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精装18册 文白对照全译 简体横排 传世经典 中华书局 全新正版 定价886元

资治通鉴 精装18册 文白对照全译 简体横排 传世经典 中华书局 全新正版 定价886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资治通鉴
  • 历史
  • 通史
  • 文白对照
  • 全译
  • 简体中文
  • 中华书局
  • 精装
  • 传世经典
  • 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阁书缘图书有限公司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7163
商品编码:10069791845

具体描述

书名: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十八册)

I SB N :9787101067163
作 者:(宋)司马光 编撰,沈志华,张宏儒 主编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页 数:全十八册

 开本:大32开**:886.00元











前言

凡例
资治通鉴序 御制
第1册 周纪 秦纪 汉纪(卷1——卷16)
卷第1周纪一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周纪二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周纪三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周纪四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周纪五起己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秦纪一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秦纪二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秦纪三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第一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资治通鉴》: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卷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不仅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政治智慧、军事策略和社会洞察的百科全书。它以其宏大的叙事、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见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堪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历史的洪流:从战国到五代 《资治通鉴》的叙事跨度之广,令人惊叹。它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一直写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陈桥兵变前夕。这漫长的四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从分裂走向统一,再从统一走向分裂的跌宕起伏。从战国七雄的争霸,到秦朝的统一与速亡;从汉朝的强盛与衰落,到三国鼎立的纷争;从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不安,到隋唐的盛世再现,直至五代的乱世。《资治通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将这些历史时期内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政治制度、社会变迁和社会风貌,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雕细琢的叙事:以史为鉴,资治天下 这部巨著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资治”二字上。作者司马光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提炼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他注重史实的客观呈现,力求“不虚美,不隐恶”,对历代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公允的评价。 《资治通鉴》的叙事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层层递进,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在叙述过程中,司马光善于抓住事件的关键节点,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最终结局,并从中引申出治国安邦的道理。这种“见微知著”、“以史为鉴”的叙事手法,使得《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政治教科书。 人物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沉浮 《资治通鉴》中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雄才大略,或平庸无能;或英明神武,或昏聩糊涂。从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到秦汉的开国君主,再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辈出,以及魏晋南北朝的权臣斗争,《资治通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这些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还是运筹帷幄的将相,亦或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在《资治通鉴》的笔下,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决策过程的详细描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人物命运的多样性。 思想的深度: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 《资治通鉴》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价值远不止于历史事件的记录。它对政治制度的演变、军事战略的运用、经济政策的得失、文化思想的发展,都有着深入的探讨。 在政治层面,司马光对历代王朝的兴衰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尤其关注君主之道的得失、朝廷内外之争、官僚体系的运作等。他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世君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军事层面,《资治通鉴》记录了大量的战争场面,分析了各种战役的战略战术,以及指挥者的谋略和应变能力。这些军事记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经济层面,书中也涉及到了赋税制度、土地政策、商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经济状况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在文化层面,《资治通鉴》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状况。 严谨的治学态度:信史之光,光耀千古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参考了大量的史料,包括正史、野史、碑刻、铭文等,并对这些史料进行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力求史实的准确性。 《资治通鉴》的成书,历时十九年,耗费了司马光及其团队巨大的心血。其严谨的考证精神和客观公正的史学立场,为后世史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科学严谨的学术巨著。 历久弥新的价值:穿越时空的智慧 《资治通鉴》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古代。时至今日,它依然是研究中国历史、学习治国之道、提升个人修养的宝贵财富。 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资治通鉴》是不可或缺的史料宝库,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钥匙。 对于政治家和领导者而言,《资治通鉴》提供了大量的治国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认识历史规律,避免重蹈覆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资治通鉴》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读物,它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亲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怀。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提升历史视野,塑造更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资治通鉴》,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之书,是一面映照古今的镜子,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历史智慧,将继续滋养后世,启迪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书局出品,本身就是品质的保证。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有着极高的信任度,他们出版的图书,无论是内容的严谨性、校勘的准确性,还是装帧的设计、印刷的质量,都堪称业界翘楚。这套《资治通鉴》,自然也不例外。 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就仔细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名、地名、官职的准确性。通过与我之前收藏的一些其他版本的《资治通鉴》进行比对,我发现中华书局的版本在校勘上确实做得非常出色,错漏字的情况非常少见,很多疑难之处的注释也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而且,中华书局的编辑团队在处理古籍时,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平衡古朴与现代的阅读需求,既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又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阅读。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是其他一些出版社难以比拟的。我深知,《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巨著,其整理出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中华书局能够如此出色地完成,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实力和担当。

评分

这套书的定价886元,乍一看确实不菲,但经过我仔细翻阅和体验后,我发现这笔投资绝对物有所值。首先,18册精装本的规模,本身就意味着较高的制作成本。从纸张的选择、印刷的质量、装帧的工艺,再到内容校勘的严谨性,每一项都体现了高品质的要求。 其次,这本书所包含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一部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长达1300余年的历史画卷。能够通过这样一套精良的工具书,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其知识价值和启迪意义,远超乎金钱的衡量。 再者,精装版本的耐用性也比平装本要好得多,适合长期保存和反复翻阅。对于这样一本我打算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选择精装本是明智的。考虑到其权威的出版社、严谨的内容、精美的装帧以及庞大的篇幅,886元的定价,实际上是反映了其内在的价值和高品质的制作,性价比很高。

