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核心技法-服饰与道具篇 9787568200073 UP漫画社,张绮云著

漫画核心技法-服饰与道具篇 9787568200073 UP漫画社,张绮云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UP漫画社,张绮云著 著
图书标签:
  • 漫画技法
  • 服饰设计
  • 道具设计
  • 漫画教程
  • 绘画技巧
  • UP漫画社
  • 张绮云
  • 漫画
  • 设计
  • 插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0073
商品编码:300755071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漫画核心技法-服饰与道具篇

定价:49.0元

作者:UP漫画社,张绮云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68200073

字数:3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漫画已经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系统地、轻松地学习漫画绘画,让书中的专业知识刻画在我们脑海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漫画”!

内容提要


本书是“漫画核心技法”系列教程中的一本,讲述了深受读者喜欢的Q版风格的漫画绘画技巧。在章中主要介绍了各种风格的Q版漫画。第2章主要学习Q版漫画中特殊的头身比例绘画技巧。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讲述了Q版漫画人物的五官特征表现和人物表情的描绘。第5章讲述了Q版人物的身体结构特点。第6章讲解了不同年龄段的Q版漫画人物角色的表现。第7章讲解了不同性格的Q版漫画人物表现技巧。第8章重点阐述了在Q版人物绘画中不同情绪的表达以及结合肢体动作变化的表现技巧。第9章讲解了Q版漫画中出现的动物拟人和道具拟人的绘画技巧等。0章讲述构图以及双人组合绘画技巧。1章和2章分别讲述Q版漫画人物的服饰、饰品以及道具的绘画。3章讲述Q版漫画的上色技巧。本书内容详实,讲解系统,图例精美,并突破性地使用了双色印刷使得标示更加清晰。同时本书也赠送了课后练习,让初学者在进行漫画素描技巧的学习时更加轻松。本书非常适合漫画爱好者自学使用,同样适合大院校的动漫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游戏、动漫公司的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UP漫画社是孔祥翔为负责人的动漫工作室,参与编写的有在校老师,职业插画作者,游戏公司的设计师,还有从事社会培训的讲师。他们2016年至今,在科学出版集团新世纪书局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动漫、CG技法教程类图书,其中大部分是店销书,也兼做多媒体教材推广。

