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

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米 著
圖書標籤:
  • 手作
  • 生活美學
  • 慢生活
  • DIY
  • 創意
  • 傢居
  • 手工
  • 興趣愛好
  • 時間管理
  • 生活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鴻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山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9050852
商品編碼:3014508437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

定價:28.00元

作者:夏米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090508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包含瞭50款省錢省力的手作小物。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保特瓶、牛奶盒、竹筷、餅乾盒……
隻需運用一點巧思,即可做齣充滿生活感的居傢雜貨!

目錄


作者序
TIME A 花草時間
A1 編織玻璃瓶
More·小瓶提籃
A2 1、2、3數字盆栽
More·XYZ字母盆栽
A3 路標小花插
More·叉子花插
A4 花園隨手提籃’
More 1·標誌木牌
More 2·網架提籃
TIME B 起居時間
B1 一點點罐布置
B2 日常生活留言闆
More·創意圖釘
B3 記事黑闆VS萬用提收盒
B4 我的專屬掛牌
B5 溫暖小抱枕
B6 格子鄉村圍裙
TIME C 收納時間
C1 嚯收納排排站
布標簽/信件整理夾/外包裝
新鮮屋標記/小盒分隔/標簽貼紙
C2 牛仔褲收納袋
C3 跟班購物袋
More·小花胸針
C4 木片綫捲
C5 綫軸收綫颱
TIME D 用餐時間
D1 透明點心盒
More·餐具收納格
D2 自然刷色罐
D3 廚房迷你小壁掛
D4 食料保存罐
TIME E 玩趣時間
E1 手繪瓦楞畫框
E2 營造光影的房子
More·燭座變桌燈
E3 點點光鐵罐燭座
E4 遊戲木盒
More·木片隔墊
E5 針綫包裁縫練習
TIME F 玩趣時間
F1 碎布做包扣
More·包扣磁鐵
F2 色彩新聞紙登場
F3 試做加分標簽
F4 自製簡單瓦楞盒
More·食料寬盒
F5 拼貼禮物盒
More 1·拼貼方案
More 2·綫組五角盒
附錄1 手作生活 工具材料
附錄2 手作生活 版型做法
A2 字模
A4 印章字型
B1 粉彩圖版
C1 信件夾版型
E1 畫框圖樣
E2 房子版型
F1 包扣圖案
F3 標簽版型
F5 方盒、五角盒版型
12 手作生活 材質索引

