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世说新语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4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崔东壁遗书
导读 / 002
考信录提要卷上·释例 / 003
考信录提要卷下·总目 / 025
《考古提要》二卷 / 028
《补上古考信录》二卷 / 028
《唐虞考信录》四卷 / 030
《夏考信录》二卷 / 031
《商考信录》二卷 / 032
《丰镐考信录》八卷 / 032
《洙泗考信录》四卷 / 033
《丰镐别录》三卷 / 035
《洙泗余录》三卷 / 035
《孟子事实录》二卷 / 036
《考古续说》三卷 / 037
《附录》二卷 / 037
世说新语
导读 / 042
德行 / 043
言语第二 / 053
庚子西狩丛谈
导读 / 074
庚子西狩丛谈卷之二 / 075
庚子西狩丛谈卷之三 / 090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 091
西学东渐记
导读 / 122
第十三章?与曾文正之谈话 / 123
第十四章?购办机器 / 130
第十五章?第二次归国 / 133
第十六章?予之教育计划 / 137
水经注
导读 / 142
《水经注》原序 / 143
江水注 / 145
洛阳伽蓝记
导读 / 148
洛阳伽蓝记序校笺 / 149
读史方舆纪要
导读 / 172
十三?江南方舆纪要序 / 173
十四?四川方舆纪要序 / 177
十五?直隶方舆纪要序 / 181
十六?陕西方舆纪要序 / 185
海国图志
导读 / 190
海国图志叙 / 191
石湖大全集
导读 / 202
吴船录 / 203
徐霞客游记
导读 / 228
卷八 / 229
黔游日记一 / 229
黔游日记二 / 255
卷九 / 273
滇游日记一 / 273
游太华山记 / 274
滇中花木记 / 276
游颜洞记 / 277
随笔二则 / 278
滇游日记二 / 281
卷十 / 303
滇游日记三 / 303
盘江考 / 334
卷十九 / 338
滇游日记十二 / 338
滇游日记十三 / 369
方望溪先生全集
导读 / 380
原过 / 381
读孟子 / 383
读周官 / 385
灌婴论 / 388
于忠肃论 / 391
辕马说 / 394
孙征君年谱序 / 396
跋石斋黄公手札 / 399
书淮阴侯列传后 / 402
书孝妇魏氏诗后 / 405
与王昆绳书 / 407
与刘言洁书 / 410
与孙以宁书 / 413
与孙司寇书 / 416
送王箬林南归序 / 419
送左未生南归序 / 422
送李雨苍序 / 424
孙征君传 / 426
白云先生传 / 431
记吴绍先求二弟事 / 434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 437
左忠毅公逸事 / 439
狱中杂记 / 442
游潭柘记 / 447
游雁荡记 / 449
陈驭虚墓志铭 / 451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 454
万季野墓表 / 456
宣左人哀辞 / 460
武季子哀辞 / 462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我的阅读习惯比较碎片化,常常是利用通勤或午休的时间翻几页。这套书的排版布局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字号适中,行距合理,即便在晃动的车厢里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组织允许我随时切入,随时退出,而不会丢失连贯性。比如我今天可能只看了一则关于某地风土人情的短篇,明天就可以无缝衔接到另一段关于山川河流的论述上。这种内容的高度自洽性,极大地提升了碎片化阅读的质量。我发现,与一些厚重的单线叙事作品相比,这种集合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作品,更适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它像一个多宝格,每一次打开都能看到不同光彩的小物件,每次都能带来小小的惊喜。
评分说实话,我对古典文献的阅读一直持有一种敬畏又略带畏惧的心态,总怕自己学识不够,辜负了这些传世之作。但这套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了学术性和可读性。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堆砌晦涩的注释,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在关键处做了精准的点拨,既尊重了原文的古雅,又照顾到了当代读者的接受习惯。我特别欣赏它在篇章结构上的处理,逻辑清晰,过渡自然。我本以为阅读《水经注》这样的鸿篇巨制会需要极大的毅力,但流畅的叙述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整个阅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种细致的打磨,无疑是高水平编辑团队的功力所在。它让我意识到,好的“整理者”和“编纂者”,其工作价值丝毫不亚于原作者,他们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对话。
评分这本合集带来的阅读体验,远超我预期的“文献资料”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深入探寻中国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其中对一些奇闻异事的记录和描述,笔触之大胆、想象力之丰富,让人拍案叫绝。我常常好奇,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他们是如何构建出如此广阔而又细致的认知世界的?这种对周边环境的强烈好奇心和记录欲,是现代人常常缺失的。书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很多都是基于亲身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充满了朴素的科学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我甚至开始尝试对照书中的描述,去想象那些早已变迁的地理景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想,着实令人沉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唤醒,让我对“中国式”的观察方法和叙事传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吾辈的福音啊!刚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看着这装帧,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心思。我一直对古代的游记文学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文字里藏着一个逝去的时代的气息。然而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校勘不精,要么是排版让人抓狂,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纱。拿到这本,迫不及待地翻开,那字体选取得真是妙极了,既有古朴的味道,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感。特别是那些精妙的插图和地图,简直是点睛之笔,让我仿佛能跟着那位足迹遍布天下的古人,一同感受山川河流的壮阔与细腻。我记得其中一段描写某处山谷的景象,寥寥数语,却将光影、湿度、甚至空气中泥土的味道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观察世界的敏锐。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了地理风貌,更在于它承载了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如今这个被屏幕包围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着它,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涉,心胸都开阔了许多,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经典重塑”的典范,我认为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它没有对原文进行肆意的改动或“现代化”的矫饰,而是通过精良的校对和严谨的注释体系,让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关注其选材的广度和深度,能将几部风格迥异、时代背景不同的著作汇集一册,并保持整体的和谐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编辑艺术。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读者可以一站式地领略古代士人对于“观察世界”的几种主要范式——无论是严谨的地理考证,还是浪漫的游历抒怀,抑或是对人情世故的精辟总结。这本书是那种值得放在书架上,随时可以取下来翻阅,并且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智慧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