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厚,担心能否有耐心看完呢
评分除去作为简短导言的第一章,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定义科学革命的实质”“寻找科学革命的原因”和“总结和结论:‘真理的盛宴’”。其中,第三部分较为紧凑,一、二两部分则各占去了全书篇幅的将近一半。从前两部分的标题之中,就可以初步知晓科恩的研究进路:首先厘清科学革命“是什么”,然后探索科学革命之“为何”。 在第一部分一开始,科恩就明确区分了“诸科学革命”与特指的“科学革命”,并表明自己主要面对的是后者。这种选择与作者本人的立场有关:在他看来,“诸科学革命”“代表一种关于科学发展进程的哲学观念” ,而特指的“科学革命”则“代表关于科学史上一个片段的历史观念” 。科学革命严格地只有一次,几乎是发生在一个瞬间,数学化的方面比其它任何方面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强调,就好像包含在数学化之中的因果关系就足以解释科学革命的一切表现与影响。第三,科学革命发生于观念领域,独立于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技术的诸因素。从本书的微观结构上看,科恩往往首先综述某位科学史家在某一问题(问题本身按照科恩本人的学术关切来编排,详见本文1、2节)上的重要观点,然后引述别人的相关观点进行评价,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往往是一条“中间路线”)。拿国内出版的另一本同类著作,克拉夫的《科学史学导论》 做比较就能看出:克拉夫倾向于做一种类似于“元历史研究”的工作,即较为抽象地讨论科学史作为一种历史所包含的诸种问题(如历史的客观性问题);而科恩则充分运用了丰富的文献,在一阶、二阶、三阶问题之间穿梭自如,往往能够从编史学的抽象讨论“沉到”下层的科学史基本问题中去,从而使读者在每一个层面都有所获益。可贵的是,本书既像一本百科全书那样包含了有关科学革命的几乎全部重要论题和观点,又避免了百科全书的那种平铺直叙的“无偏见的偏见性”,因而比任何一本纯粹描述式的“科学史学史”或一本“一家之言”式的科学史原著更适合作为科学史领域的入门。如果说诸科学史是各种样态的“看”的话,科恩意义上的编史学就是一种“反思综合”。总之,科恩在《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一书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驾驭文献的能力;在有所取舍和侧重地评介以往科学史家的工作时,他充分地展现了论题的深度,打通了问题的不同层面,并且真正地做到了立场的中肯。他的史观温和而又不乏明鉴,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自然也就学会了“如何去读”任何一本科学史著作,具体地说,就是能够准确地抓住作者的核心观念、迅速地与其他科学史家的观点建立起联系和比较,这种能力是多数同类著作所不能够赋予读者的。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对各家观点的引述探讨,科恩时常能够揭示出“观念之网”中尚待填补的空缺,即可能作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使得本书既是科学史研究的极佳入门,又是一本始终“上手”的指南。
评分 评分 评分相伴,“科学革命”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2]
评分书很厚,担心能否有耐心看完呢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