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中外停戰閤約 9787515509662 金城齣版社

城下之盟—中外停戰閤約 9787515509662 金城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平 張涵 王翔 著
圖書標籤:
  • 戰爭史
  • 停戰協議
  • 國際關係
  • 曆史
  • 金城齣版社
  • 城下之盟
  • 閤約
  • 軍事史
  • 政治
  • 外交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金城齣版社
ISBN:9787515509662
商品編碼:30200522165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城下之盟—中外停戰閤約

定價:35.00元

作者:徐平 張涵 王翔

齣版社:金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5096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以豐富的曆史資料詳細介紹瞭近現代的停戰協議及其曆史背景、戰爭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停戰協議對世界曆史的影響

內容提要


本書以豐富的曆史資料詳細介紹瞭近現代的停戰協議及其曆史背景、戰爭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停戰協議對世界曆史的影響。目前市場上未見同類圖書,而軍事題材的作品比較受讀者歡迎,估計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目錄


目  錄


甥舅一傢親——唐蕃會盟   // 1唐蕃戰爭   // 1清水會盟與平涼劫盟   // 4長慶會盟   // 6長慶會盟碑   // 8長慶會盟碑碑文   // 10澶淵之盟——宋遼和約   // 13古澶州   // 13遼軍南侵   // 15宋遼議和   // 19和約內容及影響   // 21南麵稱臣——宋金紹興和議   // 25女真族興起和金朝建立   // 25“靖康之變”   // 27宋金議和   // 29“紹興和議”及其影響   // 32“隆興和議”和“嘉定和議”   // 33戰爭的恥辱——中英南京條約   // 37戰爭   // 37簽訂條約   // 40南京條約內容   // 42南京條約的影響   // 46不敗而敗——中法和約   // 49中法戰爭   // 49未敗求和   // 52中法和約內容   // 55中法和約的影響   // 58甲午戰爭的“賠償”——中日馬關條約   // 59甲午戰爭   // 59停戰談判   // 63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對話   // 67馬關條約全文   // 70馬關條約的影響   // 75強盜的瓜分——辛醜條約   // 79八國聯軍侵華   // 79議和   // 82辛醜條約原文   // 83辛醜條約特點及影響   // 89庚子賠款   // 90血腥骯髒的大餐——日俄樸次茅斯和約   // 93日俄爭霸   // 93兩個外國強盜在中國領土上大打齣手   // 95西奧多·羅斯福的調停   // 98樸次茅斯和約全文   // 100樸次茅斯和約的影響   // 105走嚮下一個火山口——貢比涅停戰協定   // 107薩拉熱窩的槍聲   // 107和平的曙光   // 109後的較量   // 110屈辱的求和   // 113是停戰,不是和平   // 115對德國的懲罰——凡爾賽和約   // 119巴黎和會的開幕   // 119“三巨頭”的博弈   // 120德國的屈辱   // 122建立在火山上的和平   // 124淞滬抗戰的屈辱——上海停戰協定   // 127新的侵略戰火   // 127雖敗猶榮的戰役   // 130中華兒女齊抗戰   // 134沉痛的收場   // 136淞滬停戰協定全文   // 138德國人的報復——德法停戰協議   // 141德國的崛起   // 141新的戰爭深淵   // 143法國的戰敗   // 145屈辱的條約   // 148第三帝國的覆滅——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 153德國獅子大張口   // 153第二戰場的開闢   // 155德國四麵楚歌   // 157來之不易的投降   // 160日落東京灣——日本無條件投降書   // 165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166“密蘇裏”號將成為世人關注焦點   // 168簽降儀式在東京灣舉行   // 171各國代錶簽字   // 175 決戰之前的握手——雙十協定   // 181首度交鋒   // 181桌上硝煙   // 186峰迴路轉   // 192雙十協定具體內容   // 196血肉凝成的勝利——朝鮮停戰協定   // 201打開和平之門   // 201較量   // 205“讓飛機、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 210棘手的戰俘問題   // 213簽署停戰協定   // 217殖民殘夢的破碎——日內瓦協議   // 221奠邊府:全麵崩潰的開始   // 221範文同:建立和平、獨立、統一的越南   // 227:朝鮮戰爭停止瞭,印度戰爭同樣應停止   // 229日內瓦協議:正義終於戰勝瞭邪惡   // 230走齣越南泥沼——巴黎停戰協定   // 235無奈的尼剋鬆   // 235私人公寓中的秘密會晤   // 238基辛格的神秘失蹤   // 241“和平綱領”與“蘭山719”   // 246和平之船再次觸礁   // 248遲來的和平   // 251中東和平的鋪路石——埃以和約   // 255洗刷恥辱的日子   // 255101公裏停火協議   // 259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 261踏上敵國領土   // 265與世隔絕的戴維營   // 270

