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僚制研究

日本官僚制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辻清明 著,王仲涛 译
图书标签:
  • 日本官僚制
  • 官僚制度
  • 政治学
  • 日本政治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东亚政治
  • 组织行为
  • 政策研究
  • 现代日本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34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536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旧作《日本官僚制研究》,此次更换了出版社,由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值此之际,我增补了若干论文。增补的是前篇的第四、第五篇论文和后篇的第三、第七篇论文。本书书名之所以变为新版,主要就是基于这一原因。发表这些论文的日期和杂志、著作如下:前篇的第四篇论文是昭和40年(1965年)1月(《思想》),后篇的第三篇论文是昭和33年(1958年)1月(收于冈义武编《现代日本的政治过程》),后篇的第七篇论文是昭和35年(1960年)7月(收于东畑、有泽、中山编《经济主体性讲座》第四卷),前篇的第五篇论文是以以前的论文为材料新写的。在收于本书之际,这些论文多少都有增补。此外前篇的第二篇论文没用旧版的页下注,改为各节的节后注。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名著。作者用政治学的方法对日本官僚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日本官僚制的特色,以及日本政府的决策过程。作者运用丰富的资料研究明治初年以来百多年的日本官僚制历史,并从高等文官考试、历次行政改革、官僚培养所(东京大学)等多方面进行专题探讨。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读

新版序
前篇
一 公务员制的意义和局限
第一节 近代官吏制度的三个发展过程
第二节 在这一过程中的公务员法的位置
第三节 公务员制的意义和局限
二 统治结构中的割据性基因——以内阁制度的建立和当时的舆论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所在
第二节 内阁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围绕着内阁制度建立当时的舆论
第四节 内阁制度建立的政治背景
三 地方自治的近代型和日本型
第一节 地方自治法的诞生
第二节 近代地方自治的概念
第三节 日本地方自治的概念
第四节 地方自治法的内容和课题
第五节 站在岔路口上的地方自治法
四 日本的决策过程——与禀议制相关
第一节 禀议制的意义
第二节 作为决策过程的禀议制的特征
第三节 日本官僚制的特征和禀议制的关系
第四节 禀议制的改革
五官僚制的概念
第一节 官僚制的定义
第二节 官僚制的解释
第三节 官僚制的评价
第四节 官僚制的视角
后篇
一 日本官僚制和“对民众官纪”
二 日本法西斯的统治结构
三 战后的统治结构和官僚制
四 公务员和市民自由
五 职位分类制度的具体科学性
六 自然的反动和政治的反动
七 压力集团和决策过程