文摘


序言


本书是“漫画核心技法” 系列教程中的一本, 主要讲解了目前受很多小朋友乃至众多宅男喜欢的Q版漫画人物的绘制技巧, 如何才能绘制出呆萌, 搞怪的Q版人物呢? 在本书中你将找到答案。在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了Q版的众多漫画资料, Q版也是有不同风格的, 我们在绘制时需要找准自己所喜好和擅长的风格。 在第2张中我们首先从Q版特有的头身比例下手, 讲解了Q版头身比例的相关知识。在第3章中讲解了Q版人物头部的绘制技巧, 分别从头型、 五官和发型等几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紧接着我们在第4章中讲解了Q版人物的表情, 表情的表现在整个Q版漫画形象中是尤为重要的。 在第5章中我们将一起来学习Q版人物的身体结构和动作表现, 由于特有的头身比例原因, 我们在学习时需要将其和正常人物的身体结构相对比学习。 由于Q版人物的表现中也分年龄差异, 因此我们在第6章中讲解了一些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的Q版表现。 人物性格的表现需要结合动作表情灯方面进行表现, 在第7章中讲解了7种不同的且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表现。 我们在进行Q版人物表现时经常遇到需要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和状态, 因此第8章重点讲解了人物的肢体语言的变化。第9章中讲解了Q版漫画中将动物拟人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具拟人的表现技巧。 0章中我们将绘画难度再一次提升, 讲解到了双人组合的绘制, 其中和涉及到了一些简单构图的技巧。 1章是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在本章中讲解到了Q版人物的服装绘制, 笔者精心挑选了几十套富有代表性的服装进行了详细讲解。2章承接1章介绍了配饰及道具的相关绘制技巧。 3章着重讲解了上色的相关技巧,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和掌握上色技巧。本书内容详实、 讲解系统、 图例精美, 搭配课后练习, 非常适合漫画爱好者自学使用, 同样适合大院校的动漫专业学生使用, 也可作为游戏、 动漫公司的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漫画创作进阶指南:光影、动态与叙事深度解析 本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漫画创作中的核心技术环节,旨在为有一定基础的创作者提供深入的理论指导与实用的技巧解析。内容围绕如何通过光影的运用塑造氛围与体积感、如何精准捕捉并表现人物动态的张力与生命力,以及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叙事结构三大板块展开。我们力求超越基础的线条与比例训练,直击专业漫画家在构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时的关键思考。 第一部分:光影的语言——立体感与氛围的塑造大师 光线是赋予画面生命力的关键元素,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光影在二维空间中构建三维错觉的原理与技法。 一、基础光学与色温原理的重建 我们首先从物理学的角度梳理光线的传播特性,包括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和环境光。理解这些基础概念是准确绘制复杂光照场景的前提。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光源(如正午阳光、室内钨丝灯、霓虹灯等)所产生的特有光斑和色温变化。例如,在绘制傍晚场景时,如何通过冷暖色的对比来增强画面戏剧性,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光的反射来柔化暗部细节,避免“死黑”。 二、光影的层级结构与体积感的建立 体积感并非简单地画出明暗交界线。本书引入了“五大面”理论(亮面、灰面、暗面、反光、投影)在漫画中的应用模型。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光源角度,精确划分高光点的位置与强度,这是判断物体材质(如金属、布料、皮肤)的关键。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演示了如何利用渐变层次的细微差别,将扁平的线条图形转化为具有重量感和空间深度的实体。 三、氛围渲染:光效与情绪的同步 光影更是情绪的载体。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特殊光效来烘托叙事氛围。内容包括: 戏剧性光照(Chiaroscuro): 强烈的明暗对比如何制造悬念和紧张感,尤其适用于恐怖、悬疑或高潮场景。 散射与雾化效果: 运用柔和的光晕和薄雾来营造梦幻、怀旧或压抑的情绪基调。 特殊光源的绘制技巧: 例如火焰、屏幕光、月光等非标准光源的边缘光和次级反射处理,确保光源的真实感和能量感。 第二部分:动态的瞬间捕捉——赋予角色生命力的形体表现 静态的图像要传达动态的瞬间,需要对人体运动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本部分侧重于“形变”与“动势”的捕捉。 一、解构人体运动的“力线”与“重心” 不同于静物写生,漫画中的动态强调动势线(Line of Action)。本书强调创作者必须学会“看穿”角色的内部骨骼结构,用一条流畅的曲线来概括整个动作的能量走向。详细分析了站立、奔跑、跳跃、跌倒等基础动作中的重心转移路径,以及如何利用夸张的S形或C形曲线来强化动作的张力,而非仅仅描摹肌肉的形状。 二、形变的艺术:夸张与透视的联动 优秀的动态必然伴随着恰当的形变。本章深入研究了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的“拉伸”与“压缩”原理。例如,在高速奔跑时,躯干的拉伸幅度、四肢的收缩力度如何影响视觉冲击力。同时,动态与透视是密不可分的。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低角度仰视(Worm’s-Eye View)和高角度俯视(Bird’s-Eye View)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利用极端透视来放大动作的冲击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三、细节中的动态:速度线与辅助元素的应用 速度线、冲击波、汗水飞溅等辅助元素是强化动态效果的直接手段。本书摒弃了机械化的速度线画法,转而探讨如何根据光源和运动方向调整速度线的粗细、密度和弧度,使其与整体光影和形体保持一致性。此外,对头发、衣物的飘动轨迹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让这些“次要元素”反过来增强主体的运动感。 第三部分:叙事的深度——结构、节奏与信息流的控制 漫画作为综合性视觉艺术,其叙事效率至关重要。本部分将从分镜的组织逻辑和信息传达的节奏控制两方面进行剖析。 一、分镜的语法:空间、时间和信息的组织 分镜是漫画的句子和段落。本书系统梳理了常见的分镜模式(如三段式、交叉剪辑、蒙太奇等)的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分镜间的过渡技巧: 平移式过渡: 保持时间连续性,强调场景的细微变化。 跳跃式过渡: 快速跨越时间或空间,用于制造戏剧性冲突或加速情节。 视点转移: 如何通过反复聚焦于角色的面部表情(特写)与环境反应(远景)之间的切换,来精确控制读者接收信息的节奏。 二、节奏的掌控:阅读流与信息密度 漫画的阅读体验取决于节奏的快慢。本书探讨了“阅读速度”的调节方法: 加速节奏: 密集的小格、大量的对话气泡、强烈的对角线构图和爆炸性的动态,适合表现冲突或高潮。 减缓节奏: 大幅的留白、大尺度的单格画面、简洁的构图和精炼的对白,用于营造沉思、感伤或重要的情感铺垫时刻。 