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四書.周易解題及其讀法-民國文存-89 | 作者 | 錢基博 |
| 定價 | 43.0元 | 齣版社 | 知識産權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038294 | 齣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數 | 130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詳細考證瞭《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以及《孝經》的作者、版本,隸屬四書的始末,並歸納瞭研究方法。書前附有作者自序,敘述瞭曆代研究四書之源流、變遷;正文內散有參考書目。《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語言簡潔,但其對經學版本、目錄、源流等方麵的研究廣博而精深,令人嘆為觀止 |
| 作者簡介 | |
| 錢基博,生於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彆號潛廬,中國江蘇無锡人,古文學傢、教育傢。早年參加革命。1913年任無锡縣立小學文史地教員。1918年任無锡縣立圖書館館長。1920年後任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現無锡高等師範學校)國文與經學教員及教務長。1923年後曆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係教授、無锡國學專修學校(現蘇州大學)校務主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曆任浙江大學中文係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國文係主任、南嶽抗日乾部訓練班教員。1946年抗戰勝利後,任武漢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 本書由銭基博著作二種即《四書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閤成。前者,除《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外,另附《孝經》解題及其讀法,尤可見銭先生之於漢學、宋學之兼收並蓄,各取其長。《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要旨亦不離“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從“周易”之大體、之名實到《周易》之作者、之成書,從先秦諸子之引説、兩漢學者之専論到《周易》之版本、之讀法,無不専爲考論、麯備周詳。如果説呂思勉的《經子解題》多“有益初學”的話,此二書則更適閤於有國學特彆是經學基礎的研究者。其特色,簡而言之,即以經詁經,旁涉眾傢,正名辨物,鈎稽詳核;援證博而推闡精,綱要備而條目明。 |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紙張觸感,配閤著精心的字體選擇,立刻就將人帶入瞭一種沉靜的學術氛圍之中。我個人尤其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設計,既能清晰展示書名和作者信息,又保持瞭整體的古樸美感,放在書架上,光是看著就覺得心頭踏實。不過,要說純粹的閱讀體驗,我對開本的選擇略有微詞。雖然是文存係列,追求還原,但對於需要頻繁對照參考的讀者來說,如果能稍微加大一些字號,或者在某些關鍵注釋部分的留白處理上再做優化,恐怕會更符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畢竟,像這種需要反復咀嚼的經典著作,閱讀的便利性是影響持續投入精力的重要因素。總而言之,這本實體書的製作水準,絕對配得上它所承載的文化重量,看得齣是下瞭真功夫的。
評分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檢索和索引係統設計得頗為周到,這一點對於做研究或者需要快速定位特定概念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試著查找瞭幾個我先前在其他版本中感到睏惑的術語,結果發現,這本書的目錄結構邏輯性極強,每一個章節的劃分都緊密圍繞著《易傳》的內在結構展開,而不是簡單地按照篇章順序羅列。更值得稱道的是,文後的參考書目和引注部分,詳實而規範,這無疑為後續的深入研究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更像是一個經過精心組織的知識導航圖,指引著讀者可以繼續嚮哪些領域深挖,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和對學術規範的尊重。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紮實感。作者對於文本的梳理和解讀,絕非那種浮光掠影、徒增新奇的“新解”,而是真正紮根於曆代注疏的精髓,同時又巧妙地融入瞭自己多年沉澱下來的洞察力。這種“承古開今”的敘事方式,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義理變得清晰可見,猶如撥開瞭層層迷霧,看到瞭那核心的理路。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關鍵爻辭的解析,往往能抓住那種微妙的、難以言傳的“氣象”,比如描述君子在特定時空下的心境與抉擇,那種把握之精準,讓人拍案叫絕。它不是簡單的翻譯,更像是一種深度的“再發現”,讓現代人得以窺見古人精神世界的廣闊。
評分坦白講,我對這類傳統學術著作的耐心是有限的,通常讀不瞭幾頁就開始神遊。但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掌控得非常齣色,這可能是我能堅持讀下來的關鍵。它不像某些考據過於繁瑣的著作那樣讓人望而卻步,作者似乎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詳盡的考證來建立邏輯基礎,哪些地方則需要用簡潔明快的語言來闡述核心思想,以保持讀者的心流不被打斷。行文之間,偶爾穿插的典故和曆史小故事,也起到瞭很好的調劑作用,既不失學術的嚴謹,又增添瞭幾分人文的趣味性。這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研讀過程,變成瞭一場與古代智者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期待著下一頁又會揭示怎樣的智慧光芒。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實踐性”的強調。很多關於經典的解讀,往往將之供奉在神壇之上,顯得高不可攀、不食人間煙火。然而,這位作者的闡釋始終緊扣著“人如何安身立命”這個核心命題。他所解讀的卦象和爻辭,絕非僅僅是古代的占蔔術語,而是關於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保持道德定力、作齣審慎判斷的行動指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日常決策的角度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不再是純粹的利弊權衡,而是多瞭一層對自身處境和時代背景的深刻反思。這種將深奧哲學轉化為可操作性人生智慧的能力,纔是這部著作最寶貴、也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