精彩书摘

  三 地方自治的近代型和日本型
第一节 地方自治法的诞生
地方自治法是1947年5月3日和新宪法实施同日起步的,这是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深深关联的、意味深长的象征。这不单是由于这一新法律的出现是基于宪法第92条以下的四款为母胎的制度上的理由,而且出自于这样一种历史的理由,即被称为新宪法基本精神的盎格鲁·萨克逊的色彩浓厚的近代民主制的政治原理,其实是在这些国家长期的市民地方自治中所培育出来的产物。因此和新宪法单单是日本国的最高法规相对,应当说地方自治法超过了这如同是地方团体新宪法那样的“缩印版”的比喻,两者之间存在着更深刻的内在的结合。《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托克维尔说地方自治体才是自由人民的力量,在他论述“地方团体对自由具有的关系,如同小学校对学问具有的关系那样”时,人们在这简洁的话语中可以深刻地知晓近代民主制的生命是如何强地依靠于地方自治的存在和功能的。
现在,负有应将日本近代民主制扶植下去的使命的新宪法在这个意义上,不能对培养应该成为自己强有力政治杠杆的地方自治漠不关心。因此改革的对象首先在于打破靠着明治以来的绝对制统治的老一套手段的中央集权而使地方团体“自治”窒息的官僚制的约束和其自主性的解放,这已是不言自明的。那么这一划时代的变革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实现的呢?
这一改革现实上是采取了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第一个过程是部分地修改、废除对既有的地方团体法规的消极阶段。即在1946年的第90次议会上和审议宪法草案并行,对以前的四大地方自治法的东京都制、府县制、市制、町村制,加以称之为“第一次改革”的划时代的修改。以此大幅度地缩减以前压制地方团体发挥自主功能的官僚制监督规定,以至进一步实现了制定居民权、公选权、直接请求权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自主权利。这一修改致使当时的一份报纸称赞为“过头的修改”,但同时它也不能摆脱其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是从旧宪法向新宪法移行过程中的产物这一过渡性质,因此难以否定“新制度尚根深蒂固地残存着、保留着以前的官治中央集权性质的可怕的残渣的旧制度。”其结果是,当局在9月10日发表了“第二次地方制度改正试案”,为实现立足于新宪法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彻底的地方分权,约定制定新的地方团体法规。在这一意义上,第一个过程对第二个过程的开始只具有开拓新的道路的先驱性意义。于是,充满了积极的地方分权精神的第二个改革过程开始了。即经地方制度调查会慎重审议后的成果——地方自治法案在第92次议会上被提上日程,两院共计修改了50多处后,1947年4月17日公布了“地方自治法”的单行法规。由于全文304条、附则21条的庞大的这一法律的出现使1887年以来的市制、町村制、1890年以来的府县制及1943年的战时要求下产生的东京都制等畸形化的影子都从长期的地方自治制的舞台上消失了。
  ……
《行政的肌理:日本官僚体系的演变与现代性困境》 一、引言:迷雾中的巨石 日本官僚体系,如同一块矗立在东亚大陆边缘的巨石,其沉稳、深邃与复杂,历来引人瞩目。它既是塑造现代日本国家形态的基石,也是理解其政治经济运行逻辑的关键。然而,这块巨石的内部结构、运转机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却往往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本书《行政的肌理》旨在拨开这层迷雾,深入剖析日本官僚制的核心,探寻其历史根源、制度特征、文化特质,并审视其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我们并非要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试图呈现一个动态的、充满张力的日本官僚体系,揭示其“肌理”之中蕴含的深层逻辑与演变轨迹。 二、历史的沉淀:从明治维新到战后重建 理解日本官僚制的当下,必须回溯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本书将首先考察官僚体系的肇始,即明治维新时期。彼时,日本肩负着“富国强兵”的使命,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建立了以效率和忠诚为核心的现代官僚制度。这一时期的制度设计,如文官考试制度、职级体系、以及对中央集权的强调,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日本官僚制的形态。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一时期官僚体系如何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融入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塑造出其特有的权威结构和价值体系。 接着,本书将深入探讨战前及战时日本官僚体系的角色。在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盛行的时代,官僚机构如何成为实现国家意志的关键执行者,其权力的扩张与滥用,以及最终导致国家走向战争的深层原因。这部分内容将揭示官僚体系的另一面:它既能推动现代化,也可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异化为压制性的力量。 二战后,日本官僚体系经历了重塑。本书将详细梳理战后占领期间的改革措施,以及日本自身在重建过程中如何重新构建其行政架构。虽然表面上引入了西方民主制度,但官僚体系的核心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甚至强化。我们将分析“吉田茂时代”的官僚主导型发展模式,以及“日本株式会社”这一概念的形成背景,阐释官僚体系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扮演了“国家大脑”和“引擎”的角色,如何通过产业政策、金融调控等手段,引领日本经济走向世界舞台。 三、制度的经纬:权力、责任与网络 日本官僚体系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权力运作方式。本书将从多个维度解构这一“经纬”。 首先,文官考试制度是日本官僚体系的“入口”。我们将深入分析其选拔标准、考试内容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精英的选拔,但同时也可能固化阶层、限制多元化。我们将探讨考试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官僚队伍的构成、素质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次,职级体系与晋升机制是官僚体系内部运作的关键。本书将详细阐述日本官僚体系的层级结构、权力分配逻辑以及“年功序列”等晋升制度。我们将分析这些制度如何激励(或抑制)官僚的行为,如何塑造其职业生涯和集体意识,以及“终身雇佣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再者,“垂直整合”与“派阀”文化是理解日本官僚体系运作不可或缺的视角。本书将揭示不同部委之间、同一部委内部的权力分配格局,以及非正式的“派阀”关系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我们将分析“内阁与官僚”的关系,即内阁首相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主导官僚机构,以及官僚机构如何通过其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在政策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出向”制度(即官僚在政府部门与企业、半官方机构之间的人事调动)将是本书的另一重点。我们将分析“出向”制度如何模糊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以及这种制度设计对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种制度不仅是信息和人脉的交流渠道,更是权力固化和寻租的温床。 四、文化的底色:集体主义、忠诚与信息壁垒 制度的背后,往往是文化的支撑。日本官僚体系的运作,深受其独特的文化底色影响。 集体主义精神是理解日本官僚行为的关键。本书将分析“以组织为重”、“不给他人添麻烦”等集体主义观念如何塑造了官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这种集体主义一方面能够促进团队协作和政策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也可能压制个人创新和异见,形成“群体思维”。 对权威的尊重与忠诚是官僚体系得以维系的另一重要基石。我们将探讨日本社会对精英的崇拜,以及官僚群体内部的等级观念和对组织的绝对忠诚。这种忠诚既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也可能成为维护既得利益、抵制改革的强大力量。 信息壁垒与“暗箱操作”是日本官僚体系常被诟病的一点。本书将分析信息如何在官僚机构内部流动,以及信息不对称如何被用来巩固权力。我们将探讨“内部人”文化如何形成,以及外部社会如何难以穿透官僚体系的“信息围墙”,从而进行有效监督。 “情面”与非正式关系在官僚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将分析人际关系、茶馆文化等非正式因素如何影响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正式制度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权力运行模式。 五、现代性的困境:僵化、腐败与信任危机 尽管日本官僚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日本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入21世纪,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制度的僵化与效率的衰退是首当其冲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原有的高度集权、层级森严的官僚体系,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受到挑战。我们将分析官僚机构在应对新兴产业、环境问题、人口结构变化等新挑战时所表现出的迟缓与滞后,以及“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如何阻碍跨部门协作和整体效率的提升。 