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质教育在美国2:这样教孩子更有效(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
定价:32.00元
作者:黄全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54963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素质教育在美国”全新修订版l中美教育的震撼对比与剖析l给父母和孩子的成长课l成功的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中国的读者(家长、学生、老师),如果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加入发达国家的素质教育元素,就是在培养“混血虎”!
内容提要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这样纠结——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的挑战;也没有哪一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渴望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质人。
中美家庭教育的一个*区别,就是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的成功者,而不是一个虚幻的“天才”。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家长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式家庭素质教育的小环境?
黄全愈通过20多年对美国教育的深入观察,和近十年来与中国年轻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独特体悟,告诉中国家长:要判断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只能在终点,而不是在起点。在本书中,黄全愈分享了做父母需要的智慧和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怎样惩罚犯错的孩子?要不要培养“懂事”的孩子?
在过去的20年中,本书已经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父母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父母和教师日常手册。
目录
章“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人”001
能读一千个博士学位吗003
缺陷的魅力005
孩子了解父母,但不“理解”父母007
不敢苟同“父母决定论”011
美国也有人“望子成龙”013
期望很高,代价很大,失望不小016
第二章谁的兴趣023
足球?排球?网球?025
中国女排情结026
儿子想排除028
兴趣指导?兴趣屈就?030
发现孩子(发现兴趣,发现自我)034
第三章谁改造谁041
爱瑞卡“跟踪”043
我的导师的人格力量047
第四章孩子拆闹钟咋办061
米卢的“卢”山真面目063
中华民族的困惑067
人的四种行为069
素质教育的盲区070
大学教授给小学生上课072
孩子拆闹钟咋办075
第五章孩子的床底下有怪物吗079
人与家庭难分难舍081
人的欲望是柄双刃剑084
孩子内心的三个动力086
美国人的心理“断奶”089
第六章“教”是为了“不教”吗099
管理谁?谁管理?101
大学生“入托”的奇闻103
美国教育的“百事可托”104
中国孩子也背“历史包袱”107
反思“教是为了不教”108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110
解剖麻雀112
父母的角色混乱113
第七章孩子夸大自己的短处是美德吗119
童言“有”忌121
孩子太沉重125
孩子夸大短处比夸大长处更可怕126
不要首先想到一大堆缺点129
第八章为什么美国孩子不在乎惩罚137
学了美国人的坏招数139
美国孩子脸皮厚?141
美国孩子“跳楼”145
给你一次机会,还我一个奇迹148
惩罚也讲艺术151
孩子也有人格尊严153
举起巴掌的时候156
第九章该不该给孩子讲“农夫救蛇”的故事161
在桂柳高速公路上163
在密歇根州的乡间公路上165
同情心的良性循环167
孩子天生有同情心169
同情心必须从小培养175
也有可以相信的陌生人178
第十章要不要培养“懂事”的孩子181
家长的难堪186
对美国家庭教育的误解190
第十一章“试”犯一次错误195
是甜是酸,自己尝197
我让矿矿尝了一次犯错误的苦头203
失败的价值和意义206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207
第十二章孩子能说“NO”吗215
我也当过“好龙”的“叶公”217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219
穿“错”毕业礼服的风波221
后记232
参考资料239
作者介绍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曾荣登《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推荐书单。所著中美教育比较系列,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焦虑的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总是在思考,我该如何做才能不耽误他。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像是在讲故事,或者说一些很抽象的道理,听了之后感觉有用,但具体到怎么做,又一头雾水。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这样教孩子更有效”这几个字,给了我一种踏实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给我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教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并且让他们对学习保持热情。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解答我的一些困惑,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我应该怎么做?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我渴望的是那种能够让我立刻就能在家里实践起来的教育智慧。
评分这本书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入手,毕竟“素质教育”这个词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解读,有时让人觉得有点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但“在美国”这三个字,又让我觉得多少能找到一些更具体、更落地的实践案例。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导航仪,为我指明在美国的教育实践中,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让孩子们在追求“素质”的同时,也能拥有扎实的学习成果。我希望看到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教学场景,比如,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老师是如何引导他们不放弃,而是从中学习和成长;当孩子们对某个学科失去兴趣时,教育者又是如何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我更关注的是,这种“有效”的教育,是否真的能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学习和死记硬背。毕竟,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早已不是单一的知识储备,而是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评分我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国外教育理念的书,感觉国内的教育模式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觉得做得不够。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这样教孩子更有效”这几个字,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扮演严父慈母,还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我特别想知道,在一些看起来非常“美国式”的教育方法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普适性原则。比如,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技巧,或者是如何引导孩子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对那些能够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教育方式特别感兴趣,而不是那些仅仅依靠外部奖励或惩罚来驱动的学习。
评分我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一直在关注着国际教育前沿的动态。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虽然提了很久,但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并且能够衡量其效果,一直是个挑战。这本书的标题“素质教育在美国”给了我一个窗口,去窥探美国是如何在教育体系中实践这一理念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设计课程,才能既保证知识的传授,又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美国是否有不同于传统考试的评价方式?我特别关注的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是如何被鼓励去探索未知,去犯错,并从中学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帮助我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更有效的尝试。
评分我一直对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创新之处颇感兴趣,尤其是他们如何平衡学术成绩和个人特质的培养。这本书的名字“素质教育在美国”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猜测它应该能提供一些关于美国教育实践的实例和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艺术、体育等非学术领域,美国教育是如何被视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当面临升学压力时,美国教育体系是如何在鼓励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清晰、更具象的认识,并且了解其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是如何被实际应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