作者介紹


徐平,河北大學經濟係畢業。解放軍後勤學院學術研究部研究員,中央電視颱《國防軍事頻道》特約軍事專傢,大校軍銜。齣版專著《正義的審判》、《敗軍之將——的嫡係將領》、《中國百年》、《曆史上的兩棲戰》、《新中國軍銜製實錄》、《侵華日軍通覽(1931—1945)》、《中日甲午戰爭人物誌》等20餘本,發錶論文300餘篇。多次作為特約嘉賓,在中央電視颱、北京電視颱及中國網、中國軍網、網等網站講授軍事知識。張涵,1981年齣生,軍事學碩士研究生。現任職於解放軍後勤學院後勤管理係,中校軍銜。發錶學術文章20餘篇。

文摘


序言



《風雲際會:近代國際條約與國傢命運》 導言:百年風雲,條約變遷 近代曆史的洪流,是民族興衰、國傢博弈的舞颱。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角力中,一係列重要的國際條約扮演瞭關鍵角色,它們如同曆史的刻度,標記著國與國之間力量的此消彼長,也深刻地塑造瞭一個國傢乃至一個地區的命運走嚮。本書《風雲際會:近代國際條約與國傢命運》旨在深入剖析自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國際條約,探討這些法律文書背後的政治、經濟與軍事邏輯,以及它們對相關國傢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不聚焦於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或某一個特定的衝突,而是力求構建一個宏大敘事框架,展現條約體係的演變邏輯。 第一部分:舊秩序的瓦解與新格局的初步形成(19世紀中後期) 19世紀中後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化和帝國主義的擴張,傳統的國際關係體係開始動搖。歐洲列強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亞洲和非洲成為主要的角力場。 殖民擴張的法律外衣:不平等條約的構造與後果 本部分將詳細考察一係列由西方列強強加給東方國傢的條約,例如某些通商口岸的開放、領土的割讓以及司法管轄權的喪失。重點分析這些條約如何從法律層麵固化瞭殖民經濟體係,如何通過關稅自主權的喪失,阻礙瞭被動捲入世界市場國傢的民族工業的成長。我們將辨析這些條約條款中隱藏的經濟剝削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催生瞭深刻的社會矛盾與民族覺醒運動。例如,通過對特定海關協定的研究,可以揭示齣西方國傢如何利用這些法律工具,確保瞭其商品傾銷的順暢,並控製瞭對象的經濟命脈。 歐洲均勢的微妙平衡:區域性協定的設計 在歐洲內部,列強們在維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試圖通過一係列雙邊或多邊協定來暫時緩和彼此的矛盾,以應對共同的挑戰。我們將考察19世紀後期歐洲幾個重要聯盟體係的形成過程,分析這些防禦性或進攻性同盟條約的條款結構,及其在特定曆史節點上對地區衝突的推波助瀾作用,或者在特定情況下對戰爭的延宕。這些協定往往是各國對自身安全邊界的清晰界定,但其排他性也為後來的大規模衝突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兩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危機與條約陷阱(20世紀初至一戰爆發) 進入20世紀,國際關係日趨緊張。民族主義的高漲、軍備競賽的白熱化,使得區域性矛盾不斷升級。 軍事同盟的僵化與“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形成 我們將重點分析構成一戰前歐洲兩大陣營的關鍵性軍事同盟條約。這些條約的特點在於其強製性的軍事義務條款。通過詳細解讀這些條約中關於“立即參戰”和“無條件支持”的規定,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一個地區性事件發生時,這些事先簽訂的法律框架如何如同精密設計的連鎖反應裝置,將原本局部的衝突迅速擴大為全球性的戰爭。我們將對比不同條約體係的靈活性與僵硬性,探究它們在危機處理機製上的缺陷。 殖民地邊界的劃分與國際共管的嘗試 在非歐洲地區,列強間的競爭並未停止。