三、构图的深度:引导视线与信息层次 优秀的构图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高效引导读者的视线。我们分析了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三角形构图等经典布局原理来稳定画面。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如何在复杂场景中,通过景深(前景、中景、背景的虚实处理)和视觉引导线(如道路、视线方向、光束),将读者的注意力精准地投射到叙事的核心信息点上,避免画面信息过载。 通过对光影、动态和叙事结构这三大核心要素的系统性学习与实践,读者将能跨越初级阶段的瓶颈,创作出更具专业水准和情感深度的漫画作品。本书不提供现成的服装绘制模板,而是教授如何“看懂”光线如何落在布料褶皱上,以及形体运动如何影响道具的携带与表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画好衣服的褶皱和道具是漫画创作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即使人物的造型很不错,但如果服装和道具画不好,整体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之前也尝试过自己摸索,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效果也参差不齐。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专门讲解服饰和道具的漫画技法书时,我立刻就来了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观察和分析真实世界中的服装和道具,如何将其转化为漫画中的线条和块面,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描绘手法来表现出服装的材质和道具的质感。我特别想学习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出既符合人物设定又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和道具的技巧,这样我的作品才能在众多漫画中脱颖而出。而且,我还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光影在服饰和道具上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增强服饰和道具的表现力。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看看,尤其是我平时画人物的时候,总觉得衣服的褶皱画不好,有时候看起来很生硬,不够自然,总感觉缺点什么。而且,虽然我喜欢画漫画,但对于人物的配饰,比如背包、项链、手表等等,总是画得比较随意,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要么就是细节处理不到位,显得不够精致。我特别想通过这本书学习一下,怎么才能让衣服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褶皱的走向怎么才更符合人体结构,以及怎么才能让道具成为人物性格的延伸,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技巧,比如不同材质的衣服(棉布、丝绸、皮革)在褶皱表现上的差异,还有不同类型的道具(科技感、复古风、民族风)在设计和绘制上的考量。当然,如果能有一些案例分析, showing how to integrate clothing and props seamlessly into character design and storytelling,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画出的人物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一些漫画创作的进阶技巧,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人物比例、面部表情的书籍,但总觉得在服饰和道具的细节处理上,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人物的服装总是能完美地衬托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当时的场景氛围,而道具也常常是点睛之笔,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吸引我,感觉它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风格的讲解,这样在创作历史题材或者架空世界观的作品时,能够有更扎实的依据。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道具,比如武器、交通工具、甚至是一些带有特殊功能的物品,如果能有详细的绘制步骤和设计思路,那将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画,更能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这么画,如何通过服饰和道具来更好地塑造角色,表达情感,推动情节。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漫画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方面。我发现,虽然我能画出基本的人物轮廓和面部表情,但在服饰和道具的设计与表现上,总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候,我画出的衣服看起来过于扁平,褶皱处理得生硬,无法体现出衣物的质感和垂坠感;而道具方面,我常常是能简化就简化,结果导致人物的造型缺乏个性和细节。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漫画服饰和道具绘制技法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服饰和道具,并将其转化为漫画语言的宝贵经验。例如,我希望学习到如何准确捕捉不同材质(如棉、麻、丝、毛、皮革)的视觉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线条和明暗来表现出衣物的立体感和动态。同时,对于道具的设计,我也希望得到一些指导,比如如何根据角色的职业、性格、所处时代来设计出具有辨识度和功能性的道具,并且如何将这些道具自然地融入到人物造型和画面构图中。

评分

我是一名漫画爱好者,平时也喜欢自己动手画一些小漫画,虽然还谈不上专业,但对漫画的细节要求却很高。尤其是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服饰和道具给我感觉特别重要。因为它们不仅能直接展现人物的身份、性格,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画面的整体美感和故事的叙事性。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一个设计巧妙的服装,能够瞬间让一个角色“活”过来,一个恰到好处的道具,也能为故事增添不少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服饰和道具在漫画创作中的作用,并学习到一些专业且易于理解的技法。我尤其关注如何将现实中的服饰和道具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更符合漫画的风格,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角色设定和故事情节,设计出既有创意又合理的服饰和道具。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摆脱“纸片人”的困境,让我的笔下的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