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

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旻杰,张凯伦,周明 著
图书标签:
  • 太平洋战争
  • 二战
  • 美日关系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珍珠港
  • 中途岛海战
  • 历史
  • 战争
  • 海军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657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24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4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其惊天动地的气势堪称战争史上的绝笔。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本书通过对威克岛战役、中途岛战役、菲律宾海战、硫磺岛浴血战、关岛战役、太平洋坦克战等几个著名战役的描述,对太平洋战争时的美日决战进行了具体而详实的刻画。

内页插图

目录

威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荣耀
挽回面子的四条鱼雷——日军伊168号潜艇击沉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纪实
中途岛海战世纪谜案——日本航母“苍龙”号沉没之争
菲律宾海海战
血妖硫磺——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登陆战
太平洋的弃子——关岛
太平洋坦克战

精彩书摘

  威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荣耀
  1941年12月,不足4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顽强的保卫了威克,不仅激励了美国公众,而且鼓舞了他们的战友。在那段灾难性的日子后,陆战队员们在威克的精神和它的保卫者鼓励下坚持战斗,直到胜利。尽管战斗的时间和规模都比不上瓜达卡纳尔或其他以后的大战役,威克不会被遗忘。
  我认为:除了任何战役中共同的军事教训外,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保卫威克强调了两个陆战队员应该牢记的英勇的特征。它们是军事上的适应能力,和首先也必须永远做好面对最后与敌人近距离地面战斗的准备。
  驻防威克的第1守备营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很特别的海岸炮兵;VMF-211的都是航空技师。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训练和背景影响在防线被突破时像一名普通步兵一样英勇战斗。尽管他们都是特殊兵种,每个人都达到了我所能要求的最好的程度。
  我提到的这些能力和品质将让现在的陆战队员继承威克上战友的光荣传统,他们尽管被敌人的数量所最后压倒,但从来没有被打败。
  ——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亚历山大·阿彻·范德格里夫特上将
  地理条件
  威克位于北纬19度16分,东经166度37分,是一个Y字型珊瑚环礁,4.5英里长(从西北到东南),2.25英里宽,和夏威夷处于同一纬度,在珍珠港一塞班航线大约4/7处偏北。与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不一样,威克是孤立的。马绍尔群岛的帕卡库环礁(现在的塔翁吉环礁)在威克东南304英里,日本主要基地夸贾林环礁在威克以南639英里。
  威克由一个暗礁围成的泻湖和三个独立的岛屿——严格意义上的威克岛(本书用“威克”表示整个环礁,“威克岛”单指环礁中最大的岛屿)、皮尔岛、威尔克斯岛——组成,陆地面积2600英亩。威克岛是三个岛屿中最大的,成V字型,底部指向东南,包括环礁整个东半部。皮尔岛和威尔克斯岛处于Y字顶端延伸处,分别位于环礁的北部和南部。环礁西北开放,只有珊瑚暗礁,共同围成一个泻湖。环礁是宽30-1100码的堤礁,周围都是深水。北部较宽,南部较窄的部分平均不到100码。泻湖有三个出口:环礁开放的西北部,皮尔岛和威克岛之间的皮尔海峡,威尔克斯岛和威克岛之间的威尔克斯海峡。由于暗礁的存在,威尔克斯海峡是船只进入泻湖的唯一通道。疏浚威尔克斯海峡和清理泻湖停泊地是战前威克基地建设最主要的工程。到1941年末,海峡经过疏浚可以通行吃水20英尺的船只,但停泊地的清理一直没有完成。西部皮尔岛和威尔克斯岛之间的开口,宽2275码。皮尔海峡靠海一侧宽58码,最窄处51码,皮尔岛和威克岛海岸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15码。威尔克斯海峡宽37-48码,威尔克斯岛和威克岛海岸之间距离48-52码。泻湖大约4英里长,平均宽度1.2英里,面积3.5平方英里。泻湖内深度变化很大,有许多接近水面的暗礁。东部更浅,落潮时,威克岛V字湾内大片区域都会露出水面。
  海滩上是白珊瑚沙。顺着海岸线,散布着参差不齐的珊瑚礁和5吨卡车那么大的长石。长石直径5-6英尺,分布最多的是威尔克斯岛和威克岛南部。海滩宽20-170码,平均宽100码,最狭窄的部分在北部海岸。海滩倾斜相当平缓,只有北部海岸和威尔克斯岛南岸存在梯级障碍。海岸线和植被线的起伏也很平缓。各处都可以作为登陆的上陆点。环礁最大海拔高度21英尺,平均12英尺。三个海拔超过20英尺的最高点分别在:希尔点(Heel point),皮尔岛距离托奇点(Toki point)5000马靠海一侧,威尔克斯岛距离库库点(Kuku point)750码靠泻湖一侧。

