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种植的增多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不规范使用,使生产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防治形势也更加复杂。广大菜农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虽普遍增强,但帽于缺乏诊断知识,多凭经验识别,以致防治时任意加大药量,盲目混用药剂,即使发生一种病,也要多加几种治疗其他病的药刘加以预防,笔者经常见蔬菜上披着厚厚的药衣,结果常是“治病也致命(残)”。为此,我们将多年积累的图片资料汇编成册,辅以简洁文字,介绍黄瓜各种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虫害,并按生长期提供防治方法,以便菜农对照进行田间诊断与防治。 王久兴 著作 王久兴,汉族,硕士,副教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师。1998年毕业于*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讲园艺设施学、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保护、无土栽培学等课程。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撰写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技术专著40余部。研制成功“智能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软件。业余时间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指导及调研活动,走访菜农和农药经销商,足迹遍及秦皇岛三区四县。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实践经验。这本图册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病,怎么治”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病害”的生态环境因素。我最近在研究如何科学地轮作,以打破土壤中的病原菌循环,这本书里关于土壤健康与作物抗性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特定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分析,对于想要建立健康生态系统的种植者来说,无疑是高价值的信息。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特定的伴生植物来驱赶某些害虫的记载,这比单纯使用农药要高明得多。我试着用书中的建议,在我的罗勒旁边种植了一些万寿菊,希望能看到它对线虫的实际抑制效果。总而言之,这本书不像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手把手地传授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读起来充满了亲切感和对土地的敬畏。
评分我对园艺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观赏植物上,因此,这本书中针对花卉和灌木的病虫害部分,我看得尤为仔细。我收藏的一些月季品种,经常遭受黑斑病的困扰,每次看到叶片上出现那些墨黑的斑点,都感到非常沮丧。这本书对月季黑斑病的鉴别和不同湿度下的发展速度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并且详细对比了不同杀菌剂的渗透性和持效性。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几种对黑斑病有较好抗性的砧木品种,这为我未来的月季扦插和嫁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此外,它对蚜虫的生命周期描绘得极其细致,从卵到若虫再到成虫,每一步的防治要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对付这些小生物,我们占据了时间上的主动权。这本书的图片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肉眼难以辨别的早期侵染点,也能在书中的高清特写下暴露无遗,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和详尽程度让我有点吃惊,它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图册”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快速检索的小册子,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关注了关于真菌性病害的章节,因为去年我种植的番茄就深受早疫病的困扰,当时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本书里对早疫病的孢子传播机制、理想的湿度条件分析得非常透彻,让人明白“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更妙的是,它居然还附带了详细的自制生物防治剂的配方,比如利用辣椒、大蒜等常见材料制作的天然杀菌剂,这种贴近生活的指导性内容,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亲民度。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我家菜园的景象,试图将书中的知识点与我实际遇到的问题一一对应起来。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索引做得非常清晰,关键术语都有专业的解释,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需要被复杂的学术名词劝退。这本册子,完全可以作为我未来几年园艺实践的案头参考,那种扎实可靠的感觉,让人踏实。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符合现代学习的习惯,它没有冗长的前言或过于学术化的理论阐述,而是开门见山,直击要害。每一页都像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配图和文字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确保了信息的快速吸收。我注意到,它在描述那些比较棘手的病毒性病害时,态度非常务实,没有给出虚假的“根治”承诺,而是重点强调了如何通过控制媒介昆虫和使用健康种苗来“管理”和“降低传播风险”。这种诚实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避免了给初学者不切实际的期望。此外,书中对病虫害的“地理分布特点”也有涉及,这对于我计划进行区域性采购和引进新品种时,提供了重要的风险评估依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需要伴随四季更迭、在不同作物生长周期中反复查阅、不断印证的实践手册。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可以直接应用的、行之有效的策略集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色彩鲜明,那种饱满的绿色和各种病虫害的生动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性讲解园艺作物常见问题的指南,尤其对如何识别早期的病理变化非常感兴趣。拿到手里翻看,感觉内容编排得非常专业,但又不失实用性。比如,它对不同阶段的白粉病是如何描述的,从最初的白色斑点到后期的全面覆盖,图文并茂,让人一目了然。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防治措施时,不仅仅是罗列化学药剂,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结构、调整种植密度这些物理和农业手段来预防病害的发生。这体现了一种更可持续、更注重生态平衡的园艺理念,这对我这个追求有机种植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书里提到了一些非常细致的观察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叶片的卷曲程度来判断是否缺水或者遭受了某种地下害虫的侵害,这些都是教科书里很少提及的“田间经验”。整体感觉,这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极具操作指导价值的工具书,让人非常有信心去应对田间的各种突发状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