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丝路 新梦想 “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
原价:36.00元
作者:向洪,李向前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5135376
字数:
页码:1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3年9月和10月,习总书记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学习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历史机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特出版了本书。
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政热点。全面贯彻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点体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发展、建设等问题。
内容丰富全面,覆盖范围广泛。既追溯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又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国内国际环境下产生的影响和建设方向,还讨论了“一带一路”战略对经济、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用参考教程。
内容提要
《新丝路 新梦想 “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以问答的形式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发展、建设等问题作了简单介绍。全书共分三部分,即“一带一路”战略谋划、“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历史与现实特征,分析了“一带一路”在国内国际范围内建设的主要方向,佐证了蕴含于“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巨大发展潜力,解答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本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对于我们建设“一带一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和学习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学习读物。
目录
上篇“一带一路”战略谋划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回顾 1
1.什么是“丝绸之路”?. 1
2.“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可以分为哪两条?. 1
3.“丝绸之路”的名称是因何而来的?. 2
4.古丝绸之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
5.“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有哪些特性? 3
6.为什么说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 3
7.古代陆上丝路的线路是什么? 4
8.陆上丝路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演变? 5
9.陆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作用?. 6
10.什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8
11.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8
1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延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9
13.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何历史意义? 10
14.海上丝绸之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有何优势?.11
15.古代中国人民怎样推动丝绸之路的繁荣? 12
16.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哪个影响力更大? 13
17.沿线各国与各民族对古丝路的繁荣有何推动作用? 13
18.西方文明对于古代丝绸之路有何影响?.14
19.怎样理解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也是文明之路? 15
二、“一带一路”战略 16
20.什么是“一带一路”?. 16
2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17
22.“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18
23.“一带一路”战略的路线是什么,包括哪些国家?. 19
24.“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0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学习体验。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式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被作者生动而富有逻辑的叙述所吸引。书中并没有直接罗列大量的官方文件和数据,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将“一带一路”倡议从一个宏大的概念,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那些跨越山川河流的货运列车,听到了港口码头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流碰撞的火花。作者在描述过程中,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原本抽象的战略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解释“互联互通”时,他将其比作人体神经网络的延伸,形象地说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信息、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历史的纵深感,将“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进行了巧妙的连接,让读者不仅理解了当下的战略,更能体会到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让我不再视“一带一路”为遥不可及的政治术语,而是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机遇、挑战以及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场触及心灵的旅程。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激起的涟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民生改善的篇章,书中没有过多地强调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聚焦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如何因此发生改变。那些关于医疗援助、教育扶持、技术转移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温暖、更具人文关怀的“一带一路”。例如,一位来自非洲偏远地区的年轻医生,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医疗合作项目,获得了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药品,从而挽救了无数生命。这样的个体故事,比任何冰冷的数据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体现倡议的真正价值。作者在叙事中,也非常注重展现当地人民的视角和情感,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对于合作的渴望,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喜悦,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意识到,“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间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不同文明之间情感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已经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感同身受的参与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动态的“一带一路”。作者在叙述中,非常注重展现倡议的“落地生根”过程,他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项目实施细节。比如,在描述修建铁路、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时,他不仅关注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还特别关注了项目的社会影响、环境保护以及对当地社区的融合。我印象很深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个由“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旨在保护某地濒危物种的生态项目,这让我看到了倡议在非传统领域的积极作用。此外,作者在分析“民心相通”时,也跳出了刻板的文化交流模式,而是通过讲述普通人在教育、旅游、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故事,展现了“一带一路”如何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这种从微观细节切入,进而展现宏观战略影响的写法,让整个倡议变得更加立体和可感。它让我认识到,“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的开放性平台,它允许不同的声音和模式存在,并在互动中寻求共同的进步。这本书让我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关于“一带一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中国在全球舞台上角色的深度思考。作者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时,并没有回避其面临的挑战和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平衡的态度进行了探讨。他深入剖析了地缘政治、文化差异、经济风险等可能影响倡议推进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之策。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的论述更加可信,也更加有深度。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中国智慧”在“一带一路”中的体现,这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宣扬,而是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治理模式的提炼和分享,以及其对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关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解读,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达成共识,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离不开各参与国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也离不开中国自身的开放包容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读完此书,我不仅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从新闻报道中零散地接触到一些信息。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的脑海中搭建了一座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理解这个庞大的战略。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了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结构。首先,他清晰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让我对整个倡议有了全局性的认识。接着,他逐一深入探讨了各个重点领域,比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以及民心相通。在每一个领域,作者都提供了翔实的事例和数据支持,但又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他擅长将复杂的政策解读,转化为易于理解的逻辑链条,并用生动的语言加以阐释。尤其是关于“资金融通”的部分,作者通过对不同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介绍,以及对风险管控的分析,让我这个非金融领域的读者,也能初步理解其中的运作机制。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一带一路”在推进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让我看到了倡议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