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美学史

新编西方美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启群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1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495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0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前言
引言
导论
一、“西方美学史”的概念
二、“西方美学史”的历史
三、“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美学
第一章 西方美学的缘起
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美学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二、赫拉克利特
三、德谟克利特
四、智者学派
五、苏格拉底

第三章 柏拉图美学
一、美的本体论——“相”的理论
二、美与爱、善以及生活本身的关系
三、艺术的功能问题
四、灵感与迷狂——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美学
一、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二、整一性:美的体现
三、艺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
四、艺术起源说

第五章 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美学
一、朗吉弩斯与《论崇高》
二、普洛丁

第二部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学
第六章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美学
一、奥古斯丁
二、托马斯·阿奎那

第七章 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
一、阿尔伯蒂
二、达·芬奇

第三部分 近代美学
第八章 16-18世纪英国美学
一、培根
二、夏夫兹伯里
三、休谟
四、博克

第九章 18世纪法国、意大利美学
一、狄德罗
二、维柯

第十章 18世纪德国美学
一、鲍姆加通
二、莱辛

第四部分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一章 康德美学
一、康德哲学的基本思想
二、《判断力批判》的目的
三、美的分析
四、崇高的分析
五、艺术与天才理论

第十二章 席勒美学
一、《美育书简》
二、《论素朴诗与感伤诗》

第十三章 黑格尔美学
一、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
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三、艺术与艺术美
四、艺术史的发展逻辑
五、艺术作品的构成及悲剧冲突
六、艺术的终结

附录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批判
二、美是生活
主要学习参考书(中文)
相关范畴、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目录

前言
引言
导论
一、“西方美学史”的概念
二、“西方美学史”的历史
三、“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美学
第一章 西方美学的缘起
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最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美学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二、赫拉克利特
三、德谟克利特
四、智者学派
五、苏格拉底
第三章 柏拉图美学
一、美的本体论——“相”的理论
二、美与爱、善以及生活本身的关系
三、艺术的功能问题
四、灵感与迷狂——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美学
一、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二、整一性:美的体现
三、艺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
四、艺术起源说
第五章 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美学
一、朗吉弩斯与《论崇高》
二、普洛丁

第二部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学
第六章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美学
一、奥古斯丁
二、托马斯·阿奎那
第七章 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
一、阿尔伯蒂
二、达·芬奇

第三部分 近代美学
第八章 16-18世纪英国美学
一、培根
二、夏夫兹伯里
三、休谟
四、博克
第九章 18世纪法国、意大利美学
一、狄德罗
二、维柯
第十章 18世纪德国美学
一、鲍姆加通
二、莱辛

第四部分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一章 康德美学
一、康德哲学的基本思想
二、《判断力批判》的目的
三、美的分析
四、崇高的分析
五、艺术与天才理论
第十二章 席勒美学
一、《美育书简》
二、《论素朴诗与感伤诗》
第十三章 黑格尔美学
一、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
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三、艺术与艺术美
四、艺术史的发展逻辑
五、艺术作品的构成及悲剧冲突
六、艺术的终结
附录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批判
二、美是生活
主要学习参考书(中文)
相关范畴、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不要将重点放在“中国”上,而应当放在“美学”上。这就是本节标题所说的“从中国美学走向中国美学”的第一层含义。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说,一切理论“如果它们不具备普遍性,它们就不具备理论性”。只有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人类普遍性,中国美学才会真正拥有和西方美学对话的资格。即使我们想解构西方中心主义,也要用中国美学的人类普遍性,而不能用中国美学的民族特殊性。否则,我们解构的将是中国美学本身。

评分

美国汉学家列文森曾不无沉痛地说,中国人“视儒教为中国的‘国性’这一浪漫思想剥夺了儒教自身精髓:一个理性的假定,即无论何时何地,路就是路,而不仅仅是特殊的中国人的生活之路”。片面强调儒学的中国特性,其实就是把它看成是“特殊的中国人的生活之路”,而不是“路”。王晓朝说:“柏拉图的对话不仅属于西方人,而且也属于全人类。”其实对于孔子、老子、庄子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奇怪的是,西方汉学家把他们视为“伟大思想家”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他们思想中的中国特质,将他们变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思想家”。

评分

  高煦被她这道目光吓了一跳,那也只是一霎间的事情,紧接着他微微笑了。

评分

在书店看上这书 在京东找到了 价格很实惠

评分

书装订的很精致,感觉很好

评分

 的深迸射,却只是向对方逼视着,依然不发一言。

评分

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并不是为了满足一种思古之幽情;我们研究西方学术也不是为了满足一种好奇之愿望。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必须要构筑中西美学对话的平台,其理论根据在于人类的共通性,其实践根据则在于我们现在处在同一个世界,面临着同样的危机。这就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全球化”。其实“全球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学术问题,并不首先是它所带来的福祉,而是它所潜藏的危险。弗洛姆指出,现今“世界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那是就世界作为一个潜在的战场而言的,并非就它是一个世界公民的新体系而言”。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古典美学”何为?我们如何为日趋分裂的人类精神建构一个可以人类共享的感性精神空间?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应当始终关心的一个课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让“中国美学”变为“中国美学”。

评分

感受大家的哲学、美学思考。学习美学的必读书。

评分

难道是盗版书吗?475页至489页装订反了180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