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项目一 信息搜索 1
任务一 利用网络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1
任务二 网络信息下载 8
项目习题 14
项目二 网上学习 16
任务一 学习网络课程 16
任务二 制作网络学习资源 24
项目习题 35
项目三 网上通信 37
任务一 网络聊天 37
任务二 信息发布 46
项目习题 52
项目四 网上娱乐 54
任务一 音乐欣赏 54
任务二 观看网络视频 62
项目习题 69
项目五 网上购物 71
任务一 网上购书 71
任务二 网上支付 79
项目习题 87
项目六 网上预订 89
任务一 团购美食 89
任务二 网络购票 95
项目习题 104
项目七 网上开店 106
任务一 网上开店 106
任务二 网店运营 120
项目习题 127
项目八 网络防毒 129
任务一 防范病毒 129
任务二 防范木马 135
项目习题 145
项目九 网络服务安全 148
任务一 了解Web安全配置 148
任务二 了解DNS安全配置 158
项目习题 170
项目十 网络文明 172
任务一 了解网络道德 172
任务二 抵制不良信息 177
项目习题 182
项目十一 网络法律 184
任务一 认识网络犯罪 184
任务二 了解网络法律 189
项目习题 196
本书是以学习网络生活为目的,以掌握各种网络生活技能为目标,以满足人们应用网络的社会需求为宗旨的基础性网络应用教材。全书由九个项目构成,既包括网络学习、网上娱乐、网上通信、网上购物、网上预订等基本网络生活内容,也涵盖网络病毒、网络文明、网络法律等保障网络安全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读者了解具备网络工作、生活的基本技能,是信息社会对所有人的基本要求,而具有安全应用网络的能力,则是保证网络生活安全、可靠、有序的基础。
作者有丰富的教学及教研经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方便教师教学,作者为本书配备了教学指南、案例素材及结果文件、习题答案、授课PPT讲义等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技类书籍总是提不起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吸引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从我们日常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一点点地构建起数字与网络生活的宏大图景。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甚至让人有一种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天,听他分享生活感悟的感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字足迹”的探讨,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并思考如何更负责任地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字世界并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甚至我们的未来。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数字世界的参与者,更是数字世界的塑造者。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的数字生活充满了好奇,也让我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我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阅读这本《FD 数字与网络生活导论》,但没想到它却给我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启发。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谈论数据安全时,作者并没有罗列一堆枯燥的技术术语,而是通过讲述一些真实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更加印象深刻。此外,书中对“信息茧房”效应的分析,更是让我警醒。我意识到,我们常常沉浸在自己熟悉的信息领域,而忽略了其他的声音和观点。这本书鼓励我走出舒适区,主动去接触不同的信息源,拓展自己的视野。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见地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书,更是一本“启发”书,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让我们成为更聪明的数字公民。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原本对数字和网络生活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翻开《FD 数字与网络生活导论》后,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数字技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交媒体的兴起到信息传播的变迁,再到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学习、工作和娱乐,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数字鸿沟”的探讨,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技术进步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同时,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保持清醒头脑、保护个人隐私的实用建议,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数字信息的用户,而是能够更主动地去理解、去利用、去创造,甚至去批判。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对数字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和谐共处。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在数字浪潮中的道路,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独特视角深深吸引,它没有从技术本身出发,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的身上,关注数字与网络生活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以及社会关系。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探讨了我们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比如信息过载、社交焦虑以及虚拟身份的模糊性。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数字素养”的强调,它不仅仅是掌握技术操作的能力,更是理解、评估、创造和传播数字信息的能力。这本书鼓励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轻易被网络信息所左右,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明智的判断。同时,它也呼吁我们要珍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要让虚拟世界的繁华冲淡了真实的情感连接。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数字时代的身影,也像是一盏引路灯,指引我们走向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数字生活。
评分从一本看似枯燥的技术导论,到一本充满智慧的社会观察,这本书的转变过程让我惊喜不已。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技术本身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数字与网络生活背后的人文关怀。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构建的身份认同,以及虚拟世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算法推荐”的章节所吸引,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信息获取习惯,并思考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网络伦理的讨论,强调了我们在数字空间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友善的网络环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信息量的灌输,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和价值重塑的旅程。它让我对“生活”这个词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原来,我们的生活早已与数字世界融为一体,而如何在这其中游刃有余,则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的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