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關Linux操作係統內核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門讀物。本書對早期Linux內核(v0.12)全部代碼文件進行瞭詳細、全麵的注釋和說明,旨在幫助讀者用較短的時間對Linux的工作機理獲得全麵而深刻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Linux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適閤Linux愛好者作為學習內核工作原理的自學參考書籍,也適閤作為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操作係統課程的輔助和實踐教材,還可供一般技術人員作為開發嵌入式係統的參考書使用。
本書對早期Linux內核(v0.12)全部代碼文件進行瞭詳細、全麵的注 釋和說明,旨在幫助讀者用較短的時間對Linux的工作機理獲得全麵而深刻 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Linux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選擇的版本較低 ,但該內核已能夠正常編譯運行,並且其中已包括瞭Linux工作原理的精髓 。書中首先以Linux源代碼版本的變遷為主綫,介紹瞭Linux的曆史,同時 著重說明瞭各個內核版本的主要區彆和改進,給齣瞭選擇0.12版內核源代 碼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在正式描述內核源代碼之前,概要介紹瞭運行 Linux的PC的硬件組成結構、編製內核使用的匯編語言和C語言擴展部分, 並且重點說明瞭80x86處理器在保護模式下運行的編程方法。接著詳細介紹 瞭Linux內核源代碼目錄樹組織結構,並依據該結構對所有內核程序和文件 進行瞭注釋和詳細說明。有關代碼注釋的章節安排基本上都分為具體研究 對象的概述、每個文件的功能介紹、代碼內注釋、代碼中難點及相關資料 介紹等部分。為瞭加深讀者對內核工作原理的理解,書中*後一章給齣瞭 圍繞Linux 0.12係統的多個試驗。試驗中所使用的相關程序均可從本書配 套網站(www.oldlinux.org)上下載。
本書適閤Linux愛好者作為學習內核工作原理的自學參考書籍,也適閤 作為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操作係統課程的輔助和實踐教材,還可供一 般技術人員作為開發嵌入式係統的參考書使用。
序.
**章 概述
1.1 Linux的誕生和發展
1.1.1 UNIX操作係統的誕生
1.1.2 MINIX操作係統
1.1.3 GNU計劃
1.1.4 POSIX標準
1.1.5 Linux操作係統的誕生
1.1.6 Linux操作係統版本的變遷
1.1.7 Linux名稱的由來
1.1.8 早期Linux係統開發的主要貢獻者
1.2 內容綜述
1.3 本章小結
第2章 微型計算機組成結構
2.1 微型計算機組成原理
2.2 I/O端口尋址和訪問控製方式
2.2.1 I/O端口和尋址
2.2.2 接口訪問控製
……
第3章 內核編程語言和環境
第4章 80X86保護模式及其編程
第5章 Linux內核體係結構
第6章 引導啓動程序
第7章 初始化程序
第8章 內核代碼
第9章 塊設備驅動程序
**0章 字符設備驅動程序
**1章 數學協處理器
**2章 文件係統
**3章 內存管理
**4章 頭文件
**5章 庫文件
**6章 建造工具
**7章 實驗環境設置與使用方法
附錄
參考文獻
對於我這類偏愛動手實踐勝過純理論啃讀的技術人員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近乎完美的“沙盒”。它不是泛泛而談地討論抽象概念,而是聚焦於一個具體、可重現的代碼基綫。這意味著,讀者不僅可以閱讀理論,還可以實際去修改、編譯和觀察結果。這種“修改-觀察-再修改”的循環反饋機製,是理解操作係統復雜性的最快捷徑。我嘗試著去修改瞭一個簡單的係統調用返迴路徑,僅僅是一個微小的改動,就引發瞭連鎖反應,讓我深刻體會到內核設計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脆弱與強大。這種實踐導嚮的深度挖掘,遠非那些隻停留在錶麵功能介紹的教材可比擬。它培養的不是記憶力,而是對係統內部依賴關係的洞察力,這對於任何嚴肅的係統程序員都是一項核心競爭力。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為那些對計算機底層機製抱有深厚探究欲望的硬核玩傢們送上的一份厚禮。我花瞭大量時間沉浸在它所構建的知識海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早期操作係統設計哲學近乎“活化石”般的還原。那種感覺,就像是拆解一颱老式機械鍾錶,每一個齒輪、每一個遊絲的運作都暴露在你的眼前,清晰可見。它沒有現代內核那些繁復的抽象層和復雜的兼容性妥協,而是展現瞭構建一個完整操作係統的最基本、最純粹的邏輯框架。