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代表画家。他遵从内心的艺术信念,放弃安逸的生活,远离巴黎,前往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寻找创作灵感。在那座神奇美丽的小岛上,高更创作了一幅幅极具原始性和象征性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艺术体验。本书以轻松易读的语言,独特生动的插图,为读者重现了一代艺术大师高更的传奇一生。
文字作者
乔治·罗达姆(George Roddam),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大学里教授艺术史。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国现代主义艺术领域,并围绕这一课题发表了论文若干。他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生活在英国东南部。
插画作者
施洛瓦·哈拉西莫维奇(SlawaHarasymowicz),一位在伦敦发展的波兰艺术家。继2012年《狼人》(据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著名案例完成的插画小说)出版后,她计划在伦敦的弗洛伊德博物馆做一个个人展。她取得了2008年艺术基金会奖学金和2009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插画奖。
中文译者
吴啸雷,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曾供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现为自由学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译有《艺术史写作原理》(合译)、《艺术的终结》等。
这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几乎忘记了时间流逝的杰作。作者以一种近乎私密的口吻,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情感充沛的世界。书中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细腻地描摹人物的内心活动,时而又像狂风骤雨般猛烈地冲击读者的感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场景时的那种匠心独运,那些异域的阳光、海风的味道,甚至连空气中弥漫的某种特有的气息,都仿佛能被文字轻易捕捉。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我能感觉到作者在文字背后燃烧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整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迷宫,引导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线和情感层次中穿梭,每一次的迷失,最终都会导向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读完之后,留下的不是一个故事的终结,而是一种持久的、挥之不去的情感回响,让人忍不住想要重新拾起书页,再次感受那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边缘”状态的深刻描绘。主角(或者说书中的核心形象)仿佛永远站在世界的边缘,用一种既疏离又热切的目光审视着他所处的环境和内心世界。文字的张力极大,在冷静的叙述和近乎癫狂的内心独白之间反复拉扯,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真实感。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与主流格格不入的挣扎与抗争,那种为了追求某种“真”而甘愿承受的孤独和误解。作者没有给我们提供廉价的安慰或简单的答案,而是将所有的疑问和痛苦都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信服和敬佩。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精神流亡,但最终,那份孤独中孕育出的力量是无比坚实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也为我的阅读体验增色不少。厚实的纸张,略带粗砺的触感,加上那些不时穿插其中的、仿佛从旧时光里打捞上来的插图,都完美地契合了书中所探讨的主题氛围。从内容上看,叙事视角的变化极其流畅自然,作者似乎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切换到最能揭示真相的角度,这种叙事技巧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书中对于环境的描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背景设定,它成为了角色情感的外化,是他们内心风暴的具象体现。例如,某段关于暴雨来临前的闷热和压抑的文字,读起来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让人不得不放慢呼吸,去体会那种时间凝滞的感觉。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通俗读物,它更像是一件需要细细品味的艺术品,值得被珍藏和反复研读,每一次重温都会带来新的感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一开始有些挑战,它不像那些情节驱动的小说那样直白易懂,反而更像是一首冗长而复杂的交响乐,需要我全神贯注地去捕捉每一个音符的微妙变化。然而,一旦我适应了这种独特的韵律,便开始被它深深吸引。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最寻常的景物描绘出令人惊叹的深度和层次感。书中对于光影的运用尤其令人称道,那种光线穿透厚重云层的瞬间,或是黄昏时分投射在粗糙墙壁上的斜影,都被赋予了近乎哲学的意义。这不是一本用来消磨时间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精神洗礼,迫使你去思考那些关于存在、美学与自我放逐的终极命题。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细节,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暗藏着深远的寓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层层递进的,初读时,我可能更多地是被其华丽(但绝不矫揉造作)的辞藻所吸引,感觉像是在看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察觉到,在那些斑斓的色彩和热烈的描绘之下,隐藏着一种深刻的、近乎悲悯的对人性的洞察。作者似乎看透了人类对美和自由的永恒渴望,同时也深知这种渴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书中的对话设计尤其精彩,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那种欲言又止、心照不宣的张力,比长篇大论的解释更具穿透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读者付出专注力的作品,它不会主动迎合你的阅读习惯,但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与它共振,它所回馈给你的,将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审美愉悦。
评分做活动买的,送货快,书也挺好的,多谢京东
评分很好很满意,与达芬奇是一套的
评分一些列的作品,不错
评分凯瑟琳·英格拉姆(Catherine Ingram),一位自由职业的艺术史研究者。她在格拉斯哥大学取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在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在牛津大学圣三一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获得了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奖学金。凯瑟琳曾在佳士得教授过硕士课程,也曾在帝国理工学院给本科生开设艺术史课。她也在泰特美术馆开课,在南伦敦画廊担任私人助理。她和家人一起住在伦敦。
评分留着有时间慢慢看
评分很满意,包装,送货都很好,买书买东西都是首选京东
评分纸张很好………………
评分孩子喜欢,值得拥有!
评分封皮和封底都是厚纸板,但是有破损,真是不应该出现的,不够精美。内容倒是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