本部分還將探討一些關於非洲和中東地區邊界劃分的協定,這些協定往往是在完全不顧及當地民族和部族的傳統分布和文化認同的情況下,由歐洲國傢單方麵劃定的。這些條約看似解決瞭列強間的領土爭議,卻在被治理地區播下瞭長期動蕩和民族衝突的種子,其影響延續至今。 第三部分:戰後重建與新的國際秩序的構建嘗試(一戰後至二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教訓,促使國際社會嘗試建立一個更具約束力和普遍性的國際組織體係,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戰勝國的和約:秩序重塑的雄心與局限 我們將深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簽訂的係列和約。這些條約的核心目標在於懲罰戰敗國、重劃歐洲版圖並建立新的安全保障體係。重點分析和約中關於戰爭賠款、領土變更和軍事限製等關鍵條款的製定背景、執行情況及其帶來的長期政治後果。特彆是,我們將探討這些和約中普遍存在的“懲罰性”特徵如何孕育瞭戰敗國內部的復仇主義情緒,並最終成為下一輪衝突的潛在誘因。 集體安全機製的理論與實踐 在此背景下建立的國際聯盟及其相關組織章程,代錶瞭人類曆史上首次大規模、製度化的和平努力。本部分將考察這些早期集體安全條約的設計理念,分析其在實踐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如大國參與的缺位、強製執行力的不足,以及其在麵對20世紀30年代新一輪侵略浪潮時的無力感。 第四部分:戰時協定與戰後權力分配的預演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間的雙邊和多邊協定,無論是旨在協調軍事行動,還是預先分配戰後利益,都對最終的國際格局産生瞭決定性影響。 同盟國間的互助與權力製衡 我們將考察二戰期間同盟國之間簽訂的諸多重要協定,這些協定不僅涉及軍事物資的互助和軍事行動的協調,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預示瞭戰後美蘇主導的兩極格局的形成。分析這些協定如何確立瞭同盟國內部的等級和義務,以及它們對戰後國際機構建立的影響。 戰後領土安排的法律基礎 最後,本部分將審視一係列關於戰後領土、勢力範圍和國際法庭建立的非正式或半正式的會晤和協定。這些文件為雅爾塔體係乃至隨後的冷戰格局奠定瞭最初的法律和政治基礎。它們揭示瞭“大國一緻”原則在實際操作中的體現,以及在構建新國際秩序時,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的激烈碰撞。 結語:條約的遺産 《風雲際會:近代國際條約與國傢命運》最終將總結,國際條約並非隻是僵硬的法律文本,它們是特定曆史時期力量對比的産物,是國傢意誌的載體。理解這些條約,就是理解近代國際關係運作的核心邏輯,洞察曆史演進的必然與偶然。它們既是衝突的終結者,也可能是新一輪博弈的起點。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分析視角,幫助讀者理解條約如何在塑造國傢命運的宏大敘事中,扮演瞭不可替代的角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城下之盟”暗示著一種不平等和被迫的妥協,而“停戰閤約”本身又帶有休止紛爭的官方色彩。這種張力讓人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這種矛盾的敘事視角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曆史的復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將曆史人物臉譜化。那些簽訂條約的人,是民族英雄還是曆史罪人?他們的抉擇往往是在“最壞”和“更壞”之間徘徊。我希望作者能給予這些曆史人物足夠的同情和理解,去還原他們所處的睏境。讀這類書籍,我們不僅是在看條文,更是在審視人性在極端壓力下的錶現。那些看似冰冷的法律術語背後,藏著多少血淚、多少無奈的嘆息?如果作者能將這些情感的暗流有效地融入到對條文的解讀中,這本書讀起來就不會是乾癟的教科書,而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性浮世繪”。

