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地基
  • 地基基础
  • GB50007-2011
  • 规范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设计
  • 地基处理
  • 岩土工程
  • 建筑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1656
商品编码:1028102430
出版时间:2012-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定  价:56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页  数:333 装  帧:平装 ISBN:1511221656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基本规定
4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4.1岩土的分类
4.2工程特性指标
5地基计算
5.1基础埋置深度
5.2承载力计算
5.3变形计算
5.4稳定性计算
6山区地基
6.1 一般规定
6.2 土岩组合地基
6.3填土地基
6.4滑坡防治
6.5岩石地基
6.6岩溶与土洞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暂无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内容简介 一、 概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其核心目标是为各类民用建筑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指导,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经济、适用。本规范涵盖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全过程,从勘察、计算、选型到施工、检测等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并促进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进步。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对于特殊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等,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结合相关专业规范执行。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地基基础设计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权威的设计依据。 二、 主要内容构成 本规范共分为十章,每一章都聚焦于地基基础设计中的某一关键方面,内容详实,逻辑严谨。 第一章 总则 本章阐述了规范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设计应遵循的通用要求。强调了地基基础设计应与主体结构设计相协调,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特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也规定了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内容,以及设计人员应具备的资质要求。 第二章 术语 本章对规范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为读者准确理解规范内容奠定了基础。涵盖了诸如地基、基础、承载力、沉降、变形、固结、侧向屈曲等关键术语。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基础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本章详细规定了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等。强调了勘察应查明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内容包括: 勘察目的与任务: 明确不同工程类别、不同勘察阶段的勘察目标。 勘察内容: 详细列出应进行的勘察工作,如地层划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地下水位观测、地质构造调查等。 勘察方法: 介绍钻探、触探、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常用的勘察手段。 勘察报告: 规定勘察报告应包含的要素,如工程地质概况、岩土工程评价、主要技术建议等。 第四章 地基承载力与变形计算 本章是地基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规定了地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计算方法。 地基承载力计算: 阐述了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基本原理,包括根据土的抗剪强度、固结变形等因素进行的计算。提供了不同类型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础等)在不同土体条件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方法。强调了综合考虑地基土的非线性、不均匀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侧向挤压等因素。 地基变形计算: 规定了计算地基沉降(包括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方法,以及控制地基变形的标准。重点介绍了固结理论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荷载、土体参数和基础尺寸预测沉降量。特别强调了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这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关键。 第五章 基础设计 本章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形式,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原则和计算要求。 浅基础: 涵盖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筏形基础的设计。规定了基础的埋深、宽度、高度、配筋等要求,以及基础底面标高、施工缝处理等注意事项。 深基础: 重点介绍了桩基础的设计。包括桩的类型选择(摩擦桩、端承桩)、桩的布置、单桩承载力计算、群桩承载力计算、桩身强度设计、桩基沉降计算以及桩的侧向位移计算等。详细阐述了桩的设计应考虑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桩的倾斜、桩的挤压、桩周土的液化等。 其他基础形式: 可能还包括了地下连续墙、沉箱等特殊基础形式的设计原则,虽然在规范正文中可能未逐一详述,但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范畴,其设计也应遵循本规范的总体精神。 第六章 基础抗震设计 针对地震多发区域,本章规定了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与场地类别: 明确了根据地震区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地基土的抗震性能: 强调了对场地土进行液化判别和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性。 基础抗震设计: 规定了基础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基础的整体性、连接的牢固性、抗震缝的处理等。对于桩基础,还涉及桩的抗震承载力计算、桩身抗震设计以及桩身与承台的连接设计。 液化地基处理: 阐述了对可能发生液化的地基进行处理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如换填、挤密、注浆等。 第七章 基础抗倾覆、抗滑移及整体稳定性验算 本章着重于基础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验算,确保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整体失稳。 抗倾覆验算: 规定了基础在荷载作用下,防止基础发生倾覆的计算方法和安全系数要求。 抗滑移验算: 针对基础与地基之间的接触面,规定了防止基础发生滑移的计算方法和安全系数要求。 整体稳定性验算: 重点关注边坡、挡土墙等可能影响基础整体稳定的情况,要求对整体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第八章 基础採土与回填 本章对基础工程施工中的採土与回填工作进行了规定。 採土: 明确了採土的原则,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确保採土边坡稳定等。 