前言/序言


《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硝烟背后的历史回响与人性洪流 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战役名称与日期,也非仅限于战略战术的分析。它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挖掘太平洋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冲突背后,那涌动的复杂人性洪流,以及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深层力量。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从战争的起源追溯至终结,但关注点始终聚焦于那些在时代浪潮中载沉载浮的个体命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极端考验。 一、 历史的暗流:为何而战? 战争的爆发,绝非一蹴而就。在《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中,我们将一同审视导致这场史诗级对抗的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帝国主义野心的膨胀,更是两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国家生存空间等多方面矛盾的激化。 日本的扩张逻辑: 我们将深入剖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如何从一个封闭的岛国迅速崛起为区域性强权。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理念,在看似解放亚洲的口号下,掩盖了对资源和市场的贪婪渴求。从朝鲜半岛的吞并,到中国大陆的全面侵略,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是如何一步步膨胀,最终将自己推向与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的正面冲突。我们将探讨其国内政治的畸形发展,军部权力的膨胀,以及天皇制下,国家意志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张力。 美国的现实考量: 对于美国而言,太平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从早期对中国市场的开放态度,到后来出于对日本扩张的警惕,再到珍珠港事件的“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布局是如何一步步成型。我们将分析其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如何被战争打破,以及美国作为新兴世界强国,在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国际秩序中的角色转变。经济因素、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珍珠港事件这一导火索,是如何共同促成了最终的全面开战。 意识形态的碰撞: 这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较量。法西斯主义的军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在太平洋的广阔舞台上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也使得双方的宣传机器将对方描绘成非人化的敌人,从而为无休止的杀戮提供了合法性。 二、 战火熔炉:人性的淬炼与扭曲 一旦战火燃起,太平洋的碧波就变成了血染的炼狱。本书将带读者走进那些最真实的战场,感受硝烟弥漫中的悲欢离合。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 战争的序幕在珍珠港的惊雷中拉开。我们将重现那一刻的混乱与绝望,但更重要的是,分析这次突袭对美国精神的巨大冲击,以及它如何激发了美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与复仇决心。从中途岛海战这一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开始,我们将详细描绘这场决定命运的海战,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博弈,更是对指挥官智慧、士兵勇气以及科技应用的一次严峻考验。 珊瑚海、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绞杀: 珊瑚海的舰载机对决,标志着海军战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丛林战,则是一场旷日持久、惨烈至极的消耗战。在这里,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战舰的吨位和火炮的口径,更要深入到那些在潮湿、酷热、疾病和无休止的战斗中挣扎求生的士兵。他们如何在与自然的恶劣环境抗争的同时,还要面对敌人凶残的攻击。 “跳岛战术”的残酷前行: 从塔拉瓦的血腥登陆,到硫磺岛的“旗帜插上山顶”的壮烈牺牲,再到冲绳岛的付出巨大代价的胜利,美国海军陆战队执行的“跳岛战术”是一条血铺就的道路。每一座岛屿的争夺,都意味着无数生命的消逝。我们将细致描写登陆作战的恐怖场景,机枪扫射的弹雨,爆破筒的轰鸣,以及士兵们在狭窄的滩头阵地上,如何在绝望与勇气之间徘徊。 陆地战场上的血腥搏杀: 太平洋战场并非仅有海上激战,陆地战场的残酷同样令人触目惊心。缅甸丛林的游击战,新几内亚的雨林拉锯,菲律宾的血战,每一场战役都充满了艰辛与牺牲。我们将展现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对抗日军的艰苦卓绝。 海军的荣耀与悲歌: 太平洋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但也最为血腥的海上对抗。从排水量巨大的战列舰到灵活迅捷的航空母舰,从精准打击的潜艇到默默奉献的运输舰,本书将描绘出太平洋上空那一系列宏大的海战画卷。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些宏大的叙事背后,每一艘战舰的沉没,都意味着无数生命的终结,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 空中的较量: 太平洋上空,战斗机和轰炸机在云端穿梭,奏响着死亡的乐章。我们将还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空战场景,飞行员们在狭小的座舱内,面对着敌机的猛烈攻击,如何在生死一线间做出抉择。同时,我们也关注轰炸机部队的艰巨任务,以及那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牺牲的年轻生命。 三、 硝烟散尽:战后的余韵与深远影响 战争的结束,并非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原子弹的阴影,战俘的遭遇,以及战后的重建,都将成为本书探讨的重点。 原子弹的阴影: 广岛和长崎的上空,蘑菇云的升起,标志着战争进入了新纪元,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拷问。