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36堂课

培养孩子的36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南雨,邢苗苗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育儿经验
  • 行为习惯
  • 情商培养
  • 学习方法
  • 良好习惯
  • 教育理念
  • 亲子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15846
商品编码:300732895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培养孩子的36堂课

定价:28.00元

作者:江南雨,邢苗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1220158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能力提高篇: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品德出众篇:培养孩子的品德;优质习惯篇: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人格魅力篇: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阳光心态篇: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不当言行,有很多是因为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在部分家长的眼里,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至于孩子是否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否有健康的心态,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大方地与人交往……这些都不重要,或者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要么简单,要么粗暴,甚至是放弃。然而,学龄期的孩子是*敏感、**个性的时期,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孩子的成长偏离正常的轨道。

内容提要


本书从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能力、品德、习惯、人格、心态等5个方面的培养教育出发,精选成为孩子必修的36堂课,循序渐进,均衡发展,令孩子的素质得到全方位训练和提升,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好帮手。

目录


篇 能力提高篇 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
课 父母放手,孩子上手——培养孩子的独立做事能力
第2课 我的事情我做主——培养孩子的决断力
第3课 拒绝拖延,立即去做——培养孩子的行动力
第4课 “我也要当冠军”——培养孩子的竞争力
第5课 不要总是单打独斗——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
第6课 知识是进步的阶梯——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第7课 别让潜能酣睡——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第二篇 品德出众篇 培养孩子的品德
第8课 清清白白做人——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第9课 让善念相伴一生——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
0课 说到就要做到——培养孩子守信用
1课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课 心中常怀感激——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3课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培养孩子的爱心
4课 厚德载物,方为君子——让孩子学会宽容
第三篇 优质习惯篇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5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6课 教养与学识同样重要——培养孩子懂礼貌
7课 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8课 注重心灵也不忽视仪表——培养孩子整洁的习惯
9课 也是一种犯罪——让孩子懂得节俭
第20课 良言一句三冬暖——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第21课 器量多大,成就多大——帮助孩子改掉爱生气的毛病
第四篇 人格魅力篇 培养孩子的健全格格
第22课 每天都是好日子——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第23课 成功青睐勇敢者——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
第24课 对冷漠说“NO”——培养孩子热情的性格
第25课 不打肿脸充胖子——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
第26课 牢骚于事无补——让孩子学着不去抱怨
第27课 成长不怕磨难——让孩子学会坚强
第28谭不做孩子的“拐杖”——帮助孩子戒除依赖
第五篇 阳光心态篇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
第29课 “我能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第30课 像花儿一样绽放——让孩子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第31课 别给自己贴上失败标签——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第32课 谦虚使人进步——帮助孩子克服骄傲心理
第33课 远离“红眼病”——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第34课 消极对抗会产生消极结果——帮助孩子调适逆反心理
第35课 虚心受教,利于成长——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
第36课 不钻“牛角尖”——让孩子远离偏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育儿心经:点燃孩子天赋的成长密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坚实的内心世界,激发内在潜能,成为无数家长关注的焦点。本书并非一本僵化的“育儿手册”,而是一次深度对话,一场关于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探索之旅。它抛开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回归教育的本源——爱与理解,通过一系列充满智慧的观察与实践,为家长们提供一套灵活而深刻的育儿思路。 本书的核心在于“看见”孩子。许多时候,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了他们独特的心灵需求和成长规律。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细腻的笔触,引导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言语背后的潜台词,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当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不止时,我们常常急于制止,却可能错过了一个表达委屈、寻求安抚的信号。本书鼓励家长们放慢脚步,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世界,去理解他们情绪的起伏,从而找到最恰当的沟通方式。这包括了如何识别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不同情境下的有效沟通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非语言的交流传递爱与支持。 “点燃天赋”是本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我们常常谈论“天赋”,却容易将其误解为某种惊人的才能。本书则将天赋的范畴大大拓宽,它包含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索欲、创造力,以及他们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复制”成功,而是帮助你“发现”并“ nurturing”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光芒。它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方法,例如如何营造一个鼓励探索和尝试的环境,如何在游戏和日常互动中发掘孩子的兴趣点,以及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发展他们的特长,同时又不至于让他们过早地被功利性目标所束缚。本书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细细品读,去发现其中蕴含的精彩故事。 在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方面,本书也给予了深刻的启示。它认为,所谓的“成功”,绝非仅限于学业成绩或物质成就,更在于孩子是否拥有正直的品格、感恩的心、坚韧的毅力以及健康的社交能力。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如何在面对挫折时,帮助孩子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书中分享了许多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如何设定合理的界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本书的语言风格亲切而富有感染力,作者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与读者分享了她在育儿道路上的思考、实践与感悟。书中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充满了真切的情感和贴近生活的细节。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促膝长谈,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作者深知育儿之路并非坦途,充满了挑战与困惑,因此,本书也充满了对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它鼓励家长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自我关怀,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本书并非要求家长们成为完美的“育儿专家”,而是倡导一种“慢下来,用心去爱”的育儿态度。它提醒我们,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过度的焦虑和催促反而会适得其反。本书引导家长们关注过程,而非仅仅追求结果,享受与孩子共度的每一个瞬间,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平凡的亲子时光。 以下是本书可能涵盖的章节主题,以展示其内容深度和广度: 第一部分:看见孩子的心灵世界 倾听:听懂孩子未说出口的话 解读孩子的语言信号:从语调、用词到沉默,洞察背后的情感需求。 非语言的智慧:眼神、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是孩子内心的窗口。 同理心练习:走进孩子的内心,用他们的视角体验世界。 积极倾听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情绪导航:引导孩子认识并管理情绪 情绪的“功能”: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意义,而非简单否定。 命名情绪:帮助孩子准确表达感受,减少混乱和爆发。 情绪“降温”法则:教会孩子冷静下来,处理负面情绪的实用技巧。 正向情绪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的快乐、好奇与感恩。 界限的智慧:安全感与规则的平衡 清晰的界限:为什么孩子需要规则,以及如何设定有效的界限。 “不”的力量:学会坚定而温和地拒绝,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致性原则:父母双方的合作与统一,是规则生效的关键。 自由与责任:在规则下给予孩子探索和犯错的空间。 第二部分:点燃天赋的成长火花 好奇心万岁: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为什么”的时代:尊重并回应孩子无穷无尽的提问。 鼓励“试错”:从失败中学习,培养孩子的韧性与创造力。 创设探索环境:在家中、户外,处处是孩子学习的课堂。 “玩”的科学: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如何玩出深度。 兴趣的土壤:发现并 nurturing 孩子的独特热爱 敏锐的观察:留意孩子专注的神情,发现他们的兴趣萌芽。 提供多样化的体验:丰富孩子的接触面,为兴趣的发现铺路。 支持与引导: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提供资源和适度的指导。 警惕“功利化”:避免将兴趣与成绩挂钩,保护孩子最初的热情。 多元智能的视野:看见孩子隐藏的才华 打破“唯分数论”:认识到孩子能力的多样性,不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标准。 情商、创造力、艺术感:这些看似“软”的能力,却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发现孩子独特的优势:通过活动和交流,挖掘孩子的潜能。 鼓励跨界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第三部分:塑造品格的生命之光 价值观的根基:言传身教,播撒善良的种子 正直与诚信: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传递诚实的品德。 感恩的心:引导孩子体会付出与收获,懂得珍惜。 同理心与善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理解并帮助弱小的能力。 尊重差异:教会孩子接纳不同,建立包容的胸怀。 韧性与毅力:帮助孩子穿越风雨,迎接彩虹 面对挫折的教育:如何看待失败,如何从中站起来。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找到应对困难的方法。 设定小目标,达成大成就:通过分解任务,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坚持的意义:理解“滴水穿石”的力量,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社交的艺术:和谐共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分享与合作: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协作。 沟通的技巧: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 解决冲突:学习协商和妥协,找到双赢的方案。 建立健康的友谊:理解友谊的意义,学会真诚待人。 第四部分:父母的成长之旅 情绪的“减压阀”: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理解育儿压力:正视育儿过程中的挑战与自我怀疑。 自我关怀的重要性: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寻找支持系统:家人、朋友、社群,是宝贵的后盾。 调整期待:接受育儿并非完美,允许自己犯错。 学习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拥抱变化 放下“全知全能”的包袱: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 观察与反思:记录育儿中的点滴,从中总结经验。 与伴侣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分工,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享受过程:将育儿视为一场充满惊喜与爱的旅程。 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道路,又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潜能无限的大门。它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激发家长们内在的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和孩子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阅读本书,您将收获的不仅是育儿的技巧,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一种基于爱与尊重的亲子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培养孩子的36堂课》,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给家长一个“完美孩子”的蓝图,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培养孩子内在的驱动力。书中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让我明白了,强迫孩子学习只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以前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才是长远之计。另外,关于“社会交往”的能力,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提醒我,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合作和分享。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发现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开朗。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为我打开了认识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从容、更智慧地陪伴他们走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还算称职的母亲,但当我翻开《培养孩子的36堂课》,我才意识到,原来在育儿的道路上,我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书中对于“创造力”的激发,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可能更偏向于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学习,而这本书则鼓励我提供更多元的刺激,鼓励孩子自由发挥,甚至是一些看似“无用”的涂鸦和游戏,都能成为他们想象力飞驰的跑道。还有关于“沟通技巧”的章节,简直是及时雨!我常常因为和孩子的沟通不畅而感到沮丧,这本书提供的那些实用的对话范例和倾听技巧,让我感觉找到了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连接的桥梁。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方法,发现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这让我非常欣慰。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陪伴我的孩子。

