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6
卡爾·澤利希(Carl Seelig,1894—1962),瑞士編輯、作傢,羅伯特·瓦爾澤的朋友及遺囑執行人,愛因斯坦的首位傳記作者。著有《與瓦爾澤一起散步》《我的世界觀》等。
薑勇君,哲學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曾於德國波鴻大學黑格爾檔案館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教於西北政法大學。
★“命運如雪的詩人”羅伯特·瓦爾澤,死後被追封為現代德語文學奠基人
當過職員,做過僕人,服過兵役,進過瘋人院,最後死於雪地;
卻受到卡夫卡欽佩,黑塞盛贊,本雅明推崇。
瑞士德語作傢羅伯特·瓦爾澤,被譽為現代德語文學的奠基人。
卡夫卡隻是瓦爾澤類型的一個特例。
——穆齊爾
瓦爾澤躲進病院,從此不問世事,是有道理的。他要麼自救於瘋人院,要麼被瑞士的教授和電颱經理活活餓死。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齣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黑塞
恰恰是在羅伯特·瓦爾澤的作品中,我們第一次注意到一種非同尋常的、難以描述的荒疏。這種虛無就是重量,這種混亂就是毅力——這是讀者在閱讀瓦爾澤作品時最後所能想到的事實。
——本雅明
★瓦爾澤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唯一實錄, “錯過瞭時間的散步者”與摯友長達二十年的散步日記
1929年他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
自1936年起,卡爾·澤利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並寫下日記,記錄下大師的珍貴語錄,成為瓦爾澤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唯一實錄。
★設計師山川操刀,用淡雅色彩還原往日時光的質感
德式方脊精裝口袋本,隨身攜帶隨手翻,契閤日記體的短章式閱讀;內含多幅曆史照片插圖,還原偉大作傢的平凡人生,如何用散步抵禦人生的落寞。
【名人推薦】
今天,瓦爾澤沒有成為被遺忘的作傢,主要歸功於卡爾·澤利希為他的事業所做的努力。如果沒有澤利希對他與瓦爾澤散步的描述,如果沒有他在傳記方麵的初步工作,如果沒有他齣版的作品選集和他對瓦爾澤手稿的解碼——瓦爾澤就不可能康復,他的記憶很可能會被淡忘。
——W.G.塞巴爾德
[卡爾·澤利希]的私人一手資料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接近瓦爾澤迴憶錄的資料。他嚮瓦爾澤提齣的問題,有的關於他的個人和職業曆史,有的關於他的文學和政治觀點,像是一個口述曆史學傢會提齣的問題,而瓦爾澤信任他的同伴,心平氣和地迴答,用他特有的幽默和不尋常的觀察為對話增添色彩。
——薩拉·考恩,《書壇》(Bookforum)
《與瓦爾澤一起散步》充分展現瞭瓦爾澤的哲學,即過著謙遜的生活,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更少的錢過日子。
——莫伊拉·戴維
【內容簡介】
1929年,瑞士德語作傢羅伯特·瓦爾澤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
1933年,瓦爾澤封筆。他說,他不是來寫作的,是來發瘋的,要寫就不來瞭。他轉而練習另一項最喜歡的活動:徒步旅行。
1936年起,卡爾·澤利希定期來訪,與瓦爾澤一起散步,並寫下日記,成為瓦爾澤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唯一實錄。
在漫長的散步途中,澤利希走入瞭沉默已久的詩人內心,瓦爾澤開始重新傾吐對人生和文學的真知灼見。
1956年聖誕節,瓦爾澤死於阿爾卑斯山的雪地,先是被一隻獵狗發覺,接著是附近的農民,然後是整個世界。
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本以為是談話錄,原來體例更像日記。信息更原始,對讀者的要求比較高,首先得熟悉瓦爾澤及其作品,其次要對日期敏感,熟悉二戰進程,否則就會像我一樣抓不住重點。時有金句,比如評論尼采是“對沒有女人愛他這一事實進行瞭報復”。PS.書幀蠻好。
評分##一本極其動情的迴憶錄,忠實於友情忠實於真誠。近二十年的散步之旅,從納粹到冷戰、從文學到zz,他們去往何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之中靈魂的惺惺相惜。非常喜歡徒步之後他們找到閤適的餐館飽餐一頓的描繪,肉體的疲憊達到極緻後,撫慰腸胃會讓精神放鬆。瓦爾澤是幸運的,澤利希無疑可以讀懂他孩子氣般的執拗之下的極度敏感。現實對詩人的赤誠總是過於苛刻,瓦爾澤以寫作以瘋癲來反抗,他並非逃遁,他僅僅是過於熱愛—愛所有的完美與不完美。澤利希的書寫努力靠近詩人的內心,然而獨孤是詩人的宿命,他倒在雪地,漫天的雪花為他送行…
評分##這本小書裏有的,是羅伯特·瓦爾澤的生命餘暉和精神的漸熄火灰,它是如此的令人傷感,而白雪般的灰燼裏麵,卻又隱藏著一些仍舊炙熱的殘炭,嗯,這是瓦爾澤,刹那的耀眼跟灼痛。
評分 評分 評分##“……他的健康狀況有瞭明顯改善。現在,他又開始每天上午幫女護士打掃病房,到瞭下午常規的工作時間,則分揀小扁豆、菜豆和栗子,或者粘紙袋。他試圖把每摞紙袋碼得越高越好,如果有誰打擾他,他就會變得很暴躁。” 可愛? 在由兩個人的沉默所搭建的橋梁上,羅伯特·瓦爾澤以那張像被閃電擊中過的又似孩子般的圓臉與卡爾·澤利希開啓瞭二十年的友誼。在瓦爾澤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他也許隻有這一位朋友。他們在各種天氣裏散步,並且談話,談論文學所包含的一切。 瓦爾澤那些結晶一般的句子,有時候不隻...
評分##瓦爾澤療養院時的朋友、監護人與遺囑執行人,為1937年到1955年的瓦爾澤留下的珍貴文學遺産,涉及生命曆程,文學交遊,作品背景,對政治大勢和熱點(如希特勒、朝鮮戰爭和斯大林之死),作傢如尼采、歌德、黑塞、曼、凱勒等的迴憶點評等,提供瞭瓦爾澤立體、人性、美學的精神素描。他的流浪者本性,熱愛孤獨,對酒、善、謙遜、愛和文學崇高品質的忠誠,對惡、貪婪、文學聲名的批評,使其文學形象更為完整,純度甚至超過他的小說。硃利安·巴恩斯《透過窗戶》引用過瓦爾澤的一個迴答:我到瘋人院是來發瘋的,不是寫作的。這份記錄的珍貴,呈現齣瓦爾澤的清明理智和警句迭齣,他的敏銳、尖刻、洞察,隻有在瘋狂和分裂的景深中纔能得到共情而深刻的理解。瓦爾澤的照片,尤其躺在雪地的那張,作者剋製簡潔的筆法、瑞士鄉村景色的速寫,都是加分項。
評分##"作傢沒有義務當完人。一個人喜歡他,便是喜歡他所有人性的和奇異的部分!" 現代德語文學奠基人、被遺忘的大師瓦爾澤生命中最後二十年的對話(散步)實錄。動人而深情,金句頻齣,讀來也像跟著瓦爾澤散瞭一個漫長的步,漫長如餘生。瓦爾澤最後死在大雪的清晨,“我散步去啦”是他對世界說的最後一句話。這命運如雪的詩人啊,最後也迴大雪裏去啦。
評分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