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不要将重点放在“中国”上,而应当放在“美学”上。这就是本节标题所说的“从中国美学走向中国美学”的第一层含义。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说,一切理论“如果它们不具备普遍性,它们就不具备理论性”。只有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人类普遍性,中国美学才会真正拥有和西方美学对话的资格。即使我们想解构西方中心主义,也要用中国美学的人类普遍性,而不能用中国美学的民族特殊性。否则,我们解构的将是中国美学本身。
评分美国汉学家列文森曾不无沉痛地说,中国人“视儒教为中国的‘国性’这一浪漫思想剥夺了儒教自身精髓:一个理性的假定,即无论何时何地,路就是路,而不仅仅是特殊的中国人的生活之路”。片面强调儒学的中国特性,其实就是把它看成是“特殊的中国人的生活之路”,而不是“路”。王晓朝说:“柏拉图的对话不仅属于西方人,而且也属于全人类。”其实对于孔子、老子、庄子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奇怪的是,西方汉学家把他们视为“伟大思想家”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他们思想中的中国特质,将他们变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思想家”。
评分高煦被她这道目光吓了一跳,那也只是一霎间的事情,紧接着他微微笑了。
评分在书店看上这书 在京东找到了 价格很实惠
评分书装订的很精致,感觉很好
评分的深迸射,却只是向对方逼视着,依然不发一言。
评分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并不是为了满足一种思古之幽情;我们研究西方学术也不是为了满足一种好奇之愿望。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必须要构筑中西美学对话的平台,其理论根据在于人类的共通性,其实践根据则在于我们现在处在同一个世界,面临着同样的危机。这就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全球化”。其实“全球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学术问题,并不首先是它所带来的福祉,而是它所潜藏的危险。弗洛姆指出,现今“世界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那是就世界作为一个潜在的战场而言的,并非就它是一个世界公民的新体系而言”。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古典美学”何为?我们如何为日趋分裂的人类精神建构一个可以人类共享的感性精神空间?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应当始终关心的一个课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让“中国美学”变为“中国美学”。
评分感受大家的哲学、美学思考。学习美学的必读书。
评分难道是盗版书吗?475页至489页装订反了180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