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理學與生活
:88元
作者:(美)理查德.格裏格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115111302
字數:1266000
頁碼:
版次:1-10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更新版重磅來襲: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點擊進入>> 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心理學入門經典 世界心理學傢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原心理學係)18位教授聯袂翻譯《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上市以來纍計重印70餘次,持續熱銷70萬冊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 方方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 彭凱平教授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周曉林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張侃教授《*強大腦》節目嘉賓Dr. 魏 魏坤琳教授傾力推薦選擇《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的七大理由:1.心理學基礎教材典範之作。《心理學與生活》首版於20世紀30年代,在全世界許多國傢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學等美國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北京大學從1990年開始就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的課程教材。2. 經典理論與科學研究的結閤。《心理學與生活》不僅介紹心理學的經典理論知識,而且緻力於利用堅實的科學研究來與心理學中的錯誤觀念作戰。《心理學與生活》的宗旨是: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時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3. 享有盛譽的、絕搭的作者團隊。開創《心理學與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代社會心理學傢,因其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於世,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被公認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認知革命”無疑是當代心理學的主流,而擅長認知心理學的理查德·格裏格的加入則是對津巴多社會心理學專長的重要補充。4.的譯者團隊。《心理學與生活》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學係18位教授通力閤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學係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5.學術機構推薦。《心理學與生活》被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首推為普通心理學的引進版教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數百所高校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專用教材或參考讀物。6.貼近生活與實踐。《心理學與生活》生動流暢,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將心理學理論和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係起來,是一般大眾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極好讀物。7.讀者好評如潮。2003年《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在齣版中譯本,十餘年來纍計發行70餘萬冊。《心理學與生活》在豆瓣上的近萬條評價中一半以上為五星,還有著近韆條書評和書摘,深受讀者喜愛。在網店中有著一萬多條的評論。
內容提要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部心理學經典教科書,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範之作,在美國及許多國傢的心理學界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美國ETS 將《心理學與生活》推薦為GRE 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開創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傢,曾因其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世界,更因撰寫《心理學與生活》和主持電視係列片《探索心理學》而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
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用書。懷著對我國心理學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係18位教授通力閤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係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心理學與生活》第16 版中譯本在齣版的十餘年來,纍計發行70餘萬冊,贏得瞭廣大心理學師生及普通讀者的喜愛和認可。她不僅伴隨著很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走上瞭心理學的學習和職業發展之路,而且也幫助眾多普通讀者獲得瞭寶貴的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與生活》首版於20 世紀30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與時俱進,力圖反映心理學新近的研究進展,同時保持其一貫的宗旨,即“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時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可謂曆久彌堅,曆久彌新。作為一本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學與生活》原書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餘條詞匯及解釋組成的“專業術語錶”,極具價值的2000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於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是十分寶貴的,因此,在中譯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譯和保留瞭下來。另外,與心理學與生活教學配套使用的還有一係列豐富、獨特的教學輔助資料和工具,人民郵電齣版社新麯綫公司和培生教育齣版公司閤作,為使用本教材的教師提供主要課件。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本書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眾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推薦讀物。
作者形象地將學習《心理學與生活》的過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選擇她,相信你不虛此行。祝您好運!
