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頤,1891-1978年,字博平。湖北廣濟(今武穴)人。一九一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曾任上海暨南大學教授。一九二九年後五十年間執教於武漢大學,一級教授,兼任中文係主任多年。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精於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著有《說文古音譜》、《初文述誼》、《小學劄記》等。
評分章太炎為其書《聲韻學錶解》作序,稱其為「再傳弟子〕。
評分有紅綫書簽。劉賾,字博平,湖北廣濟人,1891年生於湖南牛鼻灘一舟上,故自號牛鼻灘生。1914-191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師從著名國學大師黃侃先生。1929年始就教於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係,講授文字、聲韻、訓詁和《周易》研究諸課程,兼任係主任多年,1956年由教育部評定、國務院公布為一級教授。至1978年病逝,50年貢獻於武大,為中文係“五老”之一。1929-1963年間,劉博平先後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武漢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說文〉釋例匡謬》、《楚語拾遺》、《古聲同紐字義多相近說》、《〈說文〉形聲釋例》等多篇重要論文,1963年齣版《說文古音譜》一書,1978年病逝時留有《初文述誼》和《小學劄記》兩部遺著。
評分有紅綫書簽。劉賾,字博平,湖北廣濟人,1891年生於湖南牛鼻灘一舟上,故自號牛鼻灘生。1914-191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師從著名國學大師黃侃先生。1929年始就教於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係,講授文字、聲韻、訓詁和《周易》研究諸課程,兼任係主任多年,1956年由教育部評定、國務院公布為一級教授。至1978年病逝,50年貢獻於武大,為中文係“五老”之一。1929-1963年間,劉博平先後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武漢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說文〉釋例匡謬》、《楚語拾遺》、《古聲同紐字義多相近說》、《〈說文〉形聲釋例》等多篇重要論文,1963年齣版《說文古音譜》一書,1978年病逝時留有《初文述誼》和《小學劄記》兩部遺著。
評分《說文古音譜》是劉賾效黃侃先生方法,結閤自己的心得,將《說文解字》九韆餘字分隸於其所定的古本韻二十八部及古本聲十九類的錶格之中,並依篆具載許慎的說解寫成。全書係手書蠅頭小楷,經一年半時間繕成。董必武稱該書〔集小學研究之大成〕。郭沫若說:〔且不論這部書的學術價值如何,單論書法就是珍口叩。〕經周恩來總理指示,由湖北人民齣版社影印五百本問世。《初文述誼》一書將初文、準初文分類輯錄,逐字闡述其形體旨趣及音義關係,以探索許慎《說文解字》全書的藩奧。《小學劄記》一書,匯集瞭劉賾畢生研究心得。劉賾在撰述過程中反復修改,力求精當,曾在書齋書一條幅:〔無神來教我,有弊則思之。〕此外還著有《簡園日記存抄》等。
評分有紅綫書簽。劉賾,字博平,湖北廣濟人,1891年生於湖南牛鼻灘一舟上,故自號牛鼻灘生。1914-191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師從著名國學大師黃侃先生。1929年始就教於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係,講授文字、聲韻、訓詁和《周易》研究諸課程,兼任係主任多年,1956年由教育部評定、國務院公布為一級教授。至1978年病逝,50年貢獻於武大,為中文係“五老”之一。1929-1963年間,劉博平先後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武漢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說文〉釋例匡謬》、《楚語拾遺》、《古聲同紐字義多相近說》、《〈說文〉形聲釋例》等多篇重要論文,1963年齣版《說文古音譜》一書,1978年病逝時留有《初文述誼》和《小學劄記》兩部遺著。
評分國立武漢大學牌樓後麵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字就是由中文係教授劉賾(劉博平)書寫,錶示武大辦學的理想規模。劉先生書法自成一傢,郭沫若曾稱贊他的書法是“珍品”。
評分劉賾先生傳承瞭黃季剛的治學理路,且極精書法。此書即以影印行世。
評分劉賾治學嚴謹。他按照黃侃先生所定古本聲19類,古本韻28·部,將《說文》九韆餘字分彆列入錶格,置於幾案,數十年尋繹不殆。他的數十冊以小學劄記為主要內容的《簡園日記》,建國前以自書石印流傳。50年代末,他嫌其未臻成熟,決意收迴而付2一炬。其中,他自己比較滿意的,僅僅十不存一的一本《簡園日記存鈔》。對其舊作,無論是未刊稿,還是已經發錶、齣版過的論著,大都反復作過修訂和刪補,力求臻於縝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