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注釋

道德經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和 著
圖書標籤:
  • 道德經
  • 老子
  • 道傢
  • 哲學
  • 中國哲學
  • 經典
  • 注釋
  • 文化
  • 思想
  • 玄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集團 ,
ISBN:9787303111589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153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經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7-01
頁數:28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道德經注釋》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普及國學經典叢書,本套叢書編寫組特設立讀書有奬活動。歡迎您對本套叢書指齣錯誤並提齣修改建議。經編寫組評選後,對獲奬者會給予相應的奬勵。
  活動共設:
  一等奬1名 奬金10萬元/人
  二等奬2名 奬金3萬元/人
  三等奬3名 奬金100元/人

內容簡介

  在這個世界上,我沒讀到過比《道德經》更深奧難解的書,沒讀到過比《道德經》更飽含智慧的書。在同道的支持下,《<道德經>解讀》一版於2006年5月在人民文學齣版社順利齣版,三年前,書已售罄。其書已被包括中國國傢圖書館在內的全國不少大學圖書館和各省市圖書館收藏。從該書齣版的那天起,我們就著手修改,為再版做準備,又曆經一韆多個日日夜夜研究、修改、寫作。由於寫作宗旨是,恪守老子的經文本意,注釋必須工整通俗流暢。使得這本書的寫作變得異常的艱難。讀者或許讀到這部書的時候,會覺得通俗簡單,而我為其付齣瞭十多年的心血。

作者簡介

  中和,中華老子基金會理事長,來自民間,生於白屋,道的女兒。

目錄

道經
道可道章第一/4
天下皆知章第二/8
不尚賢章第三/12
道衝章第四/16
天地章第五/20
榖神不死章第六/24
天長地久章第七/26
上善若水章第八/28
持而盈之章第九/32
載營魄抱一章第十/34
三十輻章第十一/38
五色章第十二/40
寵辱章第十三/44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48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52
緻虛極章第十六/56
太上章第十七/60
大道章第十八/62
絕智棄辯章第十九/66
唯之與阿章第二十/70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74
麯則全章第二十二/78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82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86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88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92
善行章第二十七/96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100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104.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108
兵者章第三十一/112
道常無名樸章第三十二/116
知人者章第三十三/120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124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126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130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134
德經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140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144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148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150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154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158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160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162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164
不齣戶章第四十七/166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168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170
齣生人死章第五十/174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178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182
使我介然有知章第五十三/186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190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194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198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202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206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210
治大國章第六十/212
大國者章第六十一/214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218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222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226
古之善為道者章第六十五/230
江海章第六十六/234
天下皆謂我道大章第六十七/238
善為士者章第六十八/242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246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248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250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252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254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256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258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260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264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268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272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274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278

精彩書摘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為①無為,
  事②無事,
  味③無味。
  大小多少,
  抱怨以德④。
  圖難於其易⑤,
  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
  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⑥,
  故終於無難矣。
  【本章大意】
  以無為去作為,
  以無事去行事,
  以無味去品味。
  大生於小多起於少,
  懷有怨恨以德相報。
  謀劃難事從易人手,
  成就大事從小人手。
  天下難事,
  必從易事做起;
  天下大事,
  必從小事做起。
  因此聖人始終不自大,
  所以能成就大的事業。
  輕易承諾必少有信用,
  想得容易必多遭睏難。
  因此聖人同樣畏懼它,
  所以終究沒有難事呀。

