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世說新語 水經注 徐霞客遊記
定價:66.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4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目錄
崔東壁遺書
導讀 / 002
考信錄提要捲上·釋例 / 003
考信錄提要捲下·總目 / 025
《考古提要》二捲 / 028
《補上古考信錄》二捲 / 028
《唐虞考信錄》四捲 / 030
《夏考信錄》二捲 / 031
《商考信錄》二捲 / 032
《豐鎬考信錄》八捲 / 032
《洙泗考信錄》四捲 / 033
《豐鎬彆錄》三捲 / 035
《洙泗餘錄》三捲 / 035
《孟子事實錄》二捲 / 036
《考古續說》三捲 / 037
《附錄》二捲 / 037
世說新語
導讀 / 042
德行 / 043
言語第二 / 053
庚子西狩叢談
導讀 / 074
庚子西狩叢談捲之二 / 075
庚子西狩叢談捲之三 / 090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 091
西學東漸記
導讀 / 122
第十三章?與曾文正之談話 / 123
第十四章?購辦機器 / 130
第十五章?第二次歸國 / 133
第十六章?予之教育計劃 / 137
水經注
導讀 / 142
《水經注》原序 / 143
江水注 / 145
洛陽伽藍記
導讀 / 148
洛陽伽藍記序校箋 / 149
讀史方輿紀要
導讀 / 172
十三?江南方輿紀要序 / 173
十四?四川方輿紀要序 / 177
十五?直隸方輿紀要序 / 181
十六?陝西方輿紀要序 / 185
海國圖誌
導讀 / 190
海國圖誌敘 / 191
石湖大全集
導讀 / 202
吳船錄 / 203
徐霞客遊記
導讀 / 228
捲八 / 229
黔遊日記一 / 229
黔遊日記二 / 255
捲九 / 273
滇遊日記一 / 273
遊太華山記 / 274
滇中花木記 / 276
遊顔洞記 / 277
隨筆二則 / 278
滇遊日記二 / 281
捲十 / 303
滇遊日記三 / 303
盤江考 / 334
捲十九 / 338
滇遊日記十二 / 338
滇遊日記十三 / 369
方望溪先生全集
導讀 / 380
原過 / 381
讀孟子 / 383
讀周官 / 385
灌嬰論 / 388
於忠肅論 / 391
轅馬說 / 394
孫徵君年譜序 / 396
跋石齋黃公手劄 / 399
書淮陰侯列傳後 / 402
書孝婦魏氏詩後 / 405
與王昆繩書 / 407
與劉言潔書 / 410
與孫以寜書 / 413
與孫司寇書 / 416
送王箬林南歸序 / 419
送左未生南歸序 / 422
送李雨蒼序 / 424
孫徵君傳 / 426
白雲先生傳 / 431
記吳紹先求二弟事 / 434
高陽孫文正公逸事 / 437
左忠毅公逸事 / 439
獄中雜記 / 442
遊潭柘記 / 447
遊雁蕩記 / 449
陳馭虛墓誌銘 / 451
杜蒼略先生墓誌銘 / 454
萬季野墓錶 / 456
宣左人哀辭 / 460
武季子哀辭 / 462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我的閱讀習慣比較碎片化,常常是利用通勤或午休的時間翻幾頁。這套書的排版布局在這方麵錶現齣色,字號適中,行距閤理,即便在晃動的車廂裏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組織允許我隨時切入,隨時退齣,而不會丟失連貫性。比如我今天可能隻看瞭一則關於某地風土人情的短篇,明天就可以無縫銜接到另一段關於山川河流的論述上。這種內容的高度自洽性,極大地提升瞭碎片化閱讀的質量。我發現,與一些厚重的單綫敘事作品相比,這種集閤瞭不同主題和風格的作品,更適閤現代生活的節奏。它像一個多寶格,每一次打開都能看到不同光彩的小物件,每次都能帶來小小的驚喜。
評分如果說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是“經典重塑”的典範,我認為這本書就是其中之一。它沒有對原文進行肆意的改動或“現代化”的矯飾,而是通過精良的校對和嚴謹的注釋體係,讓這些流傳韆年的文字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我尤其關注其選材的廣度和深度,能將幾部風格迥異、時代背景不同的著作匯集一冊,並保持整體的和諧感,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編輯藝術。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讀者可以一站式地領略古代士人對於“觀察世界”的幾種主要範式——無論是嚴謹的地理考證,還是浪漫的遊曆抒懷,抑或是對人情世故的精闢總結。這本書是那種值得放在書架上,隨時可以取下來翻閱,並且每次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和智慧的寶藏。
評分這本閤集帶來的閱讀體驗,遠超我預期的“文獻資料”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深入探尋中國古代文人心靈世界的百科全書。特彆是其中對一些奇聞異事的記錄和描述,筆觸之大膽、想象力之豐富,讓人拍案叫絕。我常常好奇,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他們是如何構建齣如此廣闊而又細緻的認知世界的?這種對周邊環境的強烈好奇心和記錄欲,是現代人常常缺失的。書中對自然現象的描述,很多都是基於親身觀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充滿瞭樸素的科學精神和對自然的敬畏。我甚至開始嘗試對照書中的描述,去想象那些早已變遷的地理景觀,這種跨越時空的聯想,著實令人沉醉。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喚醒,讓我對“中國式”的觀察方法和敘事傳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吾輩的福音啊!剛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看著這裝幀,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心思。我一直對古代的遊記文學情有獨鍾,總覺得那些文字裏藏著一個逝去的時代的氣息。然而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是校勘不精,要麼是排版讓人抓狂,讀起來總覺得隔瞭一層紗。拿到這本,迫不及待地翻開,那字體選取得真是妙極瞭,既有古樸的味道,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感。特彆是那些精妙的插圖和地圖,簡直是點睛之筆,讓我仿佛能跟著那位足跡遍布天下的古人,一同感受山川河流的壯闊與細膩。我記得其中一段描寫某處山榖的景象,寥寥數語,卻將光影、濕度、甚至空氣中泥土的味道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不得不驚嘆古人觀察世界的敏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地理風貌,更在於它承載瞭一種探索未知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如今這個被屏幕包圍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讀著它,我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長途跋涉,心胸都開闊瞭許多,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曆史厚重感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對古典文獻的閱讀一直持有一種敬畏又略帶畏懼的心態,總怕自己學識不夠,辜負瞭這些傳世之作。但這套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瞭學術性和可讀性。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樣堆砌晦澀的注釋,讓人望而卻步;相反,它在關鍵處做瞭精準的點撥,既尊重瞭原文的古雅,又照顧到瞭當代讀者的接受習慣。我特彆欣賞它在篇章結構上的處理,邏輯清晰,過渡自然。我本以為閱讀《水經注》這樣的鴻篇巨製會需要極大的毅力,但流暢的敘述和恰到好處的留白,讓整個閱讀過程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這種細緻的打磨,無疑是高水平編輯團隊的功力所在。它讓我意識到,好的“整理者”和“編纂者”,其工作價值絲毫不亞於原作者,他們是連接古今的橋梁。每一次翻閱,都有新的發現,仿佛在與曆史進行一場心照不宣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