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KK“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套装3册】书籍 必然+科技想要什么+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 电子工业出版社
《必然》
定价: 58.00
ISBN::9787121272394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凯文.凯利(KK)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16-03-01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科技著作,也不单纯是一本思想著作,而是一个人倾尽心力为未来30年人类命运做的一次掐算。
读过《失控》的人都知道,凯文·凯利说对了此前的30年。
这是罗胖的小骄傲。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1952~),《全球概览》(乔布斯**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之后担任《连线》杂志主编,并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杂志发表多篇科技文章,为全球科技迷们狂热追随。__eol__已出版多部畅销书,其中《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新经济新规则》在中国的科技爱好者中掀起热潮,作者数次被邀请来华,均引起轰动。
=====================================================================================================================
《失控--全人类的**终命运和结局 》
定价: 89.00
ISBN: 9787121272295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凯文·凯利|(KK)
开本: 16开
出版日期:2016-03-01
内容提要:
《失控》用**科学的方法,一语道破人类**终的命运和结局!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凯利!
精 彩 页:
1.1 新生物的文明 我被关闭在密不透气的玻璃小屋里。在这里,我吸入的是自己呼出的气体,不过,在风扇的吹动下,空气依然清新。由众多的导管、线缆、植物和沼泽微生物构成的系统回收了我的尿液和粪便,并将其还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说真的,食物的味道不错,水也很好喝。
昨夜,外面下了雪。玻璃小屋里却依然温暖、湿润而舒适。今天早上,厚厚的内窗上挂满了凝结的水珠。小屋里到处都是植物。大片大片的香蕉叶环绕在我的四周,那鲜亮的黄绿色暖人心房。纤细的青豆藤缠绕着,爬满了所有的墙面。屋内大约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而我的每一顿大餐都来源于它们。
这个小屋实际上是一个太空生活试验舱。我周边大气的循环再利用完全依赖于植物及其扎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树叶间穿来穿去的、嗡嗡作响的管道系统。不管是这些绿色植物,还是那些笨重的机器,单靠它们自己,都不足以保证我在这个空间的生存。确切地说,是阳光供养的生物和机油驱动的机械共同确保了我的生存。在这个小屋内,生物和人造物已经融合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其目的就是养育更高级的复杂物——当下而言,就是我。
在这个千年临近结束的时候,发生在这个玻璃小屋里的事情,也正在地球上大规模地上演着——只不过不那么明晰。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这种趋势正验证着某些古老的隐喻——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将生物比喻为机器。那些比喻由来已久,古老到**台机器诞生之时。如今,那些久远的隐喻不再只是诗意的遐想,它们正在变为现实——一种积极有益的现实。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技术人员归纳总结了生命体和机器之间的逻辑规律,并一一应用于建造极度复杂的系统;他们正在如魔法师一般召唤出制造物和生命体并存的新奇装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生命与机械联姻,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由于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 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自然一直在用她的血肉供养着人类。**早,我们从自然那里获取食物、衣着和居所。之后,我们学会了从她的生物圈里提取原材料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新的合成材料。而现在,自然又向我们敞开她的心智,让我们学习她的内在逻辑。
钟表般的精确逻辑——也即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真正复杂的系统,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者大脑(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种地道的非技术的逻辑。我们现在意识到,除了生物逻辑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够思想的设备,甚至不可能组装出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
