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IP品茶杂记
定价:49.00元
作者:刘师源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21169953
字数:22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篇,分别从寻根溯源(探茶史、鉴名茶、解茶性)、品鉴滋味(购茶、泡茶)、共享愉悦(花草茶、药膳茶、茶食茶点)等方面,配合专业摄影师的精美照片,和简明通俗的文字,让读者从阅读中感受到茶叶的美感,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可以轻松获取饮茶知识的精髓,为读者品茶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感官认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VIP品茶杂记》的书名倒是挺有意思,让人联想到那种高端、私密,充满了江湖气息的品茗场景。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是被它那种略带年代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纸张的质感也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细致入微地描绘茶道礼仪、介绍各种名贵茶品的专业著作,毕竟“VIP”这个前缀总让人对内容的高规格抱有期待。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阅读的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茶书”的固有认知。它更像是一部游记,或者说是一系列散落在不同城市、不同茶馆里的光怪陆离的见闻录。作者似乎对人情世故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那些在茶桌上不动声色的交锋、那些转瞬即逝的眼神交流,都被他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来。我特别喜欢他描写氛围的笔触,那种光影流转、茶香氤氲中的微妙心理活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烟草味和潮湿的木头香。这绝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泡茶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特定圈层里,人们如何借由一杯茶来构建、维护或者试探彼此的关系网。读完几章,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对“品味”二字的理解,也许真正的品味,不在于茶本身有多贵,而在于品茶时的心境与观察力。
评分我很少读到如此“克制”的描写。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圈子,他懂得什么该说,什么应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听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在娓娓道来他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很多关键的信息点都像蒙上了一层薄纱,需要读者自己动手去揭开。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恰恰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比如,书中多次提到某次“重要的会面”,但对会面的具体内容却总是轻描淡写,更多的是描写参与者的肢体语言、衣着细节,以及室内温度的细微变化。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让读者的大脑自动开始“填补空白”,把我们自己的想象力也拉入了故事之中,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主动探索的乐趣。对于那些期待一本“标准教科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因为它拒绝提供明确的指南或结论。但对于我这样的休闲读者而言,这种朦胧的美感,这种留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才是真正让人沉迷的地方。它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一份记录。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作者的叙事线索跳跃性很强,仿佛是把一堆零散的笔记随意地拼凑了起来。书里充斥着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很多场景的转换都非常突然,比如前一秒还在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晨茶会,下一秒就跳到了某个城市深夜的密室会谈。这种结构上的松散,反而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杂记”风味,像极了老友间的闲聊,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句句珠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等待”的描绘。在很多次会面中,等待的过程被赋予了极大的叙事权重,茶水从热到凉,光线从明到暗,人物的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精准捕捉,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等待,充满了戏剧张力。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关于信任、关于权力、关于身份的隐秘表达。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安与算计。作者的文字功力极强,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它揭示了一种“隐形的话语体系”。在那些看似风平浪静的品茗场景下,每一次斟茶、每一次落座、每一次添水,都暗含着复杂的社交规则和权力博弈。作者的笔法非常高明,他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解释这些规则,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事件叙述,自然而然地将这些潜规则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某位重要人物总是习惯性地把茶杯放在桌面的特定位置,这个小小的习惯,在书中就被解读出了一整套关于主导权和边界感的微妙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解读,让我对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互动方式,是不是也隐藏着类似的、未被言明的契约和期待?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周遭环境的目光都变得更加审慎和细致,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它成功地将一种看似高雅的消遣活动,转化成了一场关于人性与社会的深刻观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个光线晦暗、陈设考究的旧式俱乐部里消磨一个漫长的下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具体场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控。他不会简单地说“茶很好喝”,而是会详细描述茶汤的颜色——是那种琥珀色的深沉,还是浅金色的明亮,甚至是细微到能看到茶沫在杯壁上留下的痕迹。更别提他对不同材质茶具的偏爱了,紫砂的温润、白瓷的清冷、甚至偶尔出现的金属茶壶所散发出的那种冷峻感,都成了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种对“物”的细致描摹,反衬出“人”的复杂与多变。你总感觉作者在透过这些器物,向你传递着某种只有圈内人才能领会的“暗号”。我不是一个特别讲究茶道的人,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却激发了我对生活美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寻常的日常行为,只要注入了专注与仪式感,就能散发出截然不同的光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一种慢下来、去感受物质与精神交织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