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文本的中心地位、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失范型自杀、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
帮助“中层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学科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读物的宗旨。
——编者
在今天,社会学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就是这样一个越来越以科技为中心的社会正力图要把社会学变成它手中掌控的工具;因此,如果社会学还想保持它作为一门自主学科的地位,那么,它就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审视社会的权利。
——冯钢
目录
导言
经典文本的中心地位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
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
失范型自杀
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
忠实与感激
社会如何是可能的?
共同体与社会
代问题
封闭的人:思想着的石像
表演
一般命题
互惠规范:一个初步的陈述
社区权力结构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构造
治理术
客观主义的客观局限性
通过抽样测量社会网络——网络分析与调查研究相关吗?
拓展个案法
编选后记
前言/序言
不同于很多前贤往哲,也不同于一些朋友和同事,我一向认为什么是合格的阅读总是不该一概而论的。
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斋里的人而言,对经典的深入阅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责任,是劳作,是生产……埋首于自家书房或图书馆,潜心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但是,对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阅读也许只是他可以选择的若干彼此竞争的消费方式中的一种。对于他们而言,读还是不读,取决于读物本身能否给他带来快乐,他的时间和心境是否刚好适宜于读书以及其他一些十分偶然和情境性的因素。对于这两种人来说,几乎不会在读书问题上有什么困惑和尴尬,似乎也没有挥之不去的焦虑。
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个不小的人群,现状要求他们要认真读些有价值的文献,但其知识背景和心境则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他们不断地学习各种教材和教辅,应付各种考试,而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带有思想的文字。读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应付学业的需要。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缺乏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可能性,却还是希望有一种阅读能够使他们摆脱机械式记忆和浮光掠影般浏览的夹击。他们未必愿意像专家那样读书,但也不想浑浑噩噩地沉溺于只会造成无数飘浮的知识碎片的阅读方式。依我看,大多数在高校中就学的人以及一部分走上社会还需要更新知识和提升认识能力的人都属于这个群体。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是一部致力于为读者搭建通往社会学核心思想殿堂的桥梁的精选集。本书并非旨在涵盖社会学领域内所有细枝末节,而是以一种精炼而深入的方式,呈现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发展并影响深远的那些基石性的理论与研究。 缘起与目标: 现代社会在工业革命的洪流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社会结构摇摇欲坠,新的社会关系、新的权力运作、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现象,人类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复杂而动态的世界。社会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试图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运行的规律,解释人类行为的模式,并最终为改善社会提供洞见。《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编纂。本书的目标是: 提供经典: 精选那些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这些文献不仅奠定了学科的基础,更塑造了后世的研究方向。 聚焦核心: 避免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而是集中展现社会学最核心的理论流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让读者能够把握社会学的“主干”。 启迪思考: 鼓励读者积极思考,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入门引导: 为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快速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议题,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架构与精选理由: 本书的选文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一套严谨的编选原则。我们关注的文献,首先是那些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性和解释力,能够为理解社会提供强大工具的著作。其次,是那些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示范性,能够展示社会学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理论的文献。最后,是那些至今仍对我们理解当下社会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经典。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 1. 社会学的奠基者与早期思潮: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作为“社会学之父”,其“实证主义”(Positivism)思想是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石。本书可能收录其关于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与社会动力学(社会进步)的论述,阐释了他如何试图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社会领域,以期发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社会学如何从哲学思辨中脱颖而出,寻求科学的立足点。 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 是另一位奠基性人物。他对“社会事实”(Social Facts)的界定,以及“社会连带”(Social Solidarity)的分析,为社会学的独立性和研究对象提供了清晰的界定。本书可能会选取涂尔干关于社会分工、自杀率背后社会因素的分析,或是他对宗教作为社会凝聚力的研究。这些文献展示了宏观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集体意识的重要性。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虽然跨越了经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但其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和关于阶级斗争、异化的分析,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学,特别是批判理论的兴起。本书可能包含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阶级矛盾的论述,帮助读者理解社会动力如何源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 2. 经典理论流派的代表性论述: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在涂尔干和马克思的基础上,为社会学注入了更丰富的解释维度。他的“理解社会学”(Interpretive Sociology)强调对社会行动者主观意义的理解,而“理想类型”(Ideal Type)方法则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书可能会收录韦伯关于理性化(Rationalization)、官僚制(Bureaucracy)、宗教对经济伦理的影响(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经典论述,展现他对现代社会发展动力和特征的深刻洞察。 社会学中的象征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以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等为代表,将焦点置于微观互动层面,强调符号、意义和自我(Self)的建构过程。本书可能选取米德关于“我”(I)与“我”(Me)的区分,或者关于“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的论述,揭示个体如何在日常的互动中塑造其社会身份和认知。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则从个体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和利益交换角度解释社会行为。本书可能选取相关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说明个体如何在互动中权衡成本与收益,从而形成社会关系和群体行为。 3.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的深入探讨: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与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文献,深入解析“社会结构”这一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人口、阶层等静态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行动者之间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本书会展示不同学者如何理解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制约和塑造个体行为。同时,对家庭、教育、政治、经济等核心社会制度的研究,也将帮助读者理解社会是如何通过这些制度来组织和维持其运作的。 社会化(Socialization): 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性存在转变为一个社会性成员?本书将呈现关于社会化的经典理论,从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到媒体等各种社会化机制的分析,揭示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个体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权力(Power)、权威(Authority)与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社会并非平等的聚合体,权力、权威和社会分层是理解社会不平等和资源分配的关键。本书将汇集对这些概念的深刻论述,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如何通过阶层、种族、性别等维度形成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这些结构又如何影响个体的生活机会和命运。 文化(Culture)与规范(Norms): 文化是社会学的另一个核心议题。本书将探讨文化的定义,包括价值、信仰、语言、习俗等,以及文化如何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认同。同时,对社会规范的分析,将帮助读者理解社会控制和群体凝聚力的机制。 本书的独特价值: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的价值在于其“精”与“深”。我们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最具代表性、最具启迪性的内容。本书并非对社会学知识的浅尝辄止,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些奠基性文献的深入解读,引导读者理解社会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分析方法。 理论深度: 读者将接触到那些经过时间检验、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社会认识的理论框架,理解它们是如何被构建、被挑战,又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的生命力的。 方法启蒙: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实证研究或理论分析,读者可以领略到社会学家是如何运用严谨的逻辑和观察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的。 批判性视野: 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本书将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看到其背后的社会结构、文化因素和权力运作,从而形成更具洞察力的批判性思维。 跨越时空: 尽管许多文献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所探讨的关于社会秩序、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变迁等议题,至今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将帮助读者认识到社会学研究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思考。建议读者在阅读时,可以: 带着问题阅读: 在阅读每一篇文献前,思考作者试图回答什么问题,他们的核心论点是什么。 联系现实: 尝试将文献中的理论和概念与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和反思。 比较分析: 当接触到不同的理论流派时,尝试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深入思考: 不要满足于文字表面的理解,要深入探究作者的论证过程,理解其逻辑推理。 《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是我们尝试为所有对理解社会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的一份珍贵指南。它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深邃思想与广阔天地。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希望能点燃读者探索社会奥秘的火花,培养他们成为更具社会意识、更具思辨能力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