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 李季 杜平 97875

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 李季 杜平 9787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季 杜平 著
圖書標籤:
  • 電子政務
  • 政府信息化
  • 中國政務
  • 藍皮書
  • 報告
  • 2015-2016
  • 李季
  • 杜平
  • 政策研究
  • 數字化政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古通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4852
商品編碼:3009390071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

定價:79.00元

作者:李季 杜平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97948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總報告梳理瞭2015年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支撐能力、製度建設與規範體係、政務應用、協調保障等方麵的成效和呈現的特點,認為2015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製度建設不斷完善,業務應用逐步深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但也麵臨著發展方式亟須創新、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共用有待深化、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急需提升、保障措施尚待健全等突齣問題。第二部分是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圍繞城市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和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開展的專題調查研究報告。第三部分是電子政務協調發展,主要是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的有關解讀。第四部分是“互聯網 ”時代的治理,介紹瞭國傢信息中心、國傢廣電總局、中國測繪院、湖南省、青島市、內濛古自治區在治理模式創新方麵的思路。第五部分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結閤我國“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發展現狀,分析瞭江蘇、浙江、福建、甘肅、廣東等省開展的實踐經驗。

內容提要


本書以“互聯網 ”時代的管理創新為主題,對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和趨勢、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管理創新、網上政務服務等方麵進行瞭探討和分析,從理論與實踐角度,探索符閤職能轉變要求的電子政務發展路徑,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藉鑒和參考,以促進電子政務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5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01
  一 發展成效/002
  二 主要問題/013
  三 對策建議/016

Ⅱ 專題報告
2 2015年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21
3 2015年中國城市電子政務發展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61

Ⅲ 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4 把握機遇開拓創新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文件起草組】/077
5 注重統籌整閤推進電子政務持續發展【寜傢駿】/095
6 大數據環境下輔助決策係統建設的思考【劉紀平】/103
7 發揮電子政務優勢提高決策信息服務水平【黃 燁】/110

Ⅳ “互聯網 ”時代的治理
8 關於統籌中國電子政務公共基礎設施的若乾思考【王曉鼕】/116
9 “十三五”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形勢分析及路徑選擇【楊道玲 王璟璿】/129
10 “互聯網 政務服務”助推青島政務服務創新發展【劉惠軍】/144
11 “互聯網 ”背景下的決策模式創新【梁誌峰】/158
12 內濛古綜閤辦公業務協同與信息共享探索【王晨光】/168
13 圍繞規劃,加快布局,提升新聞齣版電子政務水平【柯尊全】/188

Ⅴ 互聯網 政務服務
14 中國網上服務的發展曆程與展望【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194
15 “互聯網 政務服務”——江蘇實踐【黃霄椿 丁 華】/206
16 “互聯網 政務服務”——浙江實踐【陳立三】/222
17 “互聯網 政務服務”——福建實踐【俞希標 鄒青龍】/236
18 “互聯網 政務服務”——廣東實踐
  ——加快建設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 創新公共服務模式
    【陳少媚 譚峻峰 傅 翔】/249
19 “互聯網 政務服務”——甘肅實踐【瀋渭智 黨小超 蔣 峰】/258
20 “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思考與探索【金震宇】/275
21 “互聯網 政務服務”落地實踐:挑戰與對策【研究院】/287

Ⅵ 附錄
22 大事記/302

23 後記/326

作者介紹


李季,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任中央辦公廳副處長,河北省灤南縣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央辦公廳正處級、副局級乾部;國傢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學院紀委委員。長期參與國傢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杜平,男,研究員。國傢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兼國傢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1982年以來,先後在國傢發改委(原國傢計委)地區協作計劃局、地區綜閤計劃局(國土地區司)、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務院西部開發辦綜閤組、國傢發改委培訓中心及智力引進辦工作,任處長、所長、司長、主任等行政職務。主要負責和參與有關區域經濟發展、國土開發、生態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領域的國傢規劃、計劃、戰略和政策等文件(報告)研究起草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工作,以及乾部教育培訓和引進國外智力等管理工作。曾經主持或閤作主持完成各級委托的研究報告30多項,先後獲得過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奬多次。先後主持完成亞洲開發銀行、聯閤國開發計劃署(UNDP)、德國經濟技術閤作公司(GIZ)、日本海外協力機構(JICA)多次委托的研究谘詢報告。王益民,博士,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於施洋,男,1974年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博士。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國傢信息中心網絡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傢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數據與管理創新、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講《互聯網數據分析》。主持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參與過多項*電子政務相關規劃和政策齣颱的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編、《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副主編、信息化與管理創新叢書執行主編。李季,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任中央辦公廳副處長,河北省灤南縣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央辦公廳正處級、副局級乾部;國傢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學院紀委委員。長期參與國傢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工作。王益民,博士,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於施洋,男,1974年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博士。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國傢信息中心網絡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傢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數據與管理創新、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講《互聯網數據分析》。主持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參與過多項*電子政務相關規劃和政策齣颱的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編、《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副主編、信息化與管理創新叢書執行主編。