評分

光是看到“金城齣版社”這個名字,我就聯想到這可能是一本比較嚴謹、學術性的著作。對於研究國際關係和近代外交史的人來說,對停戰閤約的細緻梳理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在呈現這些閤約時,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背景材料,比如當時的軍事形勢、外交辭令的微妙之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差異。畢竟,中外雙方在理解“和平”和“主權”這些概念時,很可能存在巨大的認知鴻溝,這種鴻溝往往是導緻後續衝突或長期不穩定的根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超越簡單的敘事,嘗試對這些閤約的長期影響進行評估。比如,某個條款在十年後是如何被麯解或被利用的?它對後來的國際秩序構建起到瞭怎樣的“奠基”或“阻礙”作用?如果能有比較紮實的一手資料作為支撐,輔以精妙的論證結構,這本書無疑將成為研究近代中國外交睏境的有力工具書。

評分

這本《城下之盟—中外停戰閤約》的書名,乍聽之下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和談判桌上的劍拔弩張。我一直對近代史上的那些關鍵節點,尤其是那些決定國傢命運的條約和協定抱有濃厚的興趣。想象一下,在那些硝煙散盡、高懸的旗幟下,雙方代錶是如何字斟句酌,每一個條款的背後都牽動著無數人的未來和民族的尊嚴。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那些談判桌下的博弈,不僅僅是羅列條文,更想知道那些關鍵時刻,幕後的決策者們是如何權衡利弊,如何頂住巨大壓力做齣最終決定的。那些停戰協定,絕非簡單的休戰文書,它們是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産物,是實力對比的冷酷體現,也是未來走嚮的某種預示。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帶領我們走入那些塵封的檔案,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緊綳與掙紮。如果能結閤當時的國際大環境和國內的政治格局進行剖析,那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會提升一個檔次,讓讀者明白,每一份“城下之盟”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時代的悲愴與智慧。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書籍很多,但能真正將“停戰”這個行為本身作為研究對象的,並不算常見。我希望這本《城下之盟》能提供一種獨特的“中外比較”的視野。在不同的衝突場景下,中國在與不同列強(比如英、法、日或俄)簽訂停戰條約時,其策略、妥協的底綫以及最終獲得的結果,是否體現齣某種曆史的規律性或顯著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對手的國情不同,還是我方戰略的調整?如果能通過橫嚮對比,揭示齣我們在不同曆史階段應對外部壓力的集體智慧或集體失誤,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曆史警示意義就非常大瞭。我希望它不僅是迴顧過去,更能為我們理解當代國際交往中的類似睏境,提供一些經過曆史檢驗的思考框架。

評分

作為一個業餘曆史愛好者,我對那種能將宏大敘事與具體細節巧妙結閤的書籍情有獨鍾。停戰閤約的簽訂,往往標誌著一場大規模衝突的結束,但真正的戰爭往往轉移到瞭紙麵上。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描繪從戰火連天到筆墨交鋒的過渡期的。那些談判團隊的成員構成,他們的專業背景,以及他們之間可能發生的摩擦和閤作,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細節。例如,翻譯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們對詞義的拿捏,是否無意中改變瞭條約的初衷?此外,這本書如果能穿插一些當時的社會反響,比如民間對手語的理解和解讀,那就更好瞭。畢竟,一份看似隻影響高層政治的閤約,其社會意義和民眾的情緒波動也是構成曆史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觀察視角,讓我們看到這些停戰協定是如何在政治、軍事、社會層麵産生連鎖反應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