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资料汇集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它简直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档案管理员,将散落在各地、难以查阅的珍贵资料系统地整合在了一起。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配饰”部分的论述,那部分的内容简直是宝库。从头饰上凤冠的材质考究到手持道具(如扇子、绣球)的象征意义,无一不被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这种全景式的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服装”概念的理解——原来它是一个包含面料、色彩、结构、道具乃至化妆在内的整体系统。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流派、不同时期服装风格差异的对比分析,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比较研究框架。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名家对同一角色的服装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和创新,这体现了京剧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系统性强、信息量巨大、同时又具有高度可读性的典范之作,它的出版无疑填补了相关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图谱”的想象。它构建了一个立体且多维度的京剧服饰体系。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于美术鉴赏类的书籍,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人类学和舞台美术学的综合性研究著作。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老照片和早期舞台记录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这使得抽象的文字描述立刻变得鲜活起来。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时代变迁,服装的样式、材质甚至表演功能上所发生的细微却关键的演变过程。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此外,书中对于服饰在不同“亮相”、“走圆场”等程式化动作中的视觉效果分析也十分独到,它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某些服装在特定动作下能展现出那般震撼人心的气势。这绝对是研究舞台艺术或服饰史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其学术价值极高。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手工艺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极大的慰藉。我通常对这类专业书籍都会感到有些压力,生怕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用太多生僻的术语去堆砌篇幅,而是大量使用了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分解图,把那些复杂的打版、刺绣工艺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步骤。比如,书中关于“盘扣”制作工艺的图解部分,我光是看着图就能想象出工匠们需要投入多少耐心和巧劲才能完成。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感,让我觉得京剧服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宫廷艺术,而是一种可以亲近和学习的民间智慧的结晶。我甚至因此激发了自己尝试用现代材料去模仿一些基础装饰图案的冲动。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专业知识与大众兴趣之间的桥梁,让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最直观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戏曲了解得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停留在舞台上那些华丽服饰的表层印象上。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那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所震撼。它并非仅仅罗列图片,而是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引导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对不同行当的服装形制、刺绣工艺以及配饰细节的剖析,详尽得令人叹服。比如,它会细致地讲解“靠旗”的形制演变,或者“蟒袍”上不同纹样所代表的身份等级,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讲解方式,让我明白了每一件看似寻常的戏服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复杂的规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文字间充满了对老一辈艺术家精湛技艺的赞美与传承的责任感。读完后,我再去观看任何一场京剧演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在服装上,用一种全新的、更加专业的视角去欣赏那份流动的艺术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触感到翻开扉页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且色彩的搭配非常典雅,既有传统艺术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简洁大气。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印刷质量,色彩还原度极高,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最细微的纹理也能被完美呈现出来。作为一本图册,视觉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画册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剧目服装色彩运用的分析部分,那种将色彩的饱和度、明暗对比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巧妙关联起来的文字描述,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舞台灯光下服装的流光溢彩。随书附赠的索引和术语表也非常贴心,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入门指南,极大地降低了理解传统戏曲服饰的门槛。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案头随时翻阅,都能带来愉悦的心情。
评分便宜不少啊。新华书店正版贵多了。
评分好书,值得大家购买阅读
评分一如既往,看到好书,就忍不住了
评分图片美,但是内容有点儿单薄,活动价格还好,如果原价买就不合适了。
评分很好,图片很清楚。很棒的一本书。做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会低一些。
评分帮老爸买的,他很喜欢~~~
评分花花绿绿的 和其他书一样 都躺在我的书橱里了
评分陈申不仅是一个从事出版的专家,而且是研究摄影史的学者。尽管戏曲研究不是本行,可他凭借白幼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与热情,在中国戏曲服饰的研究上有了一技之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特邀编辑的身份,介入了京剧服装方面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引发了对传统戏曲服饰的兴趣。以后的十几年,他收集了数百件戏衣实物;结识了海内外许多梨园界朋友、戏装工艺专家,以及像朱家溍、钮隽等京昆研究家。为了解决研究上的一些难题,陈申常来舍下小叙,依我之见,他的研究不同于京剧界业内人士,而是把美轮美奂的戏曲服饰纳入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去研究。此次书的出版是他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不仅有学术性和文献性,对于戏曲美术工作者来说,同样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评分非常完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