回填: 规定了回填土的材料要求、夯实方法、分层夯实厚度等,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第九章 季节性冻土地区地基基础设计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季节性冻土问题,本章专门提出了相关设计要求。 冻胀变形计算: 规定了计算冻胀力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冻土的性质、冻深等因素预测冻胀变形。 基础埋深: 明确了基础的最小埋深要求,以避免冻胀对基础造成破坏。 防冻胀措施: 提供了采取保温、排水、换填等措施以减小冻胀影响的方法。 第十章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 本章关注对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加固设计原则: 强调了加固设计的目的、依据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加固方法: 介绍了常见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如注浆加固、托换加固、桩基加固等,并对其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了规定。 加固效果检测: 提出了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的必要性和方法。 三、 规范的意义与价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水平的一次全面提升,更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减少工程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性保障: 规范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因地基基础设计不当而导致的结构破坏、倒塌等重大事故,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经济效益提升: 通过科学的设计计算和合理的材料选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优化工程造价,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进步推动: 规范的更新换代,反映了我国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指引。 行业标准化建设: 统一的设计标准,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设计质量能够得到基本统一,便于工程的实施、管理和监督。 总而言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性技术文件,是建筑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参考手册。它为各类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对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严谨”扑面而来。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计算公式和图表,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工程师们对工程安全和质量的极致追求。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地基勘察、荷载计算、基础形式选择等章节,虽然有些部分对我来说相当晦涩,但它所传达出的那种科学、理性、细致的精神,却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想象,在每一个项目的启动阶段,设计师们是如何在这种规范的指引下,进行无数次的计算和校核,以确保每一栋建筑都拥有一个坚实可靠的“脚”。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筑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造型和空间,更在于其内在的稳定和安全。它让我对那些默默付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多了一份敬意,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建筑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程中,逐渐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份最新的规范,更像是凝聚了中国几代建筑工程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经验结晶。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历史遗留问题、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章节。我开始意识到,建筑设计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历史文脉、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都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追求工程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更广阔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它让我对“传承”有了新的理解,知道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学习前人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壮大,也让我对未来的建筑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部关于“规律”的探索。它不是在告诉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告诉你如何去发现和遵循那些隐藏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的规律。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琢磨那些关于地质力学、土体变形、桩基设计等章节,虽然很多理论对我来说需要反复咀嚼,但每一次的理解,都像是在建筑学的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基础设计方案;为什么在面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时,工程师们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它用智慧和经验,教会我们如何去“读懂”大地,如何去“顺应”自然,从而建造出最合适的建筑。我常常在想,当我们惊叹于古代建筑的巍峨和耐久时,或许也在感叹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本书,让我对这种“顺应规律”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建筑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阅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过程,让我逐渐领略到一种“责任”的力量。这不是一本讲述如何建造一座漂亮房子的书,而是一本讲述如何为这座房子打下稳固“根基”的书。我常常在想,在每一个项目的初期,当工程师们翻开这本书时,他们肩上背负的是多少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规范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要求,都像是重若千钧的承诺,承诺着建筑的稳定和持久。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地基处理、基础形式选择、施工质量控制的章节,虽然我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进行计算,但我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风险的规避和对安全的保障。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筑工程不是儿戏,它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我开始更加珍惜那些默默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工程师们,他们的工作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基础”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建筑的物理基础,更是安全和信任的基石。

