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豫章丛书 集部五
定价:56.00元
作者: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领导小组 整理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392424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豫章从书是江西地方文化中卷帙多、内容丰富的大型丛书。豫章是历史上对江西的别称。豫章丛书共有两部,一部是晚清陶福履(一八五三-一九一一。字稚其。江西新建人)编的,刊刻成书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一部是清末民初胡思敬(一八-一九二二。字漱唐。江西新昌人)编的,成书于一九二三年。两部书所收文献无一重复。共收上起唐,下迄晚清的著述一百二十九述。其中多有善本、孤本,学术价值与现实的意义均足珍贵。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豫章丛书是在江西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领导小组组织下,由江西师范大学万萍、段晓华教授主持的豫章丛书整理编辑委员会将过去的两部豫章丛书合二为一,重新编排,经校勘、标点,并加校点说明(前言)和附录而成的一部新面目的豫章丛书。这是江西省教委、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领导小组、江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江西省广大古籍整理研究学者,经过十余年的充分准备和辛勤努力而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这是对全国古籍整理研究事业的一大贡献。
目录
雪坡舍人集(五十卷) 宋 姚勉
点校说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序(宋 方逢辰)
序(宋 文及翁)
雪坡舍人集目录
雪坡舍人集卷一
雪坡舍人集卷二
雪坡舍人集卷三
雪坡舍人集卷四
雪坡舍人集卷五
雪坡舍人集卷六
雪坡舍人集卷七
雪坡舍人集卷八
雪坡舍人集卷九
雪坡舍人集卷十
雪坡舍人集卷十一
雪坡舍人集卷十二
雪坡舍人集卷十三
雪坡舍人集卷十四
雪坡舍人集卷十五
雪坡舍人集卷十六
雪坡舍人集卷十七
雪坡舍人集卷十八
雪坡舍人集卷十九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一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二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三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四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五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六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七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八
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九
……
须溪集(七卷) 宋 刘辰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一段 偶然间翻阅到这套书,封面上的古朴字体就让我心生亲近。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对一些早期文献的辑录和考订,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整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那些对于版本差异的细致比对,以及对古籍中晦涩词句的精准注释,都让人不由得感到敬佩。读起来虽然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但每当解读出一句深奥的文言,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阅读现代通俗小说所无法比拟的。这套书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一步步引导着你进入那个充满智慧与历史的殿堂,让人在沉浸其中时,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文人的笔墨温度。它不是快餐式的读物,更像是需要细嚼慢咽的佳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第二段 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类型的丛书,我是有点畏惧的,总觉得太过高深莫测。但实际翻开后,才发现其内容并非是那种故作玄虚的堆砌辞藻,而是脚踏实地的学问。它汇集了许多零散的、散落在不同地方的珍贵资料,将它们系统地梳理并呈现在眼前,这对于做相关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节省了大量的搜集和辨伪成本。我比较关注其中关于地方志和乡土文学的部分,那些对于特定地域风俗、地理变迁的记录,真实而鲜活,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生动得多。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肌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叙事之上。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某个文化断面的读者,这套书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评分第三段 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色的深浅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内容上,它更像是一部知识的“基因库”,收录了许多后世失传或被忽视的文本片段。我尤其喜欢那些附带的校勘记,它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抄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种“吹毛求疵”的求真精神,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罢全书,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寻根”的冲动,它让你明白,我们今天所继承的文化脉络,是多么来之不易,又是多么复杂精妙。它需要的不是浮光掠影的浏览,而是沉下心来的细致品味。
评分第五段 这是一部需要静心沉潜才能体会其妙处的书。如果指望快速获取信息或者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那可能要失望了。它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密度和历史的厚重感。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与古代的学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发现,书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对某种地方性知识的抢救性记录,这些记载对于研究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民间信仰,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些文字或许有些许生涩,但其包含的信息量是惊人的。它不像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件需要专业工具才能完全解锁的“文献宝箱”,适合那些对文献学、地方史或古典文学有深度兴趣的读者。看完之后,会让人对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之心。
评分第四段 我是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泡了一壶清茶,才开始正式阅读这套丛书的。那份宁静与书中的内容完美地融合了。它不是那种能让人拍案叫绝、情绪激昂的作品,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它更侧重于对旧有资料的整理、归类与注释,属于“学问的学问”的范畴。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对古代文人治学方法的体悟,那种对每一个字、每一条典故都力求溯源的执着,令人敬佩。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新发现”,而在于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后来的研究者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它需要耐心,更需要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