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第13卷)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竺可桢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4368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52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5
字数:7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往事因亲历而鲜活。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一代宗匠竺可桢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诸于世。本卷收录1953—1954年的竺可桢日记。

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第13卷)》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第13卷)》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经任中国科学社会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录

前言
关于竺可桢日记
日记编例
第13卷说明
1953年
日记
杂记
1954年
日记
读书笔记与杂记
借书
竺松北京第四女中学校成绩(初中二,五班)
访欧期问收支账
附录一第13卷人名简释表
附录二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附录三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附录四陈汲家系人物表
附录五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

精彩书摘

1953年
1月1日 星期四
上午秦力生、丁瓒一行人来拜年。又罗开富、张其春来。下午赵端瑛(王承绪太太)来,知在师大学习,要到今年七月间才毕事。晚六点半团拜,在中堂有卅桌,余和孟和坐第21桌,正之廿二桌,仲揆六桌。席间毛主席致词,祝1953抗美援朝和伟大建设的成功,并祝大家健康。8点即回。晚会我们三人均未参加,系杂技节目。
1月2日 星期五
上午近代物理所、应用(物理]所俄文学习。社会三所[俄文学习]。
1月3日 星期六
政治学习,小组讨论。
下午小组讨论。1)为什么生产关系要配合生产力?吴正之(孟和代);2)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否适合于生产[力]?杨克强。
答案是肯定的。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办法来调整。三年间把准备工作能做好。1952年粮食产量增至战前最高年109%,而棉花则为155%。工厂中的生产也提高到战前。过去生产力,如面粉、纺织统依靠外来品,现在我们把生产力提高后已适合了。“五反”是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后,大大的增加了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何以必须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及民主专政论说革命要分二个时期,《公共纲领》[《共同纲领》]没有提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为是将来的事情,怕为混淆起来(刘少奇话)。周总理亦提及“总纲”中的话,要提出,不过“经济”一章已有规定,将来《宪法》中是否要提。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就是生产关系。
范文澜:新民主主义下五种经济: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方式,占10%,但取得领导地位;2)农民个体经济,是落后的,且尚无拖拉机,所以不能有许多国营和集体农庄;3)合作社经济;和4)公私合营经济;5)私营经济。后者在资本主义下他大可以发展,但在人民政府下不能为所欲为,而且将来一定要被消灭,因为他是剥削人的。因为是工人阶级领导,所以非走社会主义不可。
……

前言/序言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日记里有你的迷茫,我的惆怅

评分

到后没拉开,还是后来赶到的保正将他们俩拉开,晃盖和吴用商量取生辰纲。公孙胜找过阮士三兄弟之后,来到晁盖家中,只要晁盖同意劫那生辰纲,他们也愿意参加。埋伏在石碣村的朱督头被阮士兄弟带入芦苇荡中,他们和吴用一起回到家中吃酒,共商取生辰纲的事儿,随后公孙胜来赶来了,他们一起去了姚盖那儿,七人共拜天地,结为异性兄弟.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杨志手下的人口渴难耐,纷纷去向白胜买酒吃,他们被杨志轰开。晁盖等人按照吴用的计策,先从白胜那儿买了一桶酒,就着枣子吃酒,在一旁看的挑夫很是嘴馋,吴用借偷酒之机将药放入酒中,押送生辰纲的挑夫见晁盖等人喝酒没事,他们也买了一桶,那桶正是下药的,等喝下全部晕倒,晁盖等人将生辰纲劫走。等他们醒来后合伙商量要把罪名安到杨志身上,杨志要自杀被一道士阻拦。济州府通过消息抓捕了白胜,白胜在刑法下将其他七个招出,等官府派人去抓晁盖等人时被宋江事先遇上,他稳住济州府派来的何观察,急速骑马将消息告知晁盖,而后返回。 水浒传第17集剧情 火并王伦 晁盖收拾完毕将宅院烧了,他们临走之际还是遇上了前来的官兵,雷横与朱仝带兵和晃盖打了起来,雷横借机放走了晁盖。

评分

不错的,速度很快,真心赞

评分

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 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研究院国学门,由胡适建议采用导师制。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最为学博识精”。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为导师;也很尊重他,谦虚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1928年,陈寅恪在上海结婚,时年37岁,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 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昌宫词》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治学主旨“在史中求识”。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但由于此前在国内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手术,再经英医诊治开刀,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评分

京东万岁,东西好,服务好,物流好

评分

1月3日 星期六

评分

京东万岁,东西好,服务好,物流好

评分

资料性非常强的好书!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竺可桢全集(第13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