评分

翻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实用性”所吸引。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充满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仿佛是一本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工具书”。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地基处理、基础施工、质量检验等章节,虽然我无法亲身实践,但我能够想象到,在真实的工程现场,工程师们是如何依据这些条文,一步步地完成复杂的施工任务。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筑工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实践活动,它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它让我对“标准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统一的标准是多么的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建筑工程的“硬实力”,也让我对那些在工程一线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多了一份钦佩。

评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关于“智慧”的集成。它不是在教授你如何成为一名建筑师,而是在展示如何将科学的智慧、工程的经验和实践的积累,融汇贯通,最终应用于地基基础的设计中。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不同土体的力学性质、关于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分析、关于不同基础形式的适用性等内容。虽然很多章节对我来说都需要反复推敲,但每一次的深入,都让我对建筑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洞察。我开始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建筑,绝不仅仅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无数智慧的结晶。它让我看到了,在看似简单的“地基”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而精密的思考过程。这本书,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理解,这种创新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工程实践的不断优化。

评分

不得不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它更像是一扇打开建筑世界深层奥秘的窗户。我一直很好奇,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又是如何才能屹立不倒,抵御风雨侵蚀的呢?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的线索。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盖房子”,更是关于如何“让房子站得住”。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土体性质、荷载传递、沉降计算的章节,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我一时半会儿难以完全消化,但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对安全、稳定和经济性的极致追求,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能感受到,规范的制定者们,是怀揣着怎样的责任感,去确保每一个建筑项目都能有一个稳固的开端。每次看到那些宏伟的建筑,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本书,想起那些在地下的、默默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地基和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建筑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根基”。它让我对那些辛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多了一份敬意,也让我对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多了一份珍视。我打算继续深入研究这本书,即使过程充满挑战,我也相信,它会让我看到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建筑世界。

评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部关于“可靠性”的宣言。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才能够达到“可靠”。我花了不少时间去啃那些关于地基承载力、沉降变形、抗液化等章节,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对我来说需要反复查阅和理解,但这种学习的过程,却让我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对工程严谨性的认知。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建造房屋之前,必须要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为什么必须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它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了解地基的“脾气”,了解土壤的“性格”,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性格”来设计最稳固的“床”。我常常在想,如果所有人都能够对建筑的安全有这样深入的理解,那么我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或许会更加理性,对建筑的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光鲜亮丽的建筑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在默默地工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为我们筑起安全的家园。

评分

拿到这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一种略带忐忑的心情。毕竟,地基和基础,这可是建筑的“根”,是承载整栋楼的灵魂所在。我不是专业设计师,但作为一个对建筑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了解这些“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部分,能让我对身边的建筑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更安全地居住。翻开目录,里面的条条框框,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公式,一开始确实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但当我尝试着去阅读,去理解每一个条文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时,那种感觉就变了。它不再是一堆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工程师在无数次的实践、计算和经验积累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我想象着,在每一个项目的初期,设计师们是如何在这个规范的指导下,一遍遍地勘察地质、分析荷载、计算沉降,最终为大楼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石。这种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让我对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我也开始反思,我们平时生活中所享受到的舒适和安全,其实都离不开这些默默工作的“幕后英雄”们,以及他们所遵循的这些重要的行业标准。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虽然有些部分对我来说理解起来需要花费不少精力,但我相信,坚持下去,我一定会从中收获良多,对建筑的理解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在阅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这本书中,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数值、每一个看似枯燥的公式,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经验和科学的考量。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差异,就能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天壤之别的影响。规范中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处理方法、对于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分析,都有着详尽的规定。我试着去想象,设计师们是如何根据这些条文,结合实际的地质勘探报告,一步步地筛选出最适合的方案。这种严谨的逻辑和精密的计算,让我觉得,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让我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在建筑这座宏伟的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我常常在想,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建筑带来的便利时,有多少人会去关注脚下的这片土地,去思考它是否承载得起这份重量。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去窥探这个“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层面,让我对建筑的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

运费说了一起开到发票里,居然没开进去,服了

评分

这是专业必备的书籍,适合做结构设计的人。

评分

好用

评分

正版,好评

评分

书是正版,没有破损,质量很好,快递也很快!

评分

其它书在公司没带回来,不过真的很不错,价格也很低,比和我一起买的队友便宜二三十块

评分

物品非常好,物流非常快……

评分

看着还不错,就是有点脏

评分

正版图书,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