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生活
:88元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115111302
字数:1266000
页码:
版次:1-10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更新版重磅来袭: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点击进入>>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世界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8位教授联袂翻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上市以来累计重印70余次,持续热销70万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方方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教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周晓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张侃教授《*强大脑》节目嘉宾Dr. 魏 魏坤琳教授倾力推荐选择《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的七大理由:1.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从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的课程教材。2. 经典理论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心理学与生活》不仅介绍心理学的经典理论知识,而且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与心理学中的错误观念作战。《心理学与生活》的宗旨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 享有盛誉的、绝搭的作者团队。开创《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因其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被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认知革命”无疑是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而擅长认知心理学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则是对津巴多社会心理学专长的重要补充。4.的译者团队。《心理学与生活》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5.学术机构推荐。《心理学与生活》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推为普通心理学的引进版教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用教材或参考读物。6.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极好读物。7.读者好评如潮。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在出版中译本,十余年来累计发行70余万册。《心理学与生活》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内容提要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 版中译本在出版的十余年来,累计发行70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 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同时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中译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心理学与生活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提供主要课件。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对心理学抱有强烈好奇心,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朋友们准备的“启蒙圣经”。它的分量感十足,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厚实,当然,这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被它严谨的学术体系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所震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心理学知识库中。书中对每一个心理学分支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从历史渊源到核心理论,再到最新的研究进展,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比如在讲到学习理论时,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模型,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等等,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学派的争论和发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生动比喻和生活化的情境,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虽然有时候遇到一些研究方法或统计学的内容会感到些许吃力,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结构完整,让你能够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学知识框架。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对人类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真的可以说是心理学领域的“定海神针”级别的存在了。当你打开它的时候,你会立刻被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所包围。它不像一些通俗的心理读物那样,充斥着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简化的结论。相反,它以一种非常严谨和系统的方式,为你展现心理学的全貌。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情绪理论的阐述,从最初的詹姆斯-兰格理论,到坎农-巴德理论,再到阿诺德的评价理论,以及沙赫特-辛格的双因素理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发展和批判,都被讲得非常透彻。这让我能够理解,心理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进步和自我修正的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经常引用大量的研究案例和实验数据来支撑其观点,这让我更加信服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当然,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度,尤其是一些涉及到统计学和研究方法的章节,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挑战。但是,一旦你克服了这些困难,你将会获得对心理学深厚的理解,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一丝不苟的排版所吸引。感觉就像捧着一本知识的宝藏。它并非那种让你读完立刻就能“开悟”的神奇读物,而更像是一场严谨的学术探索之旅。书中对感觉和知觉的讲解,详细到每一个感官是如何工作的,光线如何在大脑中被处理,声音是如何被解析,甚至味觉和嗅觉的细微差别,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我们日常习以为常的感官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记忆的章节,从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储存,到遗忘的各种理论,以及增强记忆的方法,都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梳理。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记忆习惯,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实用的建议。虽然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有时候会涉及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术语和概念,但作者的叙述方式以及大量的图表和案例,都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知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启发,它让你真正理解,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刻学问。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太长了,我记不太清,但依稀记得是本厚重的心理学入门书,封面是淡蓝色的,记得是格里格和津巴多的名字,还有人民邮电出版社。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被它沉甸甸的厚度惊到了,感觉像抱着一本砖头,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图表扑面而来,一开始真的有点劝退,感觉自己是不是选了一门高深的学科。但是,我硬着头皮往下读,先是看了目录,发现章节的划分还挺清晰的,从最基础的心理学是什么,到感觉、知觉、学习、记忆,再到情绪、动机、人格、社会心理学,一直延伸到心理障碍和治疗。虽然有些概念我第一次接触,有点晦涩难懂,比如认知失调理论,但是作者的叙述方式,尤其是举出的那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某些食物,为什么会对某些人产生好感,或者在人群中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都让我觉得心理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非高高在上。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这本书绝对是那种需要慢慢品味的书,每次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感觉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长者对话,他耐心地引导我一步一步地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那“百科全书”般的厚重所震撼,完全就是一本心理学的“老大哥”。书中内容涵盖之广,简直就像把心理学领域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而且梳理得特别细致。我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对很多理论都感到陌生,比如那些关于大脑的神经递质和心理过程的联系,或者是在儿童发展章节里提到的依恋理论,以及成年后的人格发展阶段。坦白说,有些地方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勉强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实验研究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时,感觉自己像在啃一本“硬核”的科学论文集。但是,一旦你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在引导你思考。书中那些关于偏见、歧视、群体行为的讨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社会认知;而关于压力、应对机制的讲解,则给了我一些处理日常困境的启发。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你看到心理学应用的广阔前景,不仅仅是解决心理问题,更是提升生活质量,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