對於希望理解內存管理、進程調度這些核心概念是如何從零開始被構思和實現的讀者來說,這種“考古式”的閱讀體驗是無可替代的。它迫使你跳齣使用現代發行版時那種理所當然的心態,去思考在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下,工程師們是如何用最精妙的算法來平衡效率與可行性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教你如何編譯齣一個可以在日常工作服役的係統,而在於它能教會你如何思考一個操作係統的內核是如何“呼吸”的。這種基礎認知的建立,遠比記住幾個API調用要深刻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是令人敬畏的,它毫不留情地將讀者推嚮瞭匯編語言和底層硬件接口的交界處。坦率地說,這不是一本適閤睡前閱讀的輕鬆讀物;它要求讀者對C語言有紮實的功底,並且願意投入精力去跟蹤寄存器級彆的操作和中斷嚮量的跳轉。每當我感覺快要迷失在那些復雜的指針運算和位操作時,作者總能適時地提供一個精妙的圖示或一個簡潔的僞代碼總結,將我從細節的泥潭中拉迴高層次的邏輯結構。這種對細節的精準把控和對宏觀結構的清晰把握,使得全書的講解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平衡點。我特彆欣賞它對當時硬件限製的描述,正是這些限製,塑造瞭後續幾十年操作係統設計的基本範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同時打開終端,手動模擬或跟蹤那些係統調用的執行路徑,這種“主動式學習”的體驗,遠比單純的被動接受知識要來得深刻和有效。
評分我必須承認,閱讀這本書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馬拉鬆,它對讀者的耐心和專注力提齣瞭極高的要求。不同於現代技術書籍追求的易讀性和快速上手,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專著,它的語言風格是剋製而精確的,沒有多餘的修飾,每一個句子都承載著密集的專業信息。對於初次接觸操作係統的讀者,直接麵對這個版本可能會感到過於陡峭,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然而,正是這種“高門檻”的特性,篩選齣瞭真正渴望深入理解係統本質的讀者。它強迫你慢下來,重新學習如何閱讀技術文檔,如何理解底層代碼的意圖而非僅僅關注其錶麵功能。一旦你跨過瞭最初的認知障礙,你會發現自己正在構建一個異常穩固的知識地基,這個地基不僅能支撐你對後續更復雜內核版本的理解,更能讓你在麵對任何新的係統設計挑戰時,都能迅速定位到問題的核心所在,因為它讓你明白瞭“最初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掙紮著誕生的。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拿起這本書時,心裏是抱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基於如此古老的內核版本進行深入剖析,會不會顯得有些脫離實際應用?然而,閱讀下去後,這種疑慮很快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注重“因果鏈”的推導,它不僅僅是羅列代碼段和數據結構,更像是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技術溯源之旅。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模塊時,總是會先構建齣它需要解決的“問題場景”,然後展示當時最直接的解決方案,這種由問題驅動的講解模式,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代入感和邏輯的連貫性。我發現自己開始能夠更清晰地辨彆現代內核中那些曆史遺留的設計痕跡——那些在性能優化和嚮後兼容之間拉扯的復雜決策,其根源往往都能在書中描述的早期設計中找到影子。對於那些目標是成為係統架構師或編譯器開發者的同仁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曆史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技術債務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優秀的設計原則在時間洪流中的持久性。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正版書,印刷清晰,價格閤理
評分正版書,印刷清晰,價格閤理
評分書的內容暫時沒有查看,但印刷質量認為一般。紙張太薄瞭。
評分書的內容暫時沒有查看,但印刷質量認為一般。紙張太薄瞭。
評分不錯
評分書真的很厚,還沒有看。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