评分

“全新正版”这四个字,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意义重大。在如今信息爆炸、盗版横行的时代,能够买到一本真正全新、正版的经典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我深恶痛绝盗版书,它们不仅侵犯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更重要的是,盗版书在内容上往往存在大量的错误和遗漏,严重影响阅读体验,甚至误导读者。 这套《资治通鉴》,包装完整,印刷清晰,纸张也散发着新书特有的油墨香,这些都让我确信它确实是全新正版的。我一直相信,经典书籍的阅读,需要在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 购买正版书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支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支持正版的重要性,让那些用心创作、严谨出版的作者和出版社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创作和出版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这套《资治通鉴》,就是我为支持正版、支持文化传播而做出的一个小小选择。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尤其是像《资治通鉴》这样宏大的历史著作,工具书的辅助作用至关重要。而这套书在“全译”和“文白对照”上的处理,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的白话翻译并非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的生搬硬套,而是力求在保持原文精髓的同时,用现代汉语的语境去解读,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术障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翻译团队在处理一些典故、人名、地名时,都做了细致的考量,往往在注释中会给出更详细的背景信息,或者提供不同的解读方向,这一点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历史细节的读者来说,价值巨大。而且,“文白对照”的设计,也让我在遇到翻译不确定或想要对比原文时,能够轻松切换,直接查阅原文。这种双重保障,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提升了阅读的准确性。 我特别喜欢它在行文中对于一些政治术语、官职名称的解释,很多时候,一个词语背后就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政治体制和权力运作逻辑,而全译本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古代社会运作的深层原因。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通过如此便利的方式,去啃下《资治通鉴》这块“硬骨头”,真是受益匪浅。

评分

我喜欢收藏精装版书籍,特别是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经典著作。这套18册的《资治通鉴》,无论从外观、内涵还是工艺上,都完美契合了我作为一名收藏者的期待。精装的册子摆在书架上,自带一种稳重而典雅的气息,让我每次看到都会心生喜爱。 打开书页,那细腻的纸质、清晰的排版、恰到好处的字号,都显示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更让我欣喜的是,它的“文白对照全译”设计,解决了许多我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困难。以往阅读古籍,常常因为文言的晦涩而望而却步,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查阅注释。而这套书,则将翻译和原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和乐趣。 我特别喜欢它横排的版式,这与我现代的阅读习惯更加契合,也使得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中华书局的出品,一直以来都是品质的保证,这套《资治通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即使定价不菲,但我认为,作为一套集精美装帧、权威内容、便利阅读于一体的传世经典,它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资治通鉴》。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首先,18册精装本的配置,就显得非常大气,无论是放在书房还是客厅,都能彰显出一种文化品味。 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贴心。简体横排的版式,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文白对照全译”的设计,更是解决了我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不再需要费力地去查阅生僻字词,也不需要担心因为理解偏差而错过原文的精髓。 我特别欣赏它在翻译上所展现的专业性。译文不仅准确,而且生动,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发生在遥远年代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和人生百态。这套书,让我觉得阅读《资治通鉴》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种愉悦的文化体验。

评分

简体横排的形式,可以说是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完美契合。我个人一直以来都更习惯横排的阅读方式,无论是看新闻、小说,还是学术论文,横排的版式总能让我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思维的连贯性也更强。而《资治通鉴》这样的巨著,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竖排,对于我来说,阅读的门槛会大大提高,甚至可能因为排版的不适应而放弃。 这套书采用简体横排,字号也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大小,字间距和行间距都处理得很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简体字本身就比繁体字更容易识别,配合横排的版式,让古籍的阅读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我曾尝试过一些竖排的古籍,虽然内容本身很有吸引力,但最终往往败在了排版上。 这套书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古籍阅读的壁垒。它保留了原著的历史厚重感,又融合了现代阅读的便利性。我可以在地铁上、办公室休息间,甚至是在睡前,都很轻松地打开它,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易读性”的提升,对于推广普及《资治通鉴》这样重要的经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传世经典”这四个字,绝非虚誉。翻阅这套《资治通鉴》,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更是一部蕴含着治国理政智慧的宝库。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再到魏晋南北朝,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每一个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尤其欣赏它在事件叙述上的客观性。司马光先生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不回避历史的曲折和人物的复杂性,既有对明君贤臣的赞扬,也有对昏聩之辈的鞭挞,更有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现场感,仿佛亲身经历着那些风云变幻的时代。 它所展现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乃至士人心态的演变,都极具启发性。在阅读中,我不仅是在了解历史,更是在学习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分析局势,如何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这套书所传达的“鉴往知来”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预判未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太出色了,沉甸甸的18册摆在书架上,自带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封面选用的是一种带有纹理的纸张,摸上去质感十足,不易留下指纹,这一点对于经常翻阅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颜色搭配也非常考究,深沉而不失古韵,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书籍。 书脊的设计也颇具匠心,每一册都印有清晰的书名和篇章信息,即使是摞起来放,也能快速找到想要阅读的部分。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触感温润,墨色浓郁且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令人惊喜的是,装帧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每一册的接缝都严丝合缝,页脚的烫金工艺虽然低调,却增添了一抹华丽感,彰显了中华书局作为一家权威出版机构的专业水准。 整个18册的包装也考虑到了保护性,外箱结实,内部填充物也很到位,确保了书籍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样精美的装帧,无疑为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许多仪式感,让我在翻开它的时候,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资治通鉴》这样的巨著,需要一个好的“引路人”,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文白对照全译”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更是一种智慧的解读。在翻译的过程中,编者们不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更深入地挖掘了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以及司马光先生的史学思想。 我曾仔细对比过不同章节的翻译,发现这套书的译文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直译感,而是用现代汉语的语境去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而且,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关系时,译文往往会提供更加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脉络。 “全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让即使不熟悉文言文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伟大的史书。而“文白对照”则为有一定古文基础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双重设计,极大地拓宽了《资治通鉴》的阅读群体,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这部经典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