人类能够从生物学中提取自然的逻辑并用以制造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发现真令人惊奇。尽管过去有很多哲学家都觉得人类能够抽取生命的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但直到**近,当计算机以及人造系统的复杂性能够与生命体相媲美时,这种设想才有可能得到验证。生命中到底有多少东西是能被转化的,仍然是一个神奇的谜团。到目前为止,那些原属于生命体但却成功被移植到机械系统中的特质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特质被人工合成出来,并转化成新的东西。
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到了生命之中。
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希望充分控制有机体,以便对其进行改进。
驯化的动植物,正是将技术逻辑应用于生命的范例。野生胡萝卜芳香的根,经由草本植物采集者一代代的精心选培,才**终成为菜园里甜美的胡萝卜;野生牛的乳房也是通过“非自然”的方式进行了选择性增大,以满足人类而不是小牛的需求。所以说,奶牛与胡萝卜跟蒸汽机与火药一样,都是人类的发明。只不过,奶牛和胡萝卜更能代表人类在未来所要发明的东西——生长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产物。
基因工程所做的事情,恰如养牛人在挑选更好的种牛。只不过基因工程师们运用了一种更精确而且更强大的控制手段。当胡萝卜和奶牛的培育者们不得不在冗长的自然进化基础上进行优选时,现代的基因工程师们却可以利用定向人工进化,通过目标明确的设计而大大加快物种改进的过程。
机械与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这种仿生学上的融合也体现在词语上。“机械”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不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化,还有两种具体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遮在有机体与人造物之间的那层纱已经撩开,显示出两者的真面目。其实它们是——而且也一直都是——本质相同的。我们知 道生物领域中有诸如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这样的概念,而与之相对应的人造物中包括机器人、公司、经济体、计算机回路,等等。那么,如何为两者共有的灵魂命名呢?由于每个系统都具备如生命的属性,我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1952年生于美国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州。19岁,他从罗德岛大学退学。接下来,他做了8年左右的独立摄影师,去过亚洲十几个国家。1979年,27岁的时候,凯利去中东的耶路撒冷,在那里成为基督徒。之后,他骑自行车穿越美国大陆。然后,《连线》开始进入KK生命,并以一种预告未来的方式切入时代脉搏。凯文·凯利参与创建《连线》杂志,在前7年里担任执行主编。他在《纽约时报》、《经济学家》、《科学》、《时代》和《华尔街日报》以及其它许多出版物上发表文章。已出版著作包括畅销书《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
目录:
**章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文明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第二章 蜂群思维
2.1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2.2 群氓的集体智慧
2.3 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2.5 从量变到质变
2.6 群集的利与弊
2.7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第三章 有心智的机器
3.1 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3.2 快速、廉价、失控
3.3 众愚成智
3.4 嵌套层级的优点
3.5 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交流
3.6 无躯体则无意识
3.7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
第四章 组装复杂性
4.1 生物——机器的未来
4.2 用火和软体种子恢复草原
4.3 通往稳定生态系统的随机路线
4.4 如何同时做好一切
4.5 艰巨的“拼蛋壳”任务
第五章:共同进化
5.1 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
5.2 生命之无法理喻之处
5.3 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
5.4 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
5.5 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
第六章 自然之流变
6.1 均衡即死亡
6.2 谁先出现,稳定性还是多样性?
6.3 生态系统:超有机体,抑或是身份作坊?
6.4 变化的起源
6.5 生生不息的生命
6.6 负熵
6.7 第四个间断:生成之环
第七章 控制的兴起
7.1 古希腊的**个人工自我
7.2 机械自我的成熟
7.3 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7.4 自我能动派
第八章 封闭系统
8.1 密封的瓶装生命
8.2 邮购盖亚
8.3 人与绿藻息息相关
8.4 巨大的生态技术玻璃球
8.5 在持久的混沌中进行的实验
8.6 另外一种合成生态系统
第九章 “冒出”的生态圈
9.1 一亿美元玻璃方舟的副驾驶
9.2 城市野草
9.3 有意的季节调配
9.4 生命科学的回旋加速器
9.5 **技术
第十章 工业生态学
10.1 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
10.3 咬人的房间与不咬人的房间
10.4 规划一个共同体