作者介紹


夏米,從小愛好手作,喜歡把舊的事物翻新,把新的東西做舊,享受變化間的奧妙成就感,也愛玩新鮮的素材搭配,創造好用好看的個性生活。

文摘




序言



《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圖書簡介 一本關於如何將創造性融入日常,實現高效、有意義的手作實踐指南。 導語: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手作”往往被視為一種奢侈的時間消耗,是周末的附屬品,甚至是退休後的追求。然而,我們真的需要一整塊時間纔能擁抱創造的樂趣和手作帶來的滿足感嗎?《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打破瞭這一傳統觀念,它不是教你如何成為全職匠人,而是提供瞭一套精煉、實用且可融入任何忙碌日程的哲學與方法論,讓你每周僅用12小時(平均每天不到兩小時),就能深度體驗手作的魅力,並收獲實實在在的成果。 本書旨在幫助那些渴望創造、享受親手製作的喜悅,卻總被“時間不夠”睏擾的都市人、職場人士、乃至新手父母。它承認生活的復雜性,提供的是“碎片化”的創造力解決方案,而非不切實際的時間承諾。 --- 第一部分:理念重塑——時間與創造力的悖論 本書的第一部分,專注於觀念的轉變。我們首先要理解,手作的價值不在於産量的多寡,而在於心流的體驗和心智的重塑。 1. 告彆“完美主義陷阱”: 許多人放棄手作是因為總想著一步到位做齣“完美作品”。本書強調“小步快跑,迭代優化”的理念。我們探索如何將大型項目分解成可以在30分鍾內完成的微小任務,例如:設計一個簡單的Logo草圖、為下一個編織項目準備好所有的綫材、打磨一個木塊的邊緣。通過積纍這些微小的“完成感”,我們能持續保持創作的動力。 2. 12小時的秘密:有效利用“邊緣時間”: 本書的核心框架建立在每周12小時的分配上。這並非要求你每周安排兩次“全天工作坊”,而是鼓勵你識彆並利用生活中的“時間縫隙”:通勤路上的安靜思考、午休後的15分鍾、孩子入睡後的1小時。我們提供瞭一套係統化的時間映射工具,幫助讀者找到並“圈占”屬於自己的12小時。 3. 創造力的“微習慣”養成: 藉鑒習慣養成的科學原理,本書指導讀者如何將手作動作變成一種無意識的日常行為。如何選擇一個“極低啓動成本”的項目(例如,每天在筆記本上塗鴉一個新圖案),讓創造力像呼吸一樣自然發生,而不是被視為一項沉重的“任務”。 --- 第二部分:項目選擇與極簡工具哲學 擁有12小時,我們該做什麼?本書強調“少即是多”的工具哲學,避免收藏傢式的工具堆砌,將精力集中在能夠帶來最大滿足感的少數精選項目上。 1. 聚焦核心技能,避免分散: 本書不涵蓋上百種手工藝。相反,它聚焦於四到五種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進步的核心領域(例如:極簡皮具製作、基礎數字繪畫、快速縫紉/拼布、精煉的烘焙藝術)。每種技能都被拆解為“1小時入門”、“3小時進階”和“8小時成果”的階段性目標。 2. “膠囊工具箱”原則: 我們詳細介紹如何建立一個高效、便攜的“膠囊工具箱”。對於任何一個項目,隻購置必須的三件工具。例如,在木工方麵,可能是砂紙、一把好的雕刻刀和一個夾具,而非全套的電動工具。這不僅節省瞭金錢和整理時間,更重要的是,減少瞭“準備”和“收納”所占用的有效創作時間。 3. 適應性手作:利用手邊資源: 介紹如何利用日常可得的材料進行創作,如利用舊衣物進行升級改造(Upcycling),或者利用廢棄紙闆構建模型。這使得手作不再依賴於特定的“材料采購日”,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 --- 第三部分:高效執行與成果轉化 如何確保這12小時的投入能夠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本部分提供瞭實用的項目管理和成果展示策略。 1. “三明治”工作法:準備、專注、迴顧: 我們提齣瞭一種高效的12小時分配結構: 準備期(約1小時/周): 規劃下周的微任務,整理工作區,預備材料。 專注期(約10小時/周): 沉浸式地進行實際操作,利用番茄工作法或其他間隔休息法來維持心流。 迴顧與展示期(約1小時/周): 拍攝成果、記錄心得、清潔工具。這個環節至關重要,它將“做瞭什麼”轉化為“獲得瞭什麼”的價值感。 2. 應對“創作倦怠”的快速切換機製: 當在一個項目上遇到瓶頸時,如何不讓這阻礙瞭整個12小時的效率?本書提供瞭一套“項目切換清單”——一套可以在10分鍾內切換到另一個不同性質的副項目(例如,從需要高度專注的細節描繪切換到放鬆的機械性編織),有效防止精力耗竭。 3. 將“愛好”轉化為“饋贈”與“微型商業”: 手作的最終迴報往往是情感上的。本書提供瞭如何將一周12小時的産齣,通過巧妙包裝,轉化為精美禮物的策略。同時,對於有興趣的讀者,提供瞭如何將少量成果轉化為小額收入的“微型轉化路徑”,例如,定製化的卡片、小批量的手工皂等,讓你在不犧牲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感受到創作的商業價值。 --- 結語: 《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不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快”的書,而是關於“如何更聰明地投入”的書。它承諾,通過結構化的方法和正確的理念,即使是每周投入的12小時,也足以讓你創造齣令人驕傲的作品,豐富你的精神世界,並重新發現生活中的創造性潛能。這是一場關於時間效率與自我滿足的精妙平衡。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書名是《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剛翻開這本書,就被裏麵精美的圖片和溫暖的文字吸引瞭。雖然我還沒有開始實踐書中的任何一個項目,但我已經能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遞的那種“慢下來,享受生活”的理念。書中描繪的手作過程,似乎有著一種奇妙的治愈力,能夠讓人暫時忘卻外界的喧囂和生活的壓力。我特彆喜歡書裏那種不急不緩的節奏感,仿佛每一針一綫,每一次打磨,都是在與自己內心深處對話。 書中關於材質選擇的描述也相當細緻,從天然的棉麻到溫潤的木材,作者都給予瞭詳盡的介紹,這讓我對不同材質的特性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激發瞭我對各種手作材料的興趣。我腦海裏已經開始想象,如果我用這些材料,做齣一件屬於自己的小物件,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這本書並沒有把手作描繪成一件復雜而遙不可及的事情,反而將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一周12小時”這樣一個相對輕鬆的量化,讓普通人也能感受到手作的魅力和可行性。

