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荀子译注
定价:49.00元
作者: 荀况,王威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00
字数:
页码:3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先秦散文四大家之一
◎孔孟之后的又一代儒学大家
◎百家争鸣时代诸子学说的集大成者
◎性恶的理性,劝学的苦心
内容提要
《荀子》是战国末年赵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文章总集。该书旨在总结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等学术殿堂中所阐发的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目录
前言
劝学
修身
非十二子
王制
富国
君道
天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作者介绍
苟子,名况,又称“苟卿”“孙卿”或“孙卿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份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根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记载,苟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才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游说讲学(有学者认为“五十”应为“十五”之误),在齐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时,苟子已是年纪大、资历深的学者,曾先后三次担任“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来苟子遭人诽谤,离开齐国来到楚国,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内乱,春申君被杀,苟子被罢官,便安家兰陵。苟子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目睹君主不通晓治国之道却被巫祝所迷惑、相信吉凶的预兆,鄙陋的儒生拘泥于小节,庄周一派狡猾多辩、伤风败俗等现实景象,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的成败得失,撰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葬于兰陵。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和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学生。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我必须要提到它的译注部分,简直是太贴心了,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对先秦典籍的古文理解还有些力不从心的读者来说,这套译注无异于一座及时的灯塔。译者并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逐字逐句的直译,而是非常巧妙地将荀子的思想脉络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进行阐释。很多晦涩难懂的段落,经过这番解读后,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打通了思维的任督二脉。更难能可贵的是,译注的注释详略得当,既保证了原著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又避免了陷入过度阐释的泥潭,让人既能领略原汁原味的古文韵味,又能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是衡量一本优秀古籍整理本的关键标准,而这本显然是做到了极致。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古书,而是在和一位博学的向导一同漫步于先秦的思想迷宫之中,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
评分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荀子译注》时,我对它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译注”版本良莠不齐,很多要么是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浅白,失去了原著的深度和力度。然而,这本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却非常注重可读性,用词精炼却又不失温度,仿佛是荀子本人在现代用清晰的语言与我们对话。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性恶论”等核心议题的论述,译注者没有回避其复杂性,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其拆解开来,使得原本充满争议和难点的部分,也变得可以被深入理解和思辨。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思想家的辩证思维方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今思想交流的桥梁,让我得以更真切地感受那位战国先贤的磅礴气势。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它不同于一般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印刷品。封面的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透露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雅致的气韵,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智慧。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墨色的清晰度和留白的处理都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其实,对于这种经典著作的物理形态,我一直抱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毕竟它们承载的是跨越时空的思想精华,值得最好的呈现方式。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工艺,既结实又美观,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担心会损坏。而且,它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装饰,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拿到手的瞬间,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先被它的外在气质所折服。
评分这本《荀子译注》在校对和排版上的严谨程度,让我这个有着轻微强迫症的读者感到非常欣慰。通篇翻阅下来,几乎找不到任何印刷或文字上的疏漏,这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是相当难得的。每一个引文、每一个注脚,都清晰无误,体现了出版团队对传统文化所应有的敬畏之心。它不是那种随便印印、应付了事的出版物,它带着一种匠人精神在对待自己的作品。书中的版式设计也十分现代,图文排布疏密有致,既有学术著作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书籍的轻盈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心绪能够保持平和而专注。这份对细节的执着,最终转化成了绝佳的阅读体验,让我在学习荀子深刻思想的过程中,完全不必为文字的清晰度或排版的混乱而分心,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法先王,循上古”的深刻思考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在细节上的考量,真的体现了一个出版机构对文化传承的尊重。我注意到了它的开本选择,似乎经过了精密的计算,既方便单手持握,又保证了版面内容的充裕度,阅读时不需要频繁地进行大幅度的翻页或拉伸,手感极佳。侧边裁切的工艺平整光滑,没有毛边,这种对工艺的坚持,往往预示着内容上同样是精益求精的。而且,在内页的版心设计上,也能看出编者对阅读舒适度的重视,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避免了视觉上的拥挤感。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单纯的信息获取过程。我甚至觉得,当一个人沉浸于阅读经典的时候,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包括手中书籍的触感和重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对思想的接纳程度,而这本,无疑提供了最优质的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