我们将回顾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决策过程,以及其对日本平民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于人类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深层反思。 战俘的苦难与尊严: 太平洋战争中的战俘营,是人间地狱的写照。我们将揭示日军对待战俘的残忍行径,以及那些饱受折磨的盟军战俘所经历的非人待遇。但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在极端困境中,仍然努力维护自身尊严和希望的个体。 战争创伤的愈合与铭记: 战争的伤痕,不仅留在了战场上,也刻在了幸存者的心灵深处。本书将试图描绘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家园的幸存者,他们如何在战后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又如何将这段痛苦的经历铭记于心。 地缘政治的重塑: 太平洋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美国的崛起,日本的战败,以及中国在战争中地位的变化,都为战后国际政治埋下了伏笔。我们将分析这场战争如何影响了冷战的格局,以及对今日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 人性的光谱:英雄、凡人与罪恶 在宏大的战争叙事之下,隐藏着无数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的是叱咤风云的指挥官,有的是英勇无畏的士兵,有的是无辜的平民,也有的是执行命令的普通人。 指挥官的智慧与抉择: 我们将聚焦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的将领,如尼米兹、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分析他们的战略思想、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士兵的勇气与牺牲: 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我们将展现他们在战火中,如何在恐惧中寻找勇气,如何在绝望中坚持战斗。他们是战争的直接承受者,也是战争中最值得被铭记的群体。 平民的苦难与坚韧: 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战场。我们将展现那些在日占区受尽压迫的平民,以及在战争中失去家园、亲人的普通人的痛苦与坚韧。 罪恶与审判: 战争中,总有罪恶的存在。我们将探讨那些在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个体,以及战后对战争罪犯的审判,是如何试图为受害者伸张正义,但又无法完全弥合的伤痛。 《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旨在通过对战争的深入剖析,展现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勇气、智慧、残忍与脆弱。它不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让我们得以在硝烟散尽的今天,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力量,反思战争的意义,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经历一场震撼心灵的旅程,去理解那场战争之所以被称为“太平洋战争”的深层含义——它是一场地域的对决,更是一场关乎人类文明走向的关键较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这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翻阅,但仅仅是那个名字,就足以让我联想到无数壮阔而悲壮的画面。我一直对战争中的人性展现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太平洋战争,无疑是展现这种复杂人性的绝佳舞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役地图上的推进和炮火的轰鸣,更能深入到每一个士兵的心灵世界。我想看看,在长达数年的残酷战争中,那些年轻的生命是如何在生死边缘挣扎,他们是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又如何维系彼此的战友情谊。我尤其想了解,在绝望的时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继续战斗下去?是国家荣誉?是家人的期盼?还是仅仅为了活下去的本能?这本书能否给我呈现一些鲜活的人物故事,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那些历史的洪流中普通士兵的命运,得以被清晰地看见?我也期待书中能对战争的意识形态层面进行一些探讨,比如双方在战争前期的宣传口号,以及战争后期随着局势的变化,这种意识形态是如何演变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触及灵魂的太平洋战争。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看书名《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我就已经热血沸腾了。我一直对二战的那段历史非常着迷,尤其是亚太战区,那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最波澜壮阔的战场之一。想象一下,两个世界级的军事强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双方的勇气、智慧、牺牲和战略都在那里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我尤其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比如中途岛的海空大战,那种以弱胜强的绝地反击,总是让人心潮澎湃。还有瓜达尔卡纳尔岛上那场漫长而残酷的拉锯战,每一次登陆、每一次炮击、每一次的近距离肉搏,都充满了绝望与希望的交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双方的军事策略,分析为何一方会取得胜利,另一方又为何最终走向失败。当然,战争不仅仅是战役的堆叠,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沉浮。我希望书中也能穿插一些士兵的视角,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战友情、他们的家国情怀,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才能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温度,也更能让我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考验。总而言之,这本书光是名字就已经足够吸引我,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评分

