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作 者: 星云大师 著作 定 价: 26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1-01 页 数: 200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0446789星云直讲,习修《心经》的很好版本
以生活事说法,活用到生活中去
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内容简介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很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很本然、好看好的生命。
●《般若心经》全文 ●序言 人间大自在 ●【上卷】了解般若与心 ● 摩诃:大、多、胜 ● 般若:知识与智慧 ● 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 心经:心的道路 ● 关于《般若心经》的译者:玄奘大师 ●【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 ● 自在X难得 ● 因缘如花开花谢 ● 无我的状态 ● 身心的xx ● 没有烦恼的人生 ● “真空”才得“妙有” ● “无”X快乐 ● 心的大自由 ●附录 《心灵》关键词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xx,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佛法有所谓“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止什么,也是有标准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古灵禅师登座说法,他说了几句话,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心经》的般若智性。他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性无染”,我们的真心佛性、本来面貌是无价之宝,那是真我,不是五蕴的我。五蕴的我是假我,而真的我则是无染的。“本自圆成”,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们的人,但是不能生佛。先前说过,摩耶夫人可以生悉达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不能生养我们的佛性,......
《觉悟的生活》如同一次深入人心的对话,让我得以与佛法的智慧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亲近。大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心经》中“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智慧,解读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我曾经对衰老和死亡充满恐惧,总是在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大师的讲解让我明白,衰老和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因缘生灭的自然法则。当我们能够以一种“无老死”的心态去面对时,我们就能够超越对生死的执念,从而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大师并没有回避生命的终结,而是引导我们看到,即使在无常中,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我开始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生命的长度。我尝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身体的衰老,并更加专注于精神的成长和内心的富足。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在纷扰的生活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一直对佛学有浅显的兴趣,但总觉得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直到翻开《觉悟的生活》,才发现原来佛法的智慧,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通俗易懂。星云大师以其悲悯之心和深厚的学养,将《心经》这部佛教经典中的瑰宝,化繁为简,娓娓道来。他没有使用晦涩的佛学名词,而是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样的深刻道理。读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思维是如何被各种感官和念头所束缚,意识到原来“我”并非我以为的那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随缘而生的聚合体。大师的讲解,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执着,审视那些让我痛苦不堪的“我”和“我的”。这种觉察,虽然初时有些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的预感。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更开放、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与事,减少不必要的评判和抱怨。
评分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探索。在阅读《觉悟的生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禅堂,聆听大师慈悲的开示。大师用浅显的比喻,将《心经》中“无苦集灭道”的精髓阐释得淋漓尽致。我一直以为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命运的捉弄,是“命中注定”。然而,大师却告诉我,苦的根源在于“集”,在于我们对外境的贪爱和执着。当我看清这一点时,我意识到,很多所谓的“苦”,其实是我们自己“集”来的。比如,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对过往的耿耿于怀,这些都是“集”的种子。大师引导我认识到“灭”的可能性,即通过熄灭贪爱和执着,超越苦的循环。而“道”,则是通往觉悟的实践路径。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集”苦的,并尝试在每一次烦恼生起时,运用大师的智慧去“灭”它。这种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的练习和自我观照,但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我对“空”的理解。在此之前,我总是将“空”理解为虚无、不存在,是令人感到失落和虚幻的。然而,在《觉悟的生活》中,星云大师用他独特的视角,将“空”阐释为“缘起”,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状态。《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话,在大师的解读下,变得生动起来。他告诉我们,一切现象(色)都离不开它赖以存在的条件(空),而“空”也不是虚无,而是潜藏着一切可能性的空间。当我看清了“空”的真实含义,我不再畏惧“失去”,因为我知道,一切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而“空”则意味着无限的转化和新生。大师鼓励我们以“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执着于固有的模式,不固守于既定的身份,敢于突破,敢于创新。这种“空”的智慧,让我变得更加灵活和有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新的机遇。
评分《觉悟的生活》不仅仅是一本佛学解读,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安顿心灵的实用指南。星云大师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直指人心的力量。他反复强调“无所得”,让我深刻体会到“无所得”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豁达的放下。在现代社会,我们被教育要努力争取,要有所成就,要有房有车有地位。然而,这些“有所得”往往带来了更大的焦虑和不安。《心经》中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些看似“空无”的描述,恰恰揭示了“无所得”的真谛。当我看清了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放下”的力量。大师的讲解让我明白,真正的富有,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心灵的丰盈和自在。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无所得”,减少对结果的执着,专注于过程的体验。即使事情不如预期,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种练习,让我从对外界的依赖中解放出来,找到了内在的安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