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
定价:58元
作者:周晓沛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8534480
字数:240000
页码:28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修订版)》通过亲历者的描述,生动再现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修订版)》的老中青三代作者,以及他们笔下的人物,均为亲身参与中俄友好合作事业感到高兴和自豪,对对方国家充满善意与友好,感人至深。这些文章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处处体现出两国民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励我们积极地致力于中俄友好合作。《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修订版)》再版,增加了我们尊敬的老前辈、前中国国务委员,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戴秉国同志,以及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汉学家齐赫文斯基等俄罗斯老朋友的文章。他们作为“中俄关系的百科全书”,讲述的故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体现了对我们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高水平长期稳定发展的殷切期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对既有观念的强烈冲击。我过去对俄国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迷茫期,而对中国,则是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这本书巧妙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看到了这两个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彼此影响、相互塑造的漫长过程,远比教科书上描述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它不是简单的“我们和他们”的二元对立叙事,而是展现了大量的“相互渗透”和“共同演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转折点上,双方领导人或知识分子群体内心挣扎的刻画。那种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妥协,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并存,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精妙,它不是按照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几个关键的主题(比如能源、安全观、历史记忆)进行螺旋上升的阐述,使得读者在反复接触核心议题时,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要求读者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大国关系的全新框架。
评分坦白讲,我不是那种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我更像是一个被复杂世界搞得有点晕的普通读者,希望能找到一些清晰的脉络。《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就像一盏强光手电,照亮了两个东方巨人在世界舞台上互动时那些晦暗的角落。它没有回避冲突和误解,但也没有放大它们,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克制来处理敏感议题。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书中有一部分内容着墨于两国在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上的历史细节,这部分内容非常少见,市面上其他相关书籍很少触及。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挖掘那些尘封的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录,把那些原本被宏大叙事所掩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友谊”写得感人至深。这种对专业层面合作的关注,让我对“战略伙伴关系”的理解从口号层面深入到了技术和人才互动的实际层面。整本书读下来,感觉非常充实,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更提供了一种审视当代中俄关系的、更为立体和富有同理心的视角,绝对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我得承认,我本来对涉及“大国关系”的书籍都有天然的排斥,总觉得那类书要么是官方的腔调,要么就是充满阴谋论的臆测,很难找到既有深度又足够接地气的作品。但这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作者成功地将冰冷的国家利益计算,转化成了可以被普通人理解的故事场景。比如,书中对边境贸易变迁的描写,不是干巴巴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讲述几个做着小生意的家庭的命运起伏,将宏观经济政策的后果具象化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复杂的条约和谈判桌上的博弈,最终是如何转化为普通人在市场上的汗水和希望的。这种从微观切入,再回溯到宏观的写作技巧,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读着读着,我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黑河口岸搬运货物的商人,或者是在远东地区求学的留学生。作者的叙事语言富有画面感,遣词造句也相当考究,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负担,但思想的重量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不得不深思。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封面设计得挺大气,但内容到底能不能撑得起这个名字,一直是个问号。毕竟,“中国和俄罗斯”这俩词,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厚重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的政治说教或者陈旧的冷战回忆录,读起来会像嚼蜡烛。结果呢,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像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他观察到的那些真实而生动的片段。他没有急着去下一个结论,而是让你跟着他的思路,慢慢走进那个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双边关系中去。比如,他对中俄民间交流中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捕捉得特别到位,那种跨越文化藩篱的理解与误解,被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某些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没有完全偏向任何一方,而是提供了一个更为中立、更具人性温度的视角,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己固有的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个伟大文明之间那些微妙的、正在发生的连接。读完后,你会觉得,原来宏大的地缘政治背后,流淌的依然是人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国际关系历史有点‘洁癖’的读者,习惯了阅读那种结构严谨、史料翔实的大部头。因此,初次接触这本作品时,我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去阅读。一开始,我确实觉得它的叙事节奏有点跳跃,不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按部就班。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领会到作者的高明之处。他似乎故意打散了线性的时间结构,而是采用了一种主题式的拼贴手法,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交集碎片化地呈现出来。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更贴合当代信息爆炸的接收习惯,也更能反映真实世界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对我而言,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软实力’和‘文化符号’的探讨。书中对两国文学、艺术乃至流行文化的反哺效应进行了精彩的比较分析,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文化比较感兴趣的读者量身定做的盛宴。它揭示了政治和经济的冰冷铁幕之下,艺术是如何默默地穿针引线,悄悄地影响着彼此民众的集体意识。这种深度挖掘,远超我预期的那种表面化的泛泛而谈,让这本书的厚度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