10.5 闭环制造
10.5 适应的技术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学
11.1 脱离实体
11.2 以联结取代计算
11.3 信息工厂
11.4 与错误打交道
11.5 联通所有的一切
第十二章 电子货币
12.1 密码无政府状态:加密永胜
12.2 传真机效应和收益递增定律
12.3 超级传播
12.4 带电荷的东西就可用于电子货币充值
12.5 点对点金融与超级小钱
12.6 对隐密经济的恐惧
第十三章 上帝的游戏
13.1 电子神格
13.2 有交互界面的理论
13.3 “神”临其境
13.4 拟像的传送
13.5 数字之战
13.6 无缝分布的军队
13.7 一个万千碎片的超真实
13.8 两厢情愿的文字超级有机体
13.9 放手则赢
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14.1 “大千”图书馆之旅
14.2 一切可能图像之空间
14.3 倘佯在生物形态王国
14.4 御变异体而行
14.5 形式库中也有性
14.6 三步轻松繁育艺术杰作
14.7 穿越随机性
第十五章 人工进化
15.1 汤姆·雷的电进化机
15.2 你力所不逮的,进化能行
15.3 并行实施的盲目行为
15.4 计算中的军备竞赛
15.5 驾驭野性的进化
15.6 进化聪明分子的愚钝科学家
15.7 死亡是**好的老师
15.8 蚂蚁的算法天赋
15.9 工程霸权的终结
第十六章 控制的未来
16.1 玩具世界的卡通物理学
16.2 合成角色的诞生
16.3 没有实体的机器人
16.4 行为学架构中的代理
16.5 给自由意志强加宿命
16.6 米老鼠重装上阵
16.7 寻求协同控制
第十七章 开放的宇宙
17.1 拓展生存的空间
17.2 生成图像的基元组
17.3 无心插柳柳成荫
17.4 打破规则求生存
17.5 掌握进化工具
17.6 从滑翔意外到生命游戏
17.7 生命的动词
17.8 在超生命的国度中安家落户
第十八章 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18.1 日常进化的革命
18.2 绕开中心法则
18.3 学习和进化之间的区别
18.4 进化的进化
18.5 进化解释一切
第十九章 后达尔文主义
19.1 达尔文进化论不完备之处
19.2 只有自然选择还不够
19.3 生命之树上的连理枝
19.4 非随机突变的前提
19.5 怪亦有道
19.6 化抽象为具象
19.7 物以类聚
19.8 DNA并不能给所有东西编码
19.9 不确定的生物搜索空间密度
19.10 自然选择之数学原理
第二十章 沉睡的蝴蝶
20.1 无序之有序
20.2 反直觉的网络数学
20.3 迭坐,喷涌,自催化
20.4 值得一问的问题
20.5 自调节的活系统
第二十一章 水往高处流
21.1 四十亿年的庞氏骗局
21.2 进化的目的是什么
21.3 超进化的七个趋势
21.4 土狼般的自我进化
第二十二章 预言机
22.1 接球的大脑
22.2 混沌的另一面
22.3 具有正面意义的短视
22.4 从可预测性范围里挣大钱
22.5 前瞻:内视行动
22.6 预测的多样性
22.7 以万变求不变
22.8 系统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22.9 全球模型的诸多问题
22.10 舵手是大家
第二十三章 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23.1 控制论怎么了?
23.2 科学知识网之缺口
23.3 令人惊讶的琐碎小事
23.4 超文本:**的终结
23.5 新的思考空间
第二十四章 九律
24.1 如何无中生有
24.2 将宇宙据为己有
附录 人名索引
“失控”的协作与进化——翻译后记
================================================================================================================================
《科技想要什么》
定价:¥58.00
ISBN:978712127228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凯文·凯利(kk)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16 -03-01
内容简介
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通过追踪这些长期趋势,我们可以对“科技想要什么”有所理解。
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科技的12种趋势,包括创造大脑这一得寸进尺之举。不过,为了让人类创造的世界实现收益**大化,需要对这种全球体系产生的问题和代价保持敏感。凯利详细讲述了值得我们学习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义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
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凯利令人吃惊地宣称,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目录
专家推荐序 姜奇平 段永朝
第1章 我的疑惑
第2章 发明我们自己
第3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
第4章 外熵的扩展
第5章 大发展
第6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
第7章 趋同性
第8章 倾听科技之声
第9章 选择必然
第10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
第11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
第12章 寻找欢乐
第13章 科技的轨迹
第14章 无限博弈
公司买的书,还不错
评分很快
评分这套书值得一看
评分看爽了
评分很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很快
评分才拿到手 看完再说
评分很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