文摘


序言



跨越信息鴻溝:社會公平與數字包容的未來圖景 本書聚焦於一個日益緊迫的全球性議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確保社會各階層,特彆是弱勢群體,能夠平等地獲取數字資源、參與數字生活,並從中受益。 我們將深入探討“數字鴻溝”的深層結構、演變趨勢以及跨越它的復雜路徑。 第一部分:數字鴻溝的再審視與理論基石 本部分旨在為理解當代數字鴻溝提供堅實的理論框架和多維度的分析工具。我們不再僅僅將數字鴻溝視為“有無”接入的差異,而是將其細化為多個層級: 1. 接入鴻溝的深化: 盡管全球寬帶普及率持續攀升,但我們揭示瞭接入質量、穩定性和成本方麵的巨大不平等。在欠發達地區和城市貧民窟,即便是初步接入,其帶寬限製和數據費用也構成瞭事實上的信息壁壘。本章詳盡分析瞭基礎設施投資的地域性偏差,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在彌閤差距中的“雙刃劍”效應——它提供瞭便利,但也可能加劇瞭對特定設備和運營商的依賴。 2. 技能鴻溝的代際與代差分析: 接入不再是終點,使用能力纔是關鍵。本部分係統梳理瞭不同年齡群體、教育背景人群在數字素養上的結構性差異。我們引入瞭“數字推理能力”的概念,超越瞭簡單的軟件操作,探討個體運用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特彆關注瞭老年群體在應對移動支付、在綫政務服務以及防範網絡詐騙方麵的能力短闆,並提齣瞭量身定製的乾預模型。 3. 意義與成果鴻溝的凸顯: 這是當代數字鴻溝研究的前沿陣地。我們提齣:即使擁有設備和技能,如果無法將數字能力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收益、社會參與或個人福祉提升,那麼“成果鴻溝”依然存在。本章通過對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群體的追蹤研究,展示瞭數字平颱在就業、教育和醫療資源分配中可能存在的隱性偏見和排斥機製。例如,算法推薦係統如何固化瞭原有的社會階層信息獲取路徑。 第二部分:數字包容的在地化實踐與政策乾預 本部分將理論探討轉嚮具體的實踐案例和可操作的政策工具,探討如何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有效實施數字包容戰略。 4. 公共服務領域的包容性設計: 針對政府服務、醫療健康信息和教育資源的在綫化趨勢,本章強調“以人為本”的包容性設計原則。我們分析瞭無障礙設計(Accessibility Design)在數字政務界麵中的執行情況,並特彆關注瞭多語言支持、界麵復雜度管理以及對認知障礙用戶的友好性測試。通過對比國際上成功的“綫下支持點”模式與國內社區服務中心的整閤案例,我們探討瞭綫上綫下服務無縫銜接的最佳實踐路徑。 5. 賦能社區:社會組織在彌閤鴻溝中的角色: 純粹的技術乾預往往難以觸及最偏遠的群體。本章深入剖析瞭非營利組織、圖書館和社區中心在提供“第三空間”數字培訓和技術支持方麵的獨特價值。案例研究聚焦於如何通過社區誌願者網絡,構建起信任基礎上的數字幫扶體係,幫助那些對新技術懷有疑慮或恐懼的群體建立信心。 6. 經濟賦權與數字創業的普惠性: 我們考察瞭微型企業和個體勞動者如何利用新興數字平颱(如電商、零工經濟平颱)拓展市場。然而,我們同樣揭示瞭平颱經濟中對中小個體戶可能存在的剝削風險和數據壟斷問題。本部分提齣瞭建立“公平數字市場準則”的必要性,確保技術進步能夠真正轉化為更廣泛的收入增長,而非僅利於少數平颱巨頭。 第三部分:倫理、治理與麵嚮未來的社會公平 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治理挑戰,本部分探討瞭如何在維護創新活力的同時,確立強健的倫理規範和治理結構,以保障數字時代的社會公平。 7. 算法偏見與數據主權: 隨著人工智能在信貸審批、招聘篩選乃至司法決策中應用日益深入,算法的“黑箱”效應可能對特定社會群體造成係統性歧視。本章詳細剖析瞭訓練數據偏差如何導緻算法歧視的案例,並探討瞭建立算法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和問責製(Accountability)的必要技術路徑和法律框架。此外,數據主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加強,被視為個體在數字世界中保持能動性的基礎。 8. 數字素養的教育體係重塑: 要從根本上解決技能鴻溝,必須對基礎教育體係進行深刻變革。本部分主張將批判性數字素養納入K-12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對信息源的辨識能力、對數據隱私的敏感性,以及對技術社會影響的思辨能力。我們分析瞭教師培訓體係在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所麵臨的挑戰,並提齣瞭構建終身數字學習生態的框架建議。 9. 麵嚮包容性增長的全球治理框架: 數字世界日益互聯,數字包容需要跨越國界的閤作。本章審視瞭國際組織在推動普惠電信、標準製定和技術援助方麵的努力,並討論瞭發達國傢在技術轉移和能力建設中應承擔的責任。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描繪一個未來願景:一個技術進步不再是加劇不平等的驅動力,而是成為實現更廣泛、更可持續社會公平的重要工具。 本書不僅是對當前數字鴻溝現象的診斷,更是一份麵嚮未來,力求在技術浪潮中緊握社會公平方嚮盤的行動指南。它呼籲政策製定者、技術開發者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確保“數字未來”不落下任何一個人。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在IT行業工作的技術人員,對於電子政務的建設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次拜讀瞭《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著實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項目和數據,而是深入剖析瞭中國電子政務在2015-2016年間的發展脈絡、核心驅動因素以及遇到的瓶頸。從技術層麵來看,書中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進行瞭詳細闡述,這對於我們這些技術從業者來說,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和啓發。例如,它如何通過數據整閤打通“信息孤島”,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決策科學性,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保障政務數據的安全和可靠性,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此外,報告中對政策法規、製度建設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讓我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必須與政策的引導相結閤,纔能真正發揮其效用。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中國電子政務在頂層設計、標準規範、平颱建設等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電子政務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麵,不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應用,而是能夠看到其背後更為宏觀的戰略布局和深層的發展邏輯。

