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在美国上小学
定价:35.00元
作者:陈丁鸿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551024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部:中美基础教育全面PK】
中美小学生教育大pk
中国小学生、美国小学生差别到底在哪里?
中国孩子该加强哪方面的能力?
【两种教育优点全接收、任意切换】
中国教育、美国教育孰优孰劣?
中国教育优点——扎实的基础知识;缜密逻辑能力
美国教育优点——独立自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
亲身经历帮助家长利用精华
《哈利.波特》译者马爱农、哈佛商学院北京校友会特别推荐
内容提要
陪伴Leo这些年“东奔西跑”的小学生活,让我和孩子一起深度接触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小学教育。两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迥异,让我体会出各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各自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中国的小学教育侧重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扎实地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缜密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对考试的各种方法。
美国小学的教育则重在让孩子拥有自立的能力与负责任的精神,培养孩子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去适应社会、适应现实、适应生活。
中美的基础教育,各有所长,互为镜鉴,亲历其中的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正在为孩子教育选择而困惑的家长们得到一些启发。
目录
章教孩子学会生活
美国小学的使命:让孩子具备会学习会生活的能力
学习和读书是水融的关系
艺术熏陶贯穿的教育中
体育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
童子军——具有优良品格的小公民
善德启智的国际象棋
美国的家庭同乐日——秋季游园会
邻居家的万圣节活动
第二章让孩子爱上学习
老师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周末没有作业,考试成绩保密
有意思的开学准备
美国小学生的学习安排
英文学习由浅入深
数学教育是培养解决能力及逻辑思维方式
科学课老师给家长的信
美国小学生的第二外语
第三章不一样的美国小学
美国小学老师是全科型人才
美国小学的学期安排
五年级孩子午餐吃什么
美国各色小学
怎样申请公立小学
怎样申请私立小学
美国小学各年级课程描述
【后记】中国孩子先学好中文
作者介绍
陈丁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深圳卫视《辣妈学院》辣妈团成员、《父母堂》特邀儿童教育专家。搜狐自媒体人。曾供职于美国*电信公司威瑞森,全球四大咨询公司之一安永,以及微软公司。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一直致力于家长心理、亲子关系以及儿童教育和发展相关领域的咨询研究和投资。近年为受邀为《世界》《孩子》《母婴杂志》等杂志,新浪、搜狐等杂志和网络媒体撰稿。曾著有畅销书《带着孩子去旅行》。还曾受邀参加深圳卫视《辣妈学院》、北京卫视《妈妈听我说》等节目录制。
文摘
序言
一本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美国求学经历的书,虽然我并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但冲着那熟悉的书号——9787555102489,还是忍不住翻开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调温暖,第一眼就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回到了那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忐忑的年纪。书中那些关于“在美国上小学”的描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我并非在美国上小学,但作为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家长,书中提及的很多教育理念、文化差异、以及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引导我的孩子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如何为她铺就一条既能保留中华文化根基,又能融入美国社会的道路。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我的情况,但它所传递的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对孩子成长的关怀,以及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不同文化碰撞的理解,都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中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对孩子们情感世界的细腻捕捉。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书中描绘的那些孩子们,他们在教室里认真听讲的样子,在操场上奔跑嬉戏的场景,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流露出的迷茫和坚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教育体系,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理解,以及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永远是教育的核心。
评分对于这本书——9787555102489,我并没有直接的“在美国上小学”的亲身经历,也并非是家中有孩子正在经历这个阶段的家长。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它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气息深深吸引。书中的文字,并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描绘了孩子们在美国小学的生活点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主题的投入和热爱,对孩子们成长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教育背后更深层含义的探究。虽然我无法感同身受那些具体的场景,比如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时交流的语言,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方式,或者家长会上的沟通内容,但书中传达出的那种“跨文化交流”、“适应新环境”、“独立成长”的主题,却让我深思。我常常想象,如果我是在这个年纪,面对完全陌生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会是怎样的感受?书中那些关于孩子们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建立友谊,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是学会如何理解和接纳不同,是如何在挑战中变得更加坚韧。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另一种教育的可能性,并引发了我对自身成长经历和未来教育方向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书号9787555102489,虽然我无法声称自己拥有“在美国上小学”的直接体验,但它所带来的阅读感受,却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关于如何让一个人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本书,正是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这些主题。我被书中那些细腻的笔触所吸引,它们描绘出了孩子们在异国他乡的成长轨迹,那些在课堂上、在操场上、在与同学的互动中,点滴积累起来的关于适应、关于学习、关于友谊的画面。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展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它让我看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更是情感的交流,是文化的碰撞,是价值观的塑造。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它既能看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又能捕捉到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成长共性。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更加坚信,无论身在何处,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理解,永远是教育最核心的意义所在。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驻足深思的书,即便我从未在美国的小学里度过童年,也未曾将自己的孩子置于那样的环境中。书号9787555102489,这个数字组合,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幅幅关于探索、关于学习、关于成长的画面。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教育,是关于如何引导一个人去理解世界,去拥抱多元,去发现自我。这本书,恰恰是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展现了这种教育理念在美国小学环境下的实践。我沉浸在那些描绘孩子们的文字中,想象着他们如何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摸索,如何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如何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往中学习包容和理解。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共同构成了孩子在美国小学时代丰富而深刻的成长体验。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关于如何为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勇敢地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固定的轨道。它让我反思,在任何教育体系下,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颗善良而充满好奇的心。这本书,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对教育的理解,又前进了一步。
评分读完这本以“在美国上小学”为主题的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和些许的惭愧。虽然我本人并没有在美国接受过小学教育,也没有将孩子送往那里的经历,但书中描绘的种种细节,像一把钥匙,悄悄打开了我心中关于“适应”和“成长”的闸门。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年有机会,在美国的小学里接受教育,我的世界观是否会有所不同?那些关于课堂互动、课外活动、以及不同于国内教育方式的描写,让我对“教育”这两个字有了更宽广的理解。我一直以来都将教育视为一种灌输,一种知识的传递,却忽略了它更深层的意义——培养一个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懂得与人合作的个体。这本书通过那些发生在异国他乡的小学生活片段,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育人”的理念。那些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学习新的语言,如何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何建立自信,如何融入集体,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成长。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注重成绩,而忽略了他们情感的需求和个性的发展。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看到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一种更注重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在哪里,无论面对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