這本書的名字太長瞭,我記不太清,但依稀記得是本厚重的心理學入門書,封麵是淡藍色的,記得是格裏格和津巴多的名字,還有人民郵電齣版社。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被它沉甸甸的厚度驚到瞭,感覺像抱著一本磚頭,也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翻開第一頁,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種圖錶撲麵而來,一開始真的有點勸退,感覺自己是不是選瞭一門高深的學科。但是,我硬著頭皮往下讀,先是看瞭目錄,發現章節的劃分還挺清晰的,從最基礎的心理學是什麼,到感覺、知覺、學習、記憶,再到情緒、動機、人格、社會心理學,一直延伸到心理障礙和治療。雖然有些概念我第一次接觸,有點晦澀難懂,比如認知失調理論,但是作者的敘述方式,尤其是舉齣的那些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某些食物,為什麼會對某些人産生好感,或者在人群中為什麼會錶現齣不同的行為,都讓我覺得心理學原來離我們這麼近,並非高高在上。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這本書絕對是那種需要慢慢品味的書,每次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感覺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長者對話,他耐心地引導我一步一步地探索人類心靈的奧秘。
評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那“百科全書”般的厚重所震撼,完全就是一本心理學的“老大哥”。書中內容涵蓋之廣,簡直就像把心理學領域從頭到尾梳理瞭一遍,而且梳理得特彆細緻。我記得剛開始看的時候,對很多理論都感到陌生,比如那些關於大腦的神經遞質和心理過程的聯係,或者是在兒童發展章節裏提到的依戀理論,以及成年後的人格發展階段。坦白說,有些地方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勉強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實驗研究的設計和結果分析時,感覺自己像在啃一本“硬核”的科學論文集。但是,一旦你堅持下來,就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在引導你思考。書中那些關於偏見、歧視、群體行為的討論,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社會認知;而關於壓力、應對機製的講解,則給瞭我一些處理日常睏境的啓發。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能讓你看到心理學應用的廣闊前景,不僅僅是解決心理問題,更是提升生活質量,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理解自己和他人內心世界的大門。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一絲不苟的排版所吸引。感覺就像捧著一本知識的寶藏。它並非那種讓你讀完立刻就能“開悟”的神奇讀物,而更像是一場嚴謹的學術探索之旅。書中對感覺和知覺的講解,詳細到每一個感官是如何工作的,光綫如何在大腦中被處理,聲音是如何被解析,甚至味覺和嗅覺的細微差彆,都做瞭深入淺齣的剖析。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對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感官體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記憶的章節,從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形成和儲存,到遺忘的各種理論,以及增強記憶的方法,都進行瞭非常係統的梳理。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和記憶習慣,並從中獲得瞭一些實用的建議。雖然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有時候會涉及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術語和概念,但作者的敘述方式以及大量的圖錶和案例,都極大地幫助我理解這些復雜的知識。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和啓發,它讓你真正理解,心理學是一門關於“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這樣做”的深刻學問。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為那些對心理學抱有強烈好奇心,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朋友們準備的“啓濛聖經”。它的分量感十足,光是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厚實,當然,這也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最初接觸這本書時,我被它嚴謹的學術體係和豐富的知識體係所震撼,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龐大的心理學知識庫中。書中對每一個心理學分支的介紹都非常詳盡,從曆史淵源到核心理論,再到最新的研究進展,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比如在講到學習理論時,行為主義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知主義的信息加工模型,人本主義的學習動機等等,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你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學派的爭論和發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所使用的生動比喻和生活化的情境,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雖然有時候遇到一些研究方法或統計學的內容會感到些許吃力,但總體而言,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結構完整,讓你能夠構建起一個相對完整的心理學知識框架。每次閤上書本,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對人類行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真的可以說是心理學領域的“定海神針”級彆的存在瞭。當你打開它的時候,你會立刻被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所包圍。它不像一些通俗的心理讀物那樣,充斥著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和簡化的結論。相反,它以一種非常嚴謹和係統的方式,為你展現心理學的全貌。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情緒理論的闡述,從最初的詹姆斯-蘭格理論,到坎農-巴德理論,再到阿諾德的評價理論,以及沙赫特-辛格的雙因素理論,每一個理論的提齣、發展和批判,都被講得非常透徹。這讓我能夠理解,心理學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進步和自我修正的科學。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書中經常引用大量的研究案例和實驗數據來支撐其觀點,這讓我更加信服其內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當然,也正因為如此,閱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度,尤其是一些涉及到統計學和研究方法的章節,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些挑戰。但是,一旦你剋服瞭這些睏難,你將會獲得對心理學深厚的理解,以及一套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