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走进天安门(手绘)》的封面就足够吸引人了,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精美的插画勾勒出天安门庄严而又充满故事感的轮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沉浸在这场视觉与历史的盛宴中。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每一个字,但单从画面的细腻程度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笔触间流淌着对这座宏伟建筑的深情,每一处细节,从琉璃瓦的斑驳到石狮子威严的眼神,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通过手绘的形式,将那些在教科书上或电视新闻里看到的,但却鲜活生动的历史瞬间呈现出来。想象一下,那些革命年代的激昂,国庆阅兵的壮观,或是某个寻常日子里,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欢笑与忙碌,都可能被巧妙地融入画卷。这种“手绘”的质感,总能带来一种独特的温度,仿佛作者正坐在你身旁,一边绘画,一边低语讲述着天安门的故事。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景点的手绘集,更可能是一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人文关怀的读物,足以让我对这座中国心脏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走进天安门(手绘)》这个书名,立刻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天安门,这座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建筑,总是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而“手绘”的标签,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艺术的色彩,让我联想到了一种更加细腻、富有情感的解读方式。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带领读者去“走进”天安门。它可能不会是枯燥的历史叙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将天安门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乃至与之相关的重大事件,都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运用手绘的笔触,去捕捉天安门那庄严而又不失细节的美感,比如城楼上每一个精美的纹饰,或是广场上每一棵古树的苍劲。又或者,这本书会描绘出不同年代的天安门风貌,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这座建筑的成长与发展。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能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我对天安门有一个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政治象征,更是作为一座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的建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走进天安门(手绘)》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天安门充满敬意,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而“手绘”二字,则让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充满了期待。不同于那些冰冷的照片或枯燥的文字介绍,手绘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充满温度和艺术感的方式,带领我们去“走进”天安门。也许会从天安门的设计理念讲起,细致描绘建筑的每一个构件,比如斗拱的精巧、飞檐的优美,亦或是门上那枚金光闪闪的红色国徽。更让我好奇的是,作者会如何通过笔触,捕捉到天安门广场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清晨升旗仪式时人们肃穆的表情,或是傍晚夕阳下建筑投下的长长剪影。这是否会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让我对天安门有全新的认识,是否能引发我对这个伟大建筑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游客的匆匆一瞥。
评分读到《走进天安门(手绘)》这个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充满韵味的画面。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天安门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而“手绘”这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预示着这本书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会像传统的历史书籍那样,用大量的文字来堆砌史料,而是会通过精美的插画,将天安门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也许会从天安门的建筑艺术入手,细致地描绘出它宏伟的造型,每一处雕梁画栋都充满了故事。又或许,作者会把笔触延伸到天安门广场本身,描绘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广场风貌,展现出它作为国家心脏的脉动。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过画笔,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属于普通人的记忆与情感。比如,某个年代里,人们在天安门前留下的合影,那背后是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又或是,在某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广场上人们热切的目光,那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受天安门。
评分看到《走进天安门(手绘)》这个书名,我的内心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天安门,在中国人心中,早已超越了一个物理空间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骄傲与历史。而“手绘”二字,则为这本书注入了一股独特的艺术气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用画笔,去“走进”这座宏伟的建筑。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简单的图文并茂,而是会以一种更具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去展现天安门的魅力。也许,作者会从天安门的设计理念入手,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每一处建筑的精巧工艺,从飞檐翘角到门钉图案,都细细道来。更让我心动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描绘出天安门广场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广场上人们的欢腾景象,或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的身影。我非常好奇,这本书能否通过手绘的艺术形式,让我对天安门有一个更深切的理解,去感受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去体会它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情感。
评分很不错,适合旅游使用!
评分很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地图一般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京东送货速度很快,商品已经收到了,手绘天安门地图,虽然有褶皱,但描绘的北京古建筑的图画还是很精美的,有可读性。天安门是中国国家的象征,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故宫之南,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北京皇城的正门,明代称承天门。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祥。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1925年10月10日,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中国人向往的地方。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明、清时,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它造型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天安门总高33.7米,最下面是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他被时人誉为“蒯鲁班”。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天安门城楼为木结构建筑,大殿飞檐下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斗拱为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中独有,是斗形木弓形横木组成的具有翘、昂、拱特点的木制构件。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绘有金龙和玺图案。[11]天安门城楼大殿内有60根直径为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正面的36扇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屋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在殿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17盏古雅的大型宫灯,最大的那盏称为主灯,有8个面,全高6米,直径2.8米,重约450公斤;其余16盏为6个面的辅灯,每个高6米,直径2.2米,重约350公斤。每盏灯上的角各有一盏伞形小灯。[12]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明清两代的宫廷广场基本沿用其旧址,并在中间建造了天安门。元大都城墙四隅均有角楼,城外设有墩台,城内宫殿在前,坊市在后,50个街坊星罗棋布。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准备将都城从金陵(今南京)北迁的明成祖朱棣,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天安门前身)。当时,有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来到中国,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景色优美的花圃后,大为赞叹道: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竟是不能描写她了。他后来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因有大都城的记述,而使这座古城得以传播,名扬世界。元朝虽未建造天安门,但它另择新址的建筑格局以及元故宫、宫廷广场的定位,却使明代始建天安门具有了可行性。[12]蒯祥是典型的子承父业。其父蒯富因技艺高超,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后来蒯祥也出任此职,并官拜工部左侍郎。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当时形制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五间式的五座木牌楼,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评分正版很清晰,通过它能够了解到天安门附近的建筑分布。
评分很不错,适合旅游使用!
评分考试的时候用的,还可以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