評分

我是一名長期生活在基層社區的普通居民,對於政府的服務和信息公開有著最直接的感受。《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報告,更是對我們生活中點滴變化的生動記錄。在過去,我們辦理很多事務都需要親自跑腿,填寫各種錶格,等待漫長的審批。但近幾年,我明顯感覺到事情變得越來越方便,很多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信息公開也更加透明瞭。這本書正好解釋瞭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報告中關於“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章節,讓我明白瞭政府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服務送到我們傢門口的。那些曾經復雜的辦事流程,現在變得越來越簡化,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能輕鬆完成。比如,查詢社保、繳納水電費、辦理一些證件的預約,這些都讓我感受到瞭電子政務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政府在努力解決信息孤島問題,讓各個部門之間能夠更好地協同閤作,這樣我們在辦理跨部門業務時,就不用來迴奔波,提供重復的材料瞭。雖然我可能無法理解報告中過於專業的技術術語,但它所描繪的電子政務發展方嚮,以及它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是顯而易見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高效、透明、便民的政府形象。

評分

這次有幸閱讀瞭《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給我的感受非常深刻。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政府信息化進程的普通市民,我一直覺得電子政務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但很多時候又覺得它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這扇門,讓我得以窺見其背後龐大的係統、復雜的運作以及深遠的意義。首先,它所呈現的數據和案例極具說服力,讓我直觀地感受到過去幾年中國電子政務在服務效率、數據共享、技術創新等方麵的巨大進步。那些曾經睏擾我們的辦事流程繁瑣、信息孤島現象,在報告中都有跡可循,並且看到瞭切實有效的解決路徑。特彆是關於“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章節,讓我看到瞭政府如何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將服務窗口搬到綫上,讓老百姓足不齣戶就能辦成事,這種轉變是革命性的。更讓我驚喜的是,報告並沒有止步於成果的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當前麵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這讓我明白,電子政務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續的技術投入、政策的引導、以及跨部門的協同閤作。書中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技術瓶頸等問題的探討,也引發瞭我對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應對之策的思考。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既有宏觀視野,又不失微觀洞察的著作,對於想瞭解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和未來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參考。

評分

作為一名研究公共管理的學者,我一直密切關注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這次閱讀《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無疑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術體驗。這本書以其嚴謹的結構、翔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為我提供瞭理解中國電子政務在2015-2016年間發展狀況的絕佳視角。報告中對政策驅動、技術支撐、組織協同以及社會參與等多個維度進行的係統性闡釋,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麵把握電子政務發展的邏輯。書中對大數據在提升治理能力、優化公共服務方麵的應用進行瞭深刻的探討,這對於我們研究如何利用數據科學來改進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同時,報告中對電子政務發展所麵臨的挑戰,例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技術應用不均衡等問題,也進行瞭坦誠的分析,這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麵地認識電子政務建設的復雜性,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嚮。通過本書,我得以瞭解國傢層麵的戰略布局、地方層麵的實踐創新,以及技術層麵不斷湧現的新趨勢。它不僅是一份關於過去兩年發展的迴顧,更是對未來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趨勢的預測和思考,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啓示。

評分

作為一個對國傢治理現代化和公共服務效率有著高度關注的公民,我一直認為電子政務是衡量一個國傢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正版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這本書,就像一本詳實的教科書,為我係統地梳理瞭我國在這一時期電子政務建設的全局圖景。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是一次對過去兩年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全麵盤點和深入解讀。書中對頂層設計、政策法規、標準體係的梳理,為我揭示瞭電子政務背後強有力的製度保障。我看到瞭國傢如何從戰略高度規劃和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如何通過一係列的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報告中詳細列舉瞭各地在政務服務、數據開放、協同辦公等方麵的實踐案例,這些鮮活的例子讓我看到瞭電子政務如何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提升著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整閤部門信息,實現“一站式”服務,減少瞭群眾跑腿的次數;一些地區如何積極推動政府數據開放,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些都讓我對中國電子政務的未來充滿瞭信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提供瞭宏觀的國傢戰略視角,又兼顧瞭微觀的實踐細節,是一份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研究的寶貴資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