評分

《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這本書,就像在我的生活裏注入瞭一股清流。它沒有給我具體的“教程”,而是更側重於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遞。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如何纔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寜靜,如何纔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我喜歡書裏那種對“慢”的贊美,對“手作”的溫柔描繪,仿佛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一種迴歸本真的生活哲學。 我被書中那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所打動。它並不是追求宏大的成就,而是從細微之處入手,通過親手製作一些小物件,來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喜悅。這種理念讓我覺得,手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夠點亮生活的小確幸。這本書讓我開始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我能夠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嘗試,去感受,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手作體驗。

評分

讀《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讓我對“時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即使每周隻抽齣12小時,也能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精彩。它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全職的手工藝人,而是將手作巧妙地融入到繁忙的生活節奏中,成為一種調劑和放鬆的方式。這種“剛剛好”的設定,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也充滿瞭實現的可能性。 書中對“專注”的描述也讓我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難長時間地專注於一件事情。而手作,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鍛煉專注力的機會。當雙手忙碌起來,思緒也隨之沉靜。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開始期待,在手作的過程中,自己能找到那份久違的平靜和專注。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指引我走嚮一種更具內省和創造力的生活狀態。

評分

讀《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生活視角。這本書並沒有直接教你如何製作具體的物品,而是通過字裏行間的描繪,讓我開始思考“手作”本身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它不僅僅是動手能力,更是一種與周遭環境、與時間、與自己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方式。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機械地重復,而這本書卻像一縷清風,提醒我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書中對“創造”的定義也十分寬泛,不僅僅局限於那些技藝精湛的作品,而是強調瞭過程中的樂趣和情感投入。這讓我覺得,即便是最簡單的手作,隻要是帶著真心去完成,就充滿瞭獨特的價值。我開始期待,有一天我能擺脫那些不必要的焦慮,找迴那種純粹的、屬於自己的創造力。這本書讓我對“閑暇時光”有瞭新的定義,不再是無所事事,而是可以用來滋養心靈、豐富生活的一種寶貴時間。

評分

《一周12小時的手作生活》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份來自遠方的邀請函。邀請我去探索那些隱藏在日常角落裏的美好,去發掘自己內心深處對“創造”的渴望。書中的文字雖然樸實,卻蘊含著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輕易地觸碰到我柔軟的內心。我開始想象,當自己沉浸在手作的專注中時,那種內心的寜靜和滿足感,一定是非常美妙的。 這本書並沒有將手作描繪成一種需要天賦和技巧的藝術,而是將其呈現為一種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可以帶來愉悅和成就感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對材質的尊重,對過程的珍視。這些細節讓我覺得,手作不僅僅是為瞭得到一件成品,更是一種與生活共舞的藝術。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嘗試著加入這樣的“慢節奏”,去感受那份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