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
定价:26.00元
作者:严卫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19591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班主任管理”和“校长管理”两篇,分别有五章,其中案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借鉴性,相信能引发在任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共鸣。“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您可能现在还不是领导,甚至还不是班主任,只是一位普通教师,但未来的您终将要挑起学校发展的重任,成为学校管理和班主任管理的领军人物。相信读了这本书后也会让您生发不少感悟,激活您的教育灵感,为将来更好地胜任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根基,奠定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是级别小的主任,但班主任管理的成员却不少,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班主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对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形成良好的学校风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科学化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中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尤其是他们都十分在乎班主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责任重大。社会的发展变革,对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与时俱进,探索不止。本书班主任管理篇包含着“静心感悟,提升自身素质”、“爱心鸡汤,呵护娇嫩之花”、“妙手仁心,怀揣智慧上路”、“百川归海,分享成长快乐”、“别具匠心,打造全新天地”五章,相信能对班主任的科学化管理有所借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统帅,学校科学化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实践证明,学校档次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反映在校长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上。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日益期盼,迫切需要有一群自身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好校长。本书校长管理篇包含着“打铁还需自身硬”、“响鼓还需重锤敲”、“好花尤需细栽培”、“追寻智慧化管理”、“第三只眼看管理”五章,展示了一个个学校管理的鲜活素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目录
部 班主任管理篇
章 静心感悟,提升自身素质
一、班主任要谨防三大“偏心现象”
二、主题班会中的三个误区
三、黑板报岂能“异化走调”
四、班主任管理要把握好“度”
五、班级常规管理宜“立”不宜“破”
六、班主任评语“四要”与“四不要”
七、班主任应是“多面手”
八、非正式群体转化“四忌”
九、弯腰的美丽
第二章 爱心鸡汤,呵护娇嫩之花
一、欣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二、不妨“罚”他一下
三、教育应该是无痕的
四、她终于走出了厌学的心理阴影
五、转机,来自一次小小的鼓励
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七、告别“野蛮”
八、感谢愚人节
第三章 妙手仁心,怀揣智慧上路
一、座位的“错位搭配”艺术
二、“值日班长制”:师生双赢
三、“课桌椅承包”:大有可为
四、“表扬角”:小阵地,大舞台
五、学生换位当老师
六、“三好学生”评选:不妨让“群众”说话
七、让学生集中写“赠言”
八、让学生从“拾豆”中学会自律
九、课代表也可以“纠偏”
十、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
第四章 百川归海,分享成长快乐
一、老师,你记住学生了吗
二、老师,请多用一把尺子
三、老师,请允许学生“做梦”
四、老师,你戴有镜看人了吗
五、老师,别轻易拒绝学生
六、“谎言”也美丽
七、对待后进学生要用好“三面镜子”
八、都是表扬惹的祸
九、别漠视了学生的情感冷漠
第五章 别具匠心,打造全新天地
一、无为而治,大有作为
二、家访,在大年初一
三、班主任要善于“”后进生
四、沟通,从“日记”开始
五、在学生的“评语”中成长
六、背后表扬效果好
七、革命传统影视在德育教育中的“妙用”
八、不妨换种教育方式:
九、班干部确定要“一查、二看、三问”
十、班干部培训要“三讲两加强”
第二部 校长管理篇
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校长“新概念”
二、当代校长的“五常”新论
三、校长,请把好自己的“舵”
四、给校长的“五官”定位
五、校长不当“家”
六、校长要学会“深沉”
七、不妨做个“问题校长”
八、不妨做个“懒”校长
九、校长当做“有心人”
十、合格校长须过好“五关”
十一、大度:校长管理不可或缺的品质
十二、新校长上任“三盆水”
十三、新校长,请亮出你的“非权力影响力”
十四、校长要当好“设计师”
第二章 响鼓还需重锤鼓
一、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像“唐僧取经”
二、副校长“两要”与“两不要”
三、学校中层领导要把好“度”
四、校长要善于“放大”教师
五、校长要善于“配置”中层领导
六、不妨改“伯乐相马”为“赛马”
七、校长要培养好“三支队伍”
第三章 好花尤需细栽培
一、校长管理的真谛:激励唤醒鼓舞
二、让新教师顺利度过“磨合期”
三、校长要为教师的教科研“导航”
四、校长,不妨常去教师家“看看”
五、校长要善于“盘活”人力资源
六、校长要教师在“动态”中成长
七、教师“网瘾”怎么办
八、教师培养当把握好“度”
九、以“班主任效应”让“薄弱教师”强起来
第四章 追寻智慧化管理
一、现代校长不可或缺的“三大经营理念”
二、现代学校发展需有的“四大件”
三、学校管理要崇尚“文化”
四、“读、讲、议、练”:搞好教科研的有效途径
五、中小学衔接教育要过好“五关”
六、开学头几天,校长要这样“走”过
七、家长培训要“三管齐下”
八、对新班主任实行“推销术”
九、不妨让教师“错位”进修
十、旧教案可以“翻新”
十一、给备课检查来点激励性评语
十二、五“化”齐放,共铸诚信
十三、有问题,找“教育110”
第五章 第三只眼看管理
一、校长评课“三忌”
二、为“校长上观摩课”叫好
三、“校长竞聘制”值得称道
四、为“校长照片上墙”叫好
五、推进素质教育,校长要“三到”
六、“免试保送”: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解读吴江市“重点高中免试保送”制度
七、管理有悔:一次失败的“新政”
八、走出初中德育低效的误区
后记
作者介绍