前言/序言

  在這個世界上,我沒讀到過比《道德經》更深奧難解的書,沒讀到過比《道德經》更飽含智慧的書。在同道的支持下,《<道德經>解讀》第一版於2006年5月在人民文學齣版社順利齣版,三年前,書已售罄。其書已被包括中國國傢圖書館在內的全國不少大學圖書館和各省市圖書館收藏。從該書齣版的那天起,我們就著手修改,為再版做準備,又曆經一韆多個日日夜夜研究、修改、寫作。由於寫作宗旨是,恪守老子的經文本意,注釋必須工整通俗流暢。使得這本書的寫作變得異常的艱難。讀者或許讀到這部書的時候,會覺得通俗簡單,而我為其付齣瞭十多年的心血。
《韆載問道:曆代《道德經》精解辨析》 內容簡介: 《韆載問道》是一部旨在深入梳理、係統辨析中國哲學史乃至思想史上最為璀璨的經典之一——《道德經》曆代傳注精華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對《道德經》本身的逐字逐句解讀,而是以一種“他者”的視角,聚焦於曆代智者、學者、乃至各宗派對《道德經》的理解、闡釋與應用。通過對大量珍貴史料的爬梳整理,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韆年時空,見證《道德經》思想如何被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思想傢所解讀、演變,以及其在各自思想體係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辨析”的視角。我們並非簡單地羅列曆代注疏,而是著重於考察不同注傢在理解同一段經文時可能齣現的差異、爭論,以及這些差異背後的思想根源、時代背景和哲學立場。例如,對於“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不同學派可能從本體論、認識論、修辭學等不同層麵進行解讀,其對“道”的體認也韆差萬彆。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些解讀的演變軌跡,分析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與衝突,展現《道德經》思想的豐富性與多義性。 第一部分:萌芽與奠基——先秦諸子的《道德經》映像 本部分將追溯《道德經》思想在先秦時期的早期影響。雖然老子本人已將《道德經》付梓,但其思想的傳播與理解,必然經曆瞭早期學者的消化與再創造。我們將考察諸子百傢,如莊子、墨子、韓非子等,他們在各自的著作中,是如何迴應、藉鑒、甚至批判《道德經》的思想的。例如,莊子對“無為”的進一步闡發,“齊物論”中的辯證思維,與老子思想的異同;韓非子將道傢的“道”與“法”結閤,形成法傢思想,其背後對《道德經》的解讀邏輯;甚至在儒傢經典中,我們也能找到一些與道傢思想相呼應的論述,這些都構成瞭《道德經》早期思想傳播的生動圖景。我們還將探討早期對《道德經》的零散解讀,通過文獻互證,試圖還原《道德經》在成書之初所引發的思想漣漪。 第二部分:道教的創立與《道德經》的“神化” 道教的創立是《道德經》思想傳播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本部分將深入分析《道德經》如何被早期的道教徒奉為經典,並對其進行瞭“神化”處理。我們將梳理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寇謙之等道教領袖對《道德經》的解釋,以及他們如何將其與內丹、外丹、養生等實踐相結閤。這一時期,《道德經》的“道”逐漸被賦予瞭更具體的形而上學色彩,甚至與宇宙生成、神靈存在等觀念聯係起來。本書將辨析道教內部不同流派對《道德經》的理解差異,例如張道陵天師道、葛氏煉丹術士,他們對《道德經》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這反映瞭《道德經》思想在不同道教實踐體係中的具體應用。 第三部分:儒釋交融下的《道德經》新解 隋唐宋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至鼎盛,並與中國本土思想深度融閤。本部分將重點探討佛教思想對《道德經》解讀帶來的深刻影響。我們將分析唐代道宣、宋代許多佛道閤璧的思想傢,如何運用佛教的“空、無、緣起”等概念來闡釋《道德經》的“無為、不爭、虛靜”。例如,對“上善若水”的理解,可能從佛教的慈悲觀齣發;對“知常曰明”的解讀,可能與佛教的“般若智慧”相聯係。同時,我們也考察儒傢學者在這一時期的解讀,例如二程、硃熹等,他們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接納道傢思想,又如何在體係上與之保持距離,他們對《道德經》的理解,如何服務於他們的儒學理論建構。我們將辨析這些融閤與張力,展現《道德經》思想在跨文化、跨思想體係中的頑強生命力。 第四部分:宋明理學的“道”與“理”的對話 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高峰,而《道德經》作為中國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自然也是理學傢的關注對象。本部分將聚焦於宋明理學大傢,如周敦頤、張載、程頤、硃熹、王陽明等,他們對《道德經》的解讀。我們將深入分析他們如何將《道德經》的“道”與儒傢的“理”進行對接,或者將其置於“氣”的概念之下。例如,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是否受到瞭《道德經》“道生一”思想的影響?硃熹對《道德經》的批評性解讀,以及他如何將其納入自己的“格物緻知”體係?王陽明“緻良知”的學說,與《道德經》的“清靜無為”之間是否存在內在聯係?本書將細緻辨析這些理學大傢對《道德經》的理解,揭示其如何將道傢思想納入儒傢思想的框架,或者對其進行批判性的重構。 第五部分:近代以來《道德經》的多元詮釋 進入近代,中國社會麵臨前所未有的變革,而《道德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解讀也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本部分將考察近代以來,從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到陳獨秀、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的代錶人物,再到當代學者,他們對《道德經》的各種詮釋。我們將分析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不同領域,如何從《道德經》中汲取思想資源。例如,維新派如何將“道法自然”理解為“順應天道”,以推動政治改革?新文化運動如何對《道德經》進行“科學化”的解讀,或者對其進行批判?當代學者如何從生態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角度重新解讀《道德經》?本書將展現《道德經》在麵對現代性挑戰時,所展現齣的強大生命力與適應性。 第六部分:跨越時空的辨析與啓示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進行總結性的辨析。我們將提煉曆代解讀《道德經》中的核心議題,如“有無之辨”、“動靜之理”、“治國之道”、“人生智慧”等,並對其進行跨越時空的比較分析。通過對曆代注疏的辨析,本書旨在揭示《道德經》思想的普適性與時代性,以及其解讀的無限可能性。我們並非試圖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在理解曆代智慧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對《道德經》的獨特體悟。本書最終的目的是,讓讀者在閱讀曆代智者的思想軌跡中,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經》這部古老經典的永恒魅力,並從中汲取啓示,用於觀照當下,指導人生。 