评分

《培养孩子的36堂课》这本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成长。它不像市面上一些育儿书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与儿童心理发展息息相关的“小技巧”。例如,关于“规则意识”的培养,它并非强调一味地压制,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一直担心孩子过于散漫,难以管教。此外,书中关于“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给了我很多具体的指导,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读完后,立刻尝试了几种方法,发现孩子对书的兴趣明显提升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觉得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我必须承认,《培养孩子的36堂课》这本书的某些部分,确实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关于教育的某些思考。它关于“独立性”的培养,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家中过度包办的倾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替他们分担,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书中提出的“责任感”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意识到,让孩子承担适当的责任,不仅是让他们懂得感恩,更是对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一种重要铺垫。而且,这本书在阐述这些理念时,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们家长能够感同身受,从而主动去改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那几章,它让我明白,孩子并非要生活在温室里,适度的挫折反而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韧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引发家长深思,并愿意付诸行动的好书。

评分

这本《培养孩子的36堂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总觉得育儿是一门随缘的艺术,顺其自然就好,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里面藏着那么多我从未意识到的学问。比如,它关于“好奇心”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孩子那些“为什么”的提问,不再是简单的敷衍,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书中提出的“情商启蒙”环节,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培养孩子智力成长的同时,他们情感世界的健康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我以前可能更注重分数和成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孩子,未来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它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模板,而是提供了一系列思考的维度和可操作的方法,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足无措的家长,而是更有信心、更有方向地去引导孩子成长。尤其是在处理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时,书中提供的具体案例和解决方案,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不再那么容易感到焦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