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质教育在美国7:放开孩子的手(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
定价:36.00元
作者:黄全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54963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素质教育在美国”全新修订版l中美教育的震撼对比与剖 给父母和孩子的成长课
内容提要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怎样让孩子学会生存之道?
作者通过长期观察,深入研究美国家庭和学校的生存教育,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把研究结果和许多真实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把生存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教会孩子理财、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等。作者向读者展示了非常清晰的生存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向,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目录
章是生存本能,还是生存技能001
臭鼠的这一招004
人的生存能力在退化吗007
谁动了我的奶酪009
你是谁?哼哼,还是唧唧014
翻着英语词典吵架016
不能再吐1次019
天价里皮来适应中国足球?023
第二章“学会生存”,还是“学会做人”027
不吃“”的饥饿者029
生存教育的中国特色040
谁是后的幸存者042
第三章就是这种“狗刨式”049
狼——初级探索者051
家长也参加“童子军”?055
四十九个生存教育必修课058
一盒饼干的价值071
矿矿的“歪论”081
美国高中的“桃园三结义”085
怎么与周围的人共处093
共患难“共”什么097
发现心里的“新大陆”105
当一回狐狸妈妈112
气压计的故事123
孩子天上学,您交代什么131
愚蠢的“该出手时就出手”132
如果韩信问: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吗140
总统也可能是个流氓151
无辜的罪人158
不给熊道歉168
第八章要个富爸爸,还是当个“富”孩子
《富爸爸穷爸爸》批判181
钱,一个复杂的命题187
关于“钱”的教育189
武器能杀敌人,也能伤自己192
该不该让孩子打理钱财195
我的困惑201
第九章“性”,为什么会成洪水猛兽
奇怪的玩具209
罪恶的脚指头211
老虎不能关在笼里215
吃人的老虎226
纸老虎229
第十章我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吗239
中国的“差生”与美国的“问题孩子”241
阿巴拉契亚山民247
生存教育——“一个也不能少”251
美国“问题孩子”的后一片绿洲258
美国社会教育给予我们的启示265
一个中国男孩的故事268
在“差生”的背后272
后记277
参考资料285
作者介绍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曾荣登《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推荐书单。所著中美教育比较系列,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
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等。作者向读者展示了非常清晰的生存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向,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冲刷了我心中对“素质教育”的一些固化认知。我一直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艺术、体育特长,或者是一些所谓的“软技能”,但《素质教育在美国7:放开孩子的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涵。它探讨的是一种教育的“哲学”,一种关于如何看待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智慧”。书中反复出现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词汇,让我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个体。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赋能,而不是控制和塑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那种淡淡的蓝绿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正中央一只小手缓缓伸出,仿佛在探索未知的世界,又像是对自由的渴望。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美国,孩子们是如何被“放开手”的,这种教育理念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是否真的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充满创造力的下一代?读到这本书的序言,作者便用一种非常真诚且充满激情的语调,描绘了他在美国教育体系中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深远的细节娓娓道来。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讲述他的经历和感悟。而且,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我特别欣赏作者的这种态度,他并没有神化美国的教育,而是用一种客观、辩证的眼光去审视。书中提到的一些教育案例,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比如那个“鼓励孩子犯错”的课堂,让我一度陷入沉思。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指导手册,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跨文化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笔调,分享了他在美国教育现场的观察和思考。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将其上升到教育哲学的层面。比如,书中提到了关于“鼓励式评价”的内容,让我对“赞美”有了新的认识。在美国的教育中,赞美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肯定,更是对过程中的努力、尝试和进步的认可。这与我们习惯的“表扬做得好”有所不同,它更强调内在的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阐述,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在美国的教育观念中,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对于我们培养 resilient(有韧性)的孩子非常有启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萦绕最多的词就是“放任”与“引导”的平衡。乍一看,“放开孩子的手”这个标题,似乎会让人联想到完全不管不顾的教育方式,但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这是一种极富智慧的教育哲学。书中详细阐述了,美国的教育并非简单地“放手”,而是在尊重孩子天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的前提下,给予他们适度的引导和支持。这种引导,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严苛的指令,而是通过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一直在思考,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是不是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和“统一进度”,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和潜能挖掘。这本书无疑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独立性”的定义。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放开孩子的手”意味着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更是一种思想上的独立。书中描绘了许多孩子从小就被鼓励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的兴趣班,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甚至是在一些小事上,家长也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父母不可能永远给孩子铺好路,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去探索和前行。这让我反思,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和犯错的机会?我们是不是太害怕他们受到伤害,反而限制了他们能力的提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爱,有时候是学会适时放手,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