心、收藏咖啡用品、兴趣多多的人 我将“篮子、盒子、家具作为1个整体”来整理,收拾起来轻松愉快
86 津田麻美(40岁/短时打工) 将收纳做了个大清理,物品多得不得了的家中焕然一新 从那之后,“每年大清理2次”必不可少,一直维持着干净利索
96 柴野亚希子(42岁/个体经营) 因为有3个成长中的孩子,家中物品日渐增多 所以我家全体成员正在实行“增加1个,扔掉1个”的运动
106 泷本真奈美(45岁/个体经营) 讨厌制作装饰摆设的材料、工作资料乱糟糟的 坚持“给每1种类保留出大的空间”,养成确认物品数量的习惯
118 在狭小空间中重新审视“合适的数量” 一定会产生自己也可以做到的自信心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想想看,对于我家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合适的数量”当然因人而异,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就可以。 在物品日益增多的生活中,想用的东西找不到、已经有的东西又重复购买,这种情况是对时间、金钱和空间的浪费。如果能找到对自己来说“合适的数量”以及保持这个数量的收纳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浪费。 近经常听到一个形容极端减少物品的词语——极简派。但是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教你将物品减少到。过度减少物品,会使生活不便、失去乐趣。思考一下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什么是必要的、需要多少,能将它们整理得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个工作才是舒适生活的根本。
明白了“合适的数量”,生活瞬间变轻松 如果现在你感到生活不舒适,很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比如内衣、袜子、盘子等生活必需品。“如果每天清洗的话,包括替换用的,准备4件就足够了”、“鞋子脏得很快,每个季节处理1双旧的,再买1双新的”,如果能像这样审视一下,那么家中的所有物品都在“目力所及”范围内。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减少无效的行为,收拾、做饭、扫除等所有事情都会变得顺利!如果你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那么找到“合适的数量”是有效的捷径。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清爽”。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像是老一辈人那种朴素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导。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就算是疲惫了一天,翻开几页也能立刻放松下来,找到继续实践下去的动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收纳工具时的那种务实态度,她总是强调“工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去迁就工具”。这一点与很多鼓吹“全套购入同系列收纳盒”的网红风格完全不同,让人感觉非常可靠。书中关于不同季节衣物转换的收纳方案,写得尤其细致,涉及到防潮、防虫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垂直空间,这些都是我以前自己摸索时经常踩的坑。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特点来“定制化”收纳方案,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完美收纳系统”。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才是真正能让人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绝对超越了同类书籍的平均水平。市面上很多收纳书,图片大多是经过高度PS的样板间效果,让人觉得虚幻不真实。但这本书里呈现的案例,很多都带有明显的“生活痕迹”,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我们自己家普通房间的真实写照,只是被更有条理地整理过。这种真实感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让我觉得“哇,我也可以做到”。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针对那些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死角”——比如电源线、小票、过季的围巾等——都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我过去总是把这些零碎的东西堆在一个抽屉里,每次翻找都像在进行一次寻宝探险。现在照着书上的建议,用一些简单的分隔板和标签,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对日常琐碎的体贴入微,才是真正体现了一本实用工具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简洁又带着一丝温馨的设计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又不失细腻,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收纳类的书籍,但很多要么就是过于追求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要么就是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初版的《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亲切,就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姐姐手把手教你一样,没有那些高深的理论,全是实实在在能用得上的小窍门和步骤。它真正做到了“从零开始”,即便是像我这样,连袜子都要花上半天时间才能整理利索的“收纳小白”,也能很快找到切入点。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材质物品的收纳建议,比如衣物的折叠技巧,那种立体感的呈现方式,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收纳不仅仅是把东西藏起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让人每天面对自己的空间时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收纳书界的典范,逻辑清晰到让人感动。作者显然非常懂得读者的阅读习惯,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恰到好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我发现它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一堆复杂的收纳工具推荐,而是先把“为什么要收纳”和“收纳的底层思维”讲透彻了。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买了一堆收纳盒,结果发现用起来并不顺手,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正确的收纳观。书中那些关于“断舍离”的引导部分,写得极其有耐心,不是那种生硬的命令式口吻,而是循循善诱,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审视自己的物品。读完关于厨房收纳那一章,我立刻动手清理了我的调料架,以前那种拥挤不堪的景象彻底消失了,现在拿取任何一样东西都像在玩一场高效的游戏。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单纯学会几个收纳技巧要来得深刻得多,它教你如何与自己的物品和谐相处。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的“工具手册”,而不是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一次性读物”。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就会把它放在手边,每当遇到整理瓶颈时,就会随手翻到相关章节寻求灵感。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样做会更好”的逻辑支撑。例如,关于文具收纳那一块,它详细解释了不同笔类在不同环境下对笔芯流畅度的影响,这种专业到近乎“偏执”的程度,反而让人更加信服。总而言之,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对现有生活状态不满意,渴望通过整理环境来优化生活节奏的人。它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行、并且充满生活气息的自救路径。它让我认识到,收纳不是一次性的劳动,而是一种持续优化的生活习惯,而这本“基础篇”正是培养这种习惯的绝佳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