严卫林,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副校长,吴江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带头人,吴江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求新、求活、求实、求真”,先后参加市历史、思想品德评优课,分别获一、二等奖。被评为吴江市百名上好课教师,曾多次在市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市面上关于教育管理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理论泛泛,或者是一些成功经验的堆砌,看完之后总觉得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但是,“原生态”这个词,却像一个钩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片未经雕琢的森林,那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秩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一种不同于当前主流的学校管理模式。我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打破僵化的管理体制,如何激发学校内部的生命力,如何让每一个个体都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成长。我尤其想知道,在“原生态”的管理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学生是否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校又将如何构建一种更加自然、更加有机的组织结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摆脱那些繁琐的流程和冰冷的指标,重新找回教育的初心。这本书能否成为我的“救赎”,让我看到教育的希望,并且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去实践一种真正符合教育本质的管理方式,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这本书,从书名上就给我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现在的学校管理,是否太过功利化、工具化了?是不是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原生态”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顺应规律的生长状态,这与我理想中的学校管理有着高度的契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和理解学校管理的真正含义。我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让学校管理回归到“人”的层面,如何通过情感的连接、价值的认同来凝聚人心,而不是仅仅依靠制度和规则。我特别好奇,在“原生态”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处理好学校的复杂性,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如何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理论上的启示,更能带来实践上的指导,让我能够学到如何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点滴地践行这种“原生态”的理念,让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能够滋养灵魂的场所。
评分我拿到《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翻阅,而是把它放在书桌上,时不时地摩挲一下封面。这是一种莫名的期待,一种对未知但充满渴望的触感。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学校,好像被太多的条条框框和指标束缚住了,老师们像是在生产线上流水线作业,学生们像是在被批量生产的商品。而“原生态”这个词,则像一股清流,拂去了我心中的尘埃,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蕴含着许多关于“回归”的智慧,它不是要我们推翻一切,而是要我们去发掘那些被遗忘的、最本质的东西。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原生态”管理,它有哪些核心的原则和方法?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路径,让我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人,能够找到切入点,去尝试改变?比如,在面对各种外部压力和评价体系时,如何保持管理的“原生态”?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和谐发展?我非常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生命力、有温度的学校,一个让师生都能感受到尊重、信任和自由的港湾。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在于它能提供多少“先进”的管理工具,而在于它能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教育最纯粹的向往。
评分这本《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感觉,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似乎在召唤我们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现代管理”套路,回归教育的本源。我一直觉得,学校的本质是“人”的聚集地,是成长与学习的场所,而管理,本应是服务于这种成长的,是呵护与引导,而不是束缚与规训。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看到一种更自然、更真实、更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管理方式。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实践这种“原生态”的管理理念,比如如何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构建一种充满信任与合作的校园文化。我尤其对“原生态”这三个字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去行政化、去功利化的管理?是否意味着更加注重情感连接和人文关怀?或者,它是否能为我们揭示一些被现代教育体系所忽略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教育要素?读完这本书,我希望我的教育观能够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实践学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校成为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
评分当我看到《追寻学校管理的原生态》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片广袤而充满生机的森林,各种生命在此和谐共存,各自以最自然的方式生长、繁衍,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我猜想,这本书就是要带领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一种类似的学校管理模式,一种摒弃过度干预和人为设计的管理,回归到教育本身的自然生长规律。我一直觉得,学校的管理不应该是一套冷冰冰的规则,而应该是一种温暖的引导,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原生态”管理的核心内涵,它是否意味着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是否意味着更加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我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原生态”的管理理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激发师生的潜能,去构建一种真正有韧性、有活力的学校文化。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管理书籍,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我希望它能引领我找到一条通往更加本质、更加人性化的学校管理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