我对《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这本书真的太好奇了,虽然我还没有翻开它,但光是想象书中的内容就让我非常兴奋。我一直觉得,太平洋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意志、毅力以及国民精神的对抗。我特别想看看这本书是如何描绘那些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标志性战役的,比如硫磺岛战役,那座岛屿对于双方来说都意义非凡,争夺过程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无数士兵在那片被称为“血腥硫磺岛”的土地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事迹一直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能否详细地展现出那场战役的残酷性,以及双方为了争夺每一个山头、每一个阵地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我还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毕竟,战争的硝烟不仅弥漫在战场上,也笼罩着后方的人民。我希望书中能够触及到战争给平民带来的痛苦、恐惧和流离失所,以及他们在战争年代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希望。当然,我也很好奇这本书如何描绘战后日本的重建以及美日关系的变化,毕竟,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我相信它会带给我一次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最近刚好在准备一个关于二战太平洋战场的研究报告,听说《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这本书在这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从一些学术讨论和书评中,我了解到这本书对战前双方的战略部署、海军力量对比以及外交政策的演变都有细致的分析。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战争爆发后的军事行动,却忽略了导致战争发生的深层原因。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冒险偷袭珍珠港,以及美国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之后,是如何迅速调整战略,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反攻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评价双方的指挥官们的,比如山本五十六和尼米兹,他们各自的领导风格和决策对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有,这本书有没有探讨信息战和情报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毕竟,无论是偷袭珍珠港还是中途岛战役,情报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对书中对战后国际秩序重塑的分析也充满期待,毕竟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更是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国际关系、战略博弈和历史走向的深刻洞察。

评分

虽然我还没开始读《太平洋战争:美日对诀》这本书,但光是它的书名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二战的历史,特别是太平洋战场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运用非常感兴趣。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描绘战役的胜负,更会深入剖析双方的指挥体系、装备优势与劣势,以及在复杂的海战环境中是如何制定和执行作战计划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评价日本海军在珍珠港偷袭后的战略决策的,以及他们在那之后是否犯下了一些关键性的错误,导致了后续战局的恶化。另外,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在中途岛战役中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这其中的战术智慧和情报工作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部分内容我非常期待。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技术层面的分析,比如双方在舰载机、航母技术、潜艇战以及雷达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进步无疑对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太平洋战争这场宏大冲突的军事本质,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和技术革新。

评分

活动不还错送货也是挺快的

评分

书是正版,很好,价格也不贵

评分

我提到的这些能力和品质将让现在的陆战队员继承威克上战友的光荣传统,他们尽管被敌人的数量所最后压倒,但从来没有被打败。

评分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评分

刘怡的军事书,帮人带的,据说这个人的这类书不错

评分

很好,比较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1941年12月,不足4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顽强的保卫了威克,不仅激励了美国公众,而且鼓舞了他们的战友。在那段灾难性的日子后,陆战队员们在威克的精神和它的保卫者鼓励下坚持战斗,直到胜利。尽管战斗的时间和规模都比不上瓜达卡纳尔或其他以后的大战役,威克不会被遗忘。

评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评分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