腐败与丑闻的频发是官僚体系信任危机的直接表现。本书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官僚腐败案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出向”制度的滥用、政官勾结、信息不透明等。我们将探讨这些丑闻如何动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以及对官僚体系的改革呼声。 “官僚特权”与社会不公的担忧日益加剧。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普通民众生活压力的增加,官僚阶层相对优渥的待遇和隐形的特权,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对社会公平性的质疑。我们将分析官僚体系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大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如何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 政治领导力与官僚权力的失衡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尽管日本拥有民主选举产生的内阁,但官僚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政治领导人的政策意志难以完全实现。本书将分析如何重塑“文官为政治领导服务”的原则,增强政治机构对官僚的有效制约。 六、改革的探索与前瞻:重塑信任,走向未来 面对挑战,日本社会和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改革之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日本官僚体系的改革进程。 我们将梳理历次重要的行政改革,分析其成效与不足。例如,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尝试,从“部门壁垒”到“跨部门协作”的努力,以及信息公开化、问责机制的强化等。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改革思路,如引入外部人才、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官僚行为的外部监督等。我们将评估这些改革措施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探讨其是否能够真正触及官僚体系的核心问题。 最后,本书将对日本官僚体系的未来进行展望。在信息时代、全球化浪潮和技术革命的冲击下,日本官僚体系将如何演变?如何才能在保留其专业性、稳定性的同时,提升其灵活性、透明度和响应性?如何才能重建公众的信任,使其重新成为服务于国民、引领国家发展的可靠力量?《行政的肌理》希望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为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和深刻的历史视角。 结论: 《行政的肌理》并非对日本官僚制的简单概括,而是试图揭示其复杂而动态的运作逻辑。我们相信,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制度的剖析、文化的解读以及对当下困境的审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塑造了现代日本的强大力量。本书旨在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而非简单的赞美或否定,希望能够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为理解日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理论颇感兴趣的读者,我翻开《日本官僚制研究》时,内心是带着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期待的。日本的官僚体系,在我看来,既是其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可能潜藏着某些阻碍社会变革的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而不是仅仅赞美其所谓的“秩序”和“效率”。我更感兴趣的是,在看似坚不可摧的官僚结构之下,是否存在着权力寻租、利益集团的固化,甚至是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这本书能否揭示出这些“阴暗面”,并且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比如如何打破这种局限,让官僚体系更加灵活和 responsive(回应性)?我猜测书中可能会引用一些西方学者的理论框架,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将这些理论有效地应用于解释日本的独特现象,而不是生搬硬套。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描绘的“神秘感”。日本的官僚,似乎总有一种“幕后操盘手”的形象,他们不直接面对媒体,不参与激烈的政治辩论,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策的方向和国家的命运。这本书能否让我们窥探到这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官僚机构,比如大藏省(财务省)、通产省(经济产业省)等,它们在过去和现在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合作关系。如果书中还能对那些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超级官僚”进行一些人物速写,分析他们的政治智慧和个人影响力,那就更令人激动了。我甚至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日本官僚们的工作日常、晋升机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等细节。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日本官僚制研究》本身就勾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看似稳定的社会结构如何维持其运行感到着迷,而日本的官僚体系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我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在日本,官僚的权力如此之大,甚至能够影响到政治家的决策?是历史的惯性,还是制度的设计,抑或是文化的根源?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日本官僚体系的“解剖图”,详细展示其层层叠叠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种规则和非正式的惯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许书中还会探讨一些关于“精英主义”和“集体主义”在日本官僚文化中的体现,以及这些特质是如何塑造了日本的政策制定过程。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照其他国家的官僚体系,来突出日本的独特性,那就更好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暗示着内容同样严谨且厚重。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非常不错,翻阅时沙沙的声音也增添了几分阅读的仪式感。我原本对日本的官僚体系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只知道他们以精细和高效著称,但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内部的逻辑又是什么,确实是个谜团。这本书的标题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猜想它应该会从历史、制度、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日本官僚制的形成与演变,或许还会涉及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挑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决策过程,以及不同部门之间是如何协调合作的。是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还是存在着某种微妙的权力博弈?我很好奇,也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论阐述,这样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日本官僚制研究》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传达的那种“专业”的气息,而非商业读物的浮夸。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东亚国家治理模式的书籍,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触及核心。而这本书的标题,以及作者的学术背景(如果我有了解的话,或者从封面设计上推测)就暗示着它将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索。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日本各地进行田野调查,采访了许多资深官员、学者,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我期待的书中内容,应该是一幅细致入微的日本官僚画像,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和组织架构的罗列,更是关于人,关于那些身处权力中心却又默默无闻的个体,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又是如何影响着国家走向的。或许书中会有一些关于“根回し”(nemawashi,事前打招呼)这样独具日本特色的决策方式的深入分析,或者对某些关键历史事件中官僚扮演角色的反思。