《韆載問道》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它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由無數智者構建的《道德經》理解世界,在對不同解讀的辨析中,體會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最終領悟《道德經》那“道可道,非常道”的至高境界。本書適閤對中國哲學史、思想史、以及《道德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散發齣的寜靜氣息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遠離塵囂的古老庭院,可以靜靜地品味其中的韻味。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每一章的論述都圍繞著一個核心主題展開,過渡自然,邏輯嚴謹。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人生哲理時所使用的比喻,形象生動,易於理解,而且餘味悠長。它並沒有強行灌輸任何觀點,而是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慢慢領悟其中的道理。我發現,很多我曾經睏惑不解的問題,在這本書的引導下,似乎都找到瞭閤理的解釋。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從中獲得瞭力量。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注重細節的態度,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所探討的主題,觸及瞭人類生存最根本的意義,並且以一種極為精闢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曾經閱讀過許多哲學類的書籍,但很少有能像這本書這樣,讓我産生如此強烈的情感共鳴。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滲入我的心田,洗滌著我內心的浮躁。它讓我開始思考,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如何找到真正的幸福。這本書的觀點,雖然有些挑戰傳統觀念,但卻充滿瞭智慧和遠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辯證地看待事物時的深刻思考,他能夠看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並從中提煉齣普遍適用的真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流暢,使得閱讀過程非常享受。我深信,這本書將會成為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精神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簡潔而富有哲學意味的留白,搭配沉靜的配色,仿佛在訴說著一種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光滑到指紋畢露的廉價印刷,而是略帶溫潤的觸感,讓人在翻閱時感到一種踏實。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觸及人心靈最深處的聲音。雖然我之前也零散地接觸過一些關於“道”的討論,但總覺得隔靴搔癢,未能真正觸及其核心。這本書的氣質,讓我預感它或許能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空白。我特彆期待它能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那些看似玄妙的哲理,轉化為能夠指導現實生活的智慧。也許,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能夠讓我們慢下來,去感受、去體悟生命本質的力量。它的文字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一種嚴謹和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去探索這本書所蘊含的世界。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會變遷和人文思潮的觀察者,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幫助我理解這個復雜世界的視角。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嚮。它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喜歡它在探討宏大議題的同時,不忘關注個體生命體驗的細膩之處。書中對於人性的洞察,精準而深刻,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也看到瞭身邊的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一係列值得深思的問題,激發我去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這種互動性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讀者,更是一個參與者,一個思考者。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相當紮實,語言優美而不失力量,字句之間流淌著作者的真誠和智慧。我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反復閱讀這本書,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係。

評分

最近讀完一本讓我頗有感觸的書,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去解讀它,但僅從這本書帶給我的整體感受來說,它就足夠讓人迴味無窮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相當獨特,它不像一般的說教類書籍那樣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一種引導性的方式,讓你自己去發現、去思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錶達,反而更能觸動人心。我注意到書中的一些例子,雖然看似平常,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讓你在讀故事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著某種智慧。這本書的邏輯性也很強,雖然錶麵上看起來是娓娓道來,但你會發現,每一個部分的鋪墊都是為瞭後麵的升華做準備。這種層層遞進的感覺,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的巧妙之處,他能夠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語言,將那些晦澀的理論闡釋清楚,讓你豁然開朗。這種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備的。

評分

好評,書是正版的,字體印刷很清楚,物流速度也很快

評分

這東西古典之作

評分

嗯,非常好,喜歡在京東買書。

評分

老公買的 說是可以終身閱讀

評分

這東西古典之作

評分

好好品讀一下,閱讀量很大啊

評分

書名起得很好,翻開一看編寫水平太低。

評分

老子名著,工作需要仔細看看。

評分

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