评分

不错,会在买!不错,会在买!

评分

不错,会在买!不错,会在买!

评分

商务印书馆的书的质量还是一贯地好,对日本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可以和中国的官僚制度比较阅读

评分

好书,喜欢!!!!!!

评分

书很好,京东的服务很好

评分

订单号:73090698,这个订单是满100返100元京东券,满200返200元京东券活动时下的单,以前参加满70返200活动时,返卷金额70元.消费限额200元,而本次给返卷金额50元,消费限额200元,而按活动返卷应该是100和200元金额的,我本次买书花了3700大元,是看活动才下的单,没想到被京东涮了一把,50金额和200金额差150元,如果把京东返的东卷全花掉差不多要多花10000元,向京东投诉,N天后京东MM回复说8月底前给改成200金额的,因为给返50面值的东券8月28号过期,还特意问了一下日期问题,MM说到时会一并改好,之后渺无音讯,30号问客服,MM说活动时已写明是50面值的,限额200元,ma的,写了我我当时怎么没看到,难道隐形了?说之前说给我换成200面值的事MM概不承认,说如果之前客服答应此事会予以处罚,ma的,坑爹呢,说话跟放屁一样,此时返的50面值的东券已然过期,客服说是我的责任,京东概不负责,靠,你不说给换会过期?算了,反正我也不会多花这10000块的,京东玩文字游戏,说话像fangpi,鄙视京东,以后再不在京东买东西了

评分

很喜欢的书啊,在这买到了,谢谢京东

评分

好书,很喜欢!!